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潜庵学派强调什么理论?潜庵学派的学说

潜庵学派

〖潜庵学派〗创始人汤斌(1637一1687)。汤斌,字孔伯,号潜庵。清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此学派因其号而名。斌受业于孙奇逢。斌之家学有其长子汤溥;四子汤准、曾孙汤恒泰承传。其弟子有五廷灿、彭定求等。其交游者有耿介、田兰劳、张沐、李来章、施润章、汪碗;其从游者有窦克勤、姚尔申、冉觐祖等。此派之学,承师法而兼宗程、朱,也不废王守仁之说,提倡身体力行,不尚讲论。认为学者读书,不务身体力行,专为先儒辨同异,是“玩物丧志”,而“先儒之言都是自己用工夫体认过来,无一句不是实话。总之,源头澄澈,随时立教,不妨互异,正当反求诸身,识其所以同者,勿向话头讨分晓始得”。对于先儒所谓“顿悟”之说,认为“悟未有不顿者”、“顿因于渐也”,“必学问真积力久,方有一旦豁然大悟者”,故“顿悟”不能凭空而得,须“真实用功”。身体力行的前提和关键在于“收放心”,“学问之道,全在收拾此心。此心不曾收拾,毋论声色货利,皆戕害我身之具,即读书涌诗亦为玩物丧志”。关于“收拾身心”之法,该派强调“立志”、“亲师取友”、“改过迁善”、“诚意”、“戒慎恐惧”等传统主张:“学者莫先于立志”,“言学便以道为志,言人便以圣为志”,“亲师取友,一则夹辅切磋,使不至放逸其心;一则问津指路,使不致错用其功”,“若舍目前各人进修之实,不以改过迁善为务,纵将《注疏大全》辨析毫厘,与己终无干涉”,“圣学首重诚意,自欺臣谦,皆在隐微独知处勘证,若徒弥缝形迹,不实在心地打点,即外面毫无破绽,总是瞻前顾后,义袭而取,苦力一生,究竟成一乡愿”,故须“著实用力,必期躬行心得,义利诚伪关头,不可一毫将就混过,此日勉强,久之必有纯熟境界”,而这即是王守仁致良知的“圣学真脉”,当各求所以致之之道。“戒慎恐惧,心体不苟也”,“勿以戒慎恐惧为梗梏,勿以怠荒淫肆为脍炙,于发愤忘食之中,尝乐以忘忧之昧,久则和顺于道德,优游于矩度,驯焉,安焉,才是得力处。对于主静的传统修养方法,该派认为,人者为天之心,性者为天之理,天理不可以动静言,而主静亦不可以时位论。

拘泥主静之说,不得其义,固易流子禅,若昧主静之意,而徒事于标末补缀,则隐微多疯,人品伪而事功无本,此又是乡愿之学。对穷理、致知的传统命题,该派天朱学、王学之间取折衷调和态度,—方面强调“穷理者,亦穷天所与我之理也,故可以尽性而命,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皆其功也”,指责沉溺训诂、泛滥名物为“支熟而无本”,赞扬王守仁致良知之教为“返本田原”;一方面又批评王守仁门人“语上而遗下,偏重而失中”,“以虚见承袭,不知所以致之之方”,并指名低斥王畿“四无”之说,强调身体力行。提出“由濂洛关闽以达于孔、盂,则姚江、梁溪皆可融会贯通”。此学派主要代表著作有汤斌《汤子遗书》、《洛学编》,汤准《漪园集》等。该派注重身体力行,反躬实践,不尚讲论,故于道德、事功方面有成,其创始人汤斌“出而为政,膏泽及民,清节冠世,独立不挠”。人谓其“善学姚江,正所以善学程、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