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修建的长城,根本防不住匈奴,为什么秦始皇还会修长城? 又为什么千年不倒?
在我国历史上秦始皇的功绩有许多,其中最瞩目的就是如今的万里长城了,然而它根本防不住匈奴,那么秦始皇为何还会修长城? 又为什么千年不倒?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猛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然而,胜利的秦军没有继续攻占漠北,而是转攻为守,30万大军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础,就地修筑长城。秦长城从西北的临洮一带一直延伸到辽东,横贯万里。秦始皇为何停止北伐,而要耗尽全国的财力、人力去修筑长城?这其中有几个原因。
一,长城不是追求100%的防御匈奴,而是减少入侵的几率。当一条有着完备工事和防御力量的长城,横亘在匈奴铁骑面前,肯定要比没有更好。而且,适合大规模骑兵的通道,就那么几个,却又往往会驻扎重兵,自然减少了被“蹂躏”的次数。当然,位于交通不便的荒山野岭长城,肯定能轻易被匈奴渗透,但规模却往往比较小,对秦朝伤害不会太大。
二,长城具有强大的战略阻击能力。除了利用长城工事的阻敌之外,即便匈奴大军穿过长城也不怕。试想一下,一支匈奴大军穿过长城入侵,但只能速战速决,难以对秦朝造成根本性的伤害,因为一旦让秦朝有了准备时间,那么因为长城存在,匈奴就会面临“关门打狗”的局面,这对匈奴非常不利。
三,长城不是只能呆板的防御,而是一个前线作战基地。长城处于最前线,又有完备工事,自然可以作为进攻基地。历史上汉武帝反击匈奴时,卫青、霍去病等人就以秦长城为据点,进可攻、退可守,著名的漠北之战,大量作战物资、兵员集中就在长城据点。因此,长城不是单纯防御性工事,更是一个进攻型基地。
长城到底有没有用,还可以从汉朝和明朝遭遇来说明。
程不识是驻守长城的名将,治军严厉,为何只要他戍边,匈奴就不敢来犯?可见,只要利用好长城,匈奴也畏而远之。历史上长城之所以被突破,不是长城不行,而是有着很复杂的原因,既与长城守将有关,也与王朝兴衰有关。
清军一共有六次入关,为何前五次入关劫掠后很快就退回去,为何只在1644年控制了山海关之后,才真正待在关内不走了?原因很简单,长城让清军畏惧。如果清军真的无敌,那么前五次完全可以不退兵,说到底没有掌握长城通道,最终怕被长城“关门打狗”。
秦始皇之后,汉武帝、朱元璋等都修长城,总不至于这些皇帝都是“钱多、人傻”吧。实际上,秦皇汉武等都清楚的知道游牧民族特性,才做了修长城这一极具战略眼光的选择。
与任何一个文明相比,自古以来中国国家安全形势最为严峻,受到的威胁最大,北方大草原上的匈奴、突厥、沙陀、柔然、蒙古等,任何一个这么出现在欧洲,可能就没有欧洲文明了。然而,面对这么多强大敌人,拥有数万里漫长边境线的中国(边境线越长,防御难度越大),却成为唯一流传下来的文明古国,这其中长城功勋卓著。
可以说,长城就犹如父亲的膀臂一般,护佑着中华文明,尽管不能完全护佑,却减少了中华文明受到伤害的次数。这里有一个反面典型印度,向北的边境线远不如中国长,而且几乎只有一个喀布尔河谷入口,外敌却屡次从这一山口入侵,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印度不修长城。
为了能够修筑万里长城,秦始皇动用了整个帝国的力量,派大将军蒙恬来完成此项任务。在没有挖掘机,没有水泥,没有钢筋的情况下,古人是如何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呢?
首先他们采用的是人海战术。当时蒙恬将军手下有30万军队,加上从全国各地征集来的数百万民工(占全国总人口的1/20),花费了五年多时间,耗费了大约相当于今天1万亿人民币的代价,修建了这个长城。这里所说的工程造价,是指工程的纯造价。不包括工人工资,伤亡补助……一系列杂七杂八的东西。
如果按今天的工程造价来计算,恐怕没有人能够计算出它的实际价格。长城到底死了多少人?可以说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能够从那里活着回来的人少之又少,到了后期,也就几万人活着回家了吧。这些人的生命值多少钱?能用数据来显示吗?说长城是人类史上耗资最大的工程,是毫不夸张的,而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为了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秦始皇设定了一套完美的监督机制。长城的一块砖大概有三十斤左右,这样一个巨无霸,是如果检测它的质量的呢?把两块砖平放在地上,中间留出大半个砖的空隙,然后把一整块砖放在这一块砖上,底部形成了悬空。
再拿一块砖,以人与肩平衡的距离让其自由落体去击向被撑起来的大砖,如果下面的砖块断了,生产砖块工人的生命就此终结。长城距今2000多年,砖块不是石头,是人工烧治而成的东西,而且外面没有水泥包裹。这2000年里,风吹雨打,地震氧化……居然没有完全腐蚀掉,这是什么质量?
我们现在造的砖瓦房子,能撑200年不倒的,还有多少?高楼大厦,新建小区,又能撑多少年?
那时候没有水泥,为什么长城不像现在的某些建筑物一样外墙脱落,开裂变形呢?古人采用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方法,那就是糯米砂浆王。这是一种比军用水泥更加昂贵的复合性材料。
在古代那个生产力如此低下的时代,要完成这样的粘合剂,需要如下几样东西:熟石灰,糯米,碎沙石。在今天这些东西并不难搞到,但在两千年前,全手工来打造这些东西,支撑那么浩大的工程,需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呢?我们都知道石灰具有很强的粘着性,再把糯米用大锅熬成胶状掺合着石灰和沙石搅拌成泥状,来进行弥补砖与砖之间的缝隙。
就是今天,糯米多少钱一斤?还要熬成粥。那时普通老百姓饭都吃不饱,却要拿去喂长城,这种代价能用金钱来衡量吗?很多专家说长城之所以能够矗立千年不倒,是因为这种糯米沙浆王。那今天做高楼大厦为什么不采用这项技术呢?根本就不是材料的原因,人的作用才是第一位的。
不但秦始皇的长城,就连很多不出名的古墓,在施工时不小心被挖到,重型挖掘机都无能为力,这又是为什么呢?
长城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强的防御性。而是因为,长城上的每一块砖都占有劳动人民的血汗。人在强权的压迫下,智慧和潜能发挥到了极限。在生命时时刻刻都受到威胁之下,还有人敢造豆腐渣工程吗?孟姜女哭长城,仅仅是一个传说。为了能够保证工程顺利,打人桩确实是古代的一种弊端。
孟姜女的老公被埋在长城之下,是有意为之?还是不幸遇难呢?就算是偶发性事件,人体并没有建筑材料坚实耐用,为何把人的尸体埋在长城地基下呢?一系列的疑问,如今都无法解释。我们很多人只知道歌颂长城的伟大,却不知道为建造长城而付出的代价。
大秦帝国的消亡不是败在刘邦手里,而是败在了他在那堵墙上。这堵墙不但没有挡住外敌,却隔离了人心。
为了修筑这种旷世之建筑,大秦帝国几乎耗尽了所有国本,也耗尽了所有的民心,这才是他灭亡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