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明代两朝宠臣解缙,为什么最后冻死在苍茫冰雪之中

明朝有三大才子,分别是解缙杨慎徐渭,而朱元璋本人没啥文化,为了附庸风雅,却喜欢博学多才的解缙。但是自古太聪明的人都活不长,这解缙就是其中的一个。

解缙是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好学,而且极为聪明,据说他5岁开始读书,7岁就能吟诗作赋,10岁时练就了过目不忘的本领,12岁不仅熟背《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还深知其意。解缙18岁成为解元(乡试榜首),19岁中戊辰科进士三甲第十名,从此入朝为官,做了一名翰林学士。

聪明的人总觉得自己很伟大,比别人更有优越感,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这解缙就太聪明,最终失了小命。

解缙因学问渊博,常常侍奉在朱元璋左右,有一天,朱元璋面命他写一首鸡冠花诗,解缙未加思索,开口吟道:“鸡冠本是胭脂染”,话音未落,朱元璋从袖口掏出一枝鸡冠花说:“是白的。”

这解缙反应敏捷,立马回道:“今日为何浅淡妆?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

拍马屁拍到如此程度,可谓妙哉。还有一次,解缙陪圣上朱元璋一起钓鱼,钓了许久,朱元璋一条都没有钓上,十分郁闷,就让他赋诗一首,解缙随口就说:“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这奉承有点恶心。

如果解缙仅仅让万岁爷高兴还好,但他没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常常锋芒外露,显示自己的不俗,没能弄明白官场上的八面玲珑,而触犯了龙颜,根本没有理解主子的用意,自古奴才比天才更令官们喜欢。

某日,朱元璋望着他问:“我跟你,论,道义是君臣,论恩情像父子,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直管说好了!”

解缙觉得陛下对自己百分百信任,就未加润色,一挥而就,写了篇万言书呈了上来,内容对朝政颇多非议,说“刑太繁”,法太严,只听说圣上在愤怒的时候,对逆党奸臣斩草除根,没听说圣上在奖励善行时,赏赐有功而怜苍生;还指出朱元璋用人不择贤良,以致小人趋媚,贤者远避等等,连朱元璋读书都是不务正业,洋洋洒洒的“宏篇”中唯有“陛下天资至高”六个字让朱元璋觉得是夸他,内心开始讨厌他,表面上还是装模作样地赞美了一番他的忠心与直言,这解缙以为朱元璋真的喜欢,又意犹未尽地又呈上《太平十策》,让朱元璋有点哭笑不得。

这朱元璋骨子里看不起这些酸文人,他喜欢文人听话,却不喜欢文人指手画脚,自我感觉良好。后来借李善长被杀,解缙为之辩冤,要让他一边玩去。

就对解缙的父亲说:“都说大器晚成,你把解缙领回家乡,在好好学习一下,十年后再来,派上大用处也不晚!”

靖难之役之后,朱棣打败了建文帝,登上皇位,建立文渊阁,以解缙和杨荣、杨士奇等人为班底,明朝内阁从此形成,解缙担任内阁首辅。但明朝初期的内阁仅仅是辅佐皇帝,并没有太大的权力,很后期不同。

解缙的才华实在太过出众,编纂《永乐大典》也确实劳苦功高,可是解缙却犯了一个大忌,那就是干涉皇帝家务。朱棣在立太子的事情上犹豫不决,在解缙的劝说下,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随后,因为朱棣次子朱高煦太过受宠,解缙上奏弹劾朱高煦逾制,被朱棣以“离间骨肉”之名问罪。又因为解缙得罪的人太多,众人纷纷落井下石,解缙被一贬再贬。

永乐八年,解缙入京,不巧朱棣出征未还,解缙只好去觐见太子朱高炽。这种行为被朱棣认为是私下拉拢太子,无人臣之礼,下令将解缙关进诏狱。诏狱是锦衣卫掌管,进入诏狱的犯人,很少有活着出来者。

解缙在诏狱内关了5年,他心灰意冷,而朱棣早已把这个“狂妄之徒”忘记了。5年后,朱棣看了诏狱内的囚犯名单,突然看到解缙的名字,惊讶的问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缙犹在耶?”(解缙还活着?)纪纲在朱棣面前混了这么多年,立即懂得朱棣的意思。纪纲立即汇报:“解缙因羞愧,将于明日猝死狱中!”朱棣含笑点头。

实际上,解缙之死,大有文章。《明史》曰:

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帝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年四十七。籍其家,妻子宗族徙辽东。

即:纪纲为了不留下杀人的证据,将解缙灌醉,然后埋在雪地里,活活冻死。年仅47岁,他的妻子儿女全部发配辽东。明朝最具才华之人,解缙,就这样冻僵在苍茫冰雪之中,何其悲哉?

可怜的解缙,聪明误了小命,人生,难得糊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