曹操为什么没有选择才高八斗的曹植继位?曹植若继位能是一位好皇帝吗?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世,其中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更是可圈可点,然而在选择继承人这方面,他却没有选择才高八斗的曹植,那么这是为何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曹植,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从小就文采横溢,出口成章,“建安七子”之一。曹植是建安时代最有成就的作家,诗歌、辞赋、散文皆有杰出贡献,被文学评论家钟嵘称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曹植的《洛神赋》,被公认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之作,东晋顾恺之的名画《洛神赋图》就取材于这篇名赋。东晋恃才傲物的谢灵运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的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从此,曹植以“才高八斗”名传天下。
曹操这个人最喜欢有才的,按说以曹植的才气曹操在选继承人的时候应该选他啊。但是曹操却选了曹丕,这是为什么呢?
这首先要从古人的嫡长制说起。在古代政治制度是君主的世袭制,君主是要世袭的,传给儿子或者是兄弟。那么选谁合适呢?有四个选项,叫做:立嫡、立长、立贤、立爱。也就是说正妻生的老大才在继位的第一个候选位置上,因此曹丕天然有比曹植得到皇位的优势。只要曹丕在登基前不干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他肯定是最合法的继承人。这也就是曹丕为什么当皇帝前一直默默无闻相当低调的原因了。
当然嫡长制只是一个次要因素,关键是曹植自己也不太争气。曹植确实有才,10岁能文,出言为论,文采风流自是无人能及,但是论起治国理政他就稍显弱智了。这里面就有一个故事可以佐证。有一次,一心想要培养曹植的曹操安排曹植出征打仗,意思是要曹植建立点军功以后好继承大位。可是这个命令让曹丕很是担心。为了阻止曹植出征曹丕想得一个毒计,他找个借口约曹植喝酒,然后把曹植灌了个伶仃大醉。等到出征时,曹操派人来传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出征在即却因喝酒误了军国大事这不是作死么?所以曹植是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不错,单是要担起足智多谋的政治家角色还差的远。
最重要的还有曹植的政治理念跟曹操相悖离。曹操一生挟天子以令诸侯想的不是仅仅当个丞相,他是想篡汉自立的人,只是限于当时的条件而没有急着实施。可曹植却不同,他一心想着要匡扶汉室,造福苍生。这在曹丕代汉称帝,曹植发服悲哭中可以看出。裴松之《魏略》中记载:“临淄候植自伤失先帝意,亦怨激而哭。其后文帝出游,追恨临淄,顾谓左右曰:人心有不同,当我登大位之时,天下有哭者。”也就是说曹丕登基的时候曹植却很不合时宜的大哭起来,这当然不是故意气曹丕,这只是说明曹植跟曹魏政权的政治目标不同。所以曹丕说“人心有不同,当我登大位之时,天下有哭者”。而看着仅仅想帮着汉朝管天下的曹植,曹操自然是不能把位置传给他的。
如此可见,曹植虽然才高八斗,但也都是诗书之才。虽然早前也深受曹操器重,但是其放荡不羁的文人性格和悖离曹操政治梦想的追求都让自己注定是当不了曹操继承人的。
那么如果曹植继位了,他会是一位好皇帝吗?
咱们来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开篇,“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曹操的能力咱们都知道,那是千古一帝级别的,曹操“机警”且“任侠放荡”,却做出了一番伟业,曹植为何就不能?
后人总是说曹丕有治才无文才,而曹植有文才无治才,认为曹植只会吟诗作文,是个文坛巨人,政治傻瓜,就像宋徽宗一样。其实,这都是偏见,曹植的政治能力,至少不比曹丕差多少。
曹植曾著文评价汉高祖刘邦,说刘邦任用贤才而不疑,听其言观其行而用之。如果曹植做皇帝,他在用人方面,并不会太差。
再比如对东吴的态度。曹植早就看出孙权没有平定天下的雄心壮志,只想守住江东那一亩三分地儿,曹植在给司马懿的信中说:“今贼欲保江表,守区区之吴,无争雄于宇内,角胜平原之志也。”历史证明,曹植对孙权并没有看走眼。
曹丕和曹植的军事能力,显然是无法与其父曹操相比的,但是,曹植经常跟着曹操出征,虽不用亲自上阵厮杀,但他对父亲的用兵之术都看在眼里。曹植自己也说:“见(曹操)所以行师用兵之势。”有了从父亲那里学来的用兵之术,曹植才敢如此自信,请曹丕派他去东吴前线或西蜀前线,当一偏将,愿率军亲冒矢石,为将士先。
而且,曹植是有战略眼光的,他反对曹叡出兵讨伐割据辽东的公孙渊,理由是辽东地窄民稀,得之不足以壮大中原实力,而一旦攻不下来,东吴和蜀汉就会趁虚而入。曹植的建议是暂时不攻辽东,先发展中原的经济实力,如省徭役、劝农桑、薄赋敛,等魏国的实力压倒吴蜀后,吴蜀自服,又何况一个辽东?
曹植的能力没问题,接下来再看看曹操立曹植为嗣后,魏国的文武大臣能不能听他的指挥。
曹操去世的220年,魏国还有一大批文臣武将,文有钟繇、华歆、王朗这三位柱石级的老臣,以及董昭、蒋济,陈群等人,谋士有程昱、刘晔,地方大员有梁习、张既、温恢、杜畿等人;武将更不用说了,曹仁、曹洪、曹休、曹真都在,张辽、张郃、徐晃、臧霸、文聘、许禇等人也都还在世。
这些人,其实对曹操立曹丕还是立曹植,都没有太明显的倾向性。可以说,他们是看着曹植长大的,即使曹操立曹植,以他们对曹植的了解,也会俯首称臣。在他们看来,臣服于曹丕,与臣服于曹植,区别并不大。
事实上,曹植和这些朝中重臣多数都打过交道,比如曹植曾写过七首《辅臣论》,称赞钟繇“精微听察,理析毫分”,称赞华歆“清素寡欲,明敏特达”,称赞曹休“文武并亮,权智时发”,称赞王朗“英辩博通,见传异度”,称赞陈群“进吐善谋,至德纯粹”,称赞曹真“智虑深奥,渊然难测”,称赞司马懿“魁杰雄特,秉心平直”。
从这些“辅臣论”中可以看出,曹植是个有政治情商的人,他知道如何在官场生存,虽然有的人未必有他称赞的那样完美。完全可以假设,曹植如果当上皇帝,无论是文才、治国能力、智商或是情商,他都可以在这些重臣面前从容应对。
一般来说,如果文臣武将太强,君主相对弱势,君主往往会用“忍”字功。曹丕对这些功臣元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忍”字当头,而曹植在这方面甚至比曹丕还要功力深厚。
曹丕即位后,对曹植各种打击限制,但曹植始终平静如水,该吹捧曹丕时绝不手软。曹丕代汉时,曹植就上表称赞曹丕“圣德龙飞,顺天革命”,这份“装孙子”的忍耐功夫,丝毫不逊于“忍界大佬”刘备、司马懿。
综合来看,曹植如果即位,魏国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至少不会比曹丕差。但是他死后,魏国如何走向就不好说了。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