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是战国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 魏国是如何从一个超级霸主一步步衰落的??
魏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在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是战国初年最强大的超级大国。那么,魏国是如何从一个超级霸主一步步沦落成为一个弱国的?
三家分晋——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氏六卿相互倾轧。另外还包括郤、栾等大家族。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春秋末年,晋国大夫智伯瑶想侵占韩、赵、魏的土地,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以前是中原霸主,后来霸主地位被吴、越夺去了,为了使晋国再度强大起来,我主张你们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一万户口来归给公家。
三家大夫都了解智伯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也不同心,韩康子先把土地和户口割让给智家;魏桓子怕得罪智伯瑶,也把土地、户口让了;到赵襄子那,赵襄子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怎么也能不送人。”智伯瑶恼羞成怒,于是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没有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没法前进一步。晋阳城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
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智伯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挖开了个豁口。这样,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
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不把锅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呢。”
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顺从地答应,心里暗暗吃惊。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韩家的封邑平阳旁边各有一条河道。智伯瑶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呢。
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非常着急,对他的门客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现在追随给智伯瑶,也不是心甘情愿的,我想办法找他们两家说说去。”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正在犹豫,经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他开始还以为大概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是不一会,水势越来越大,把兵营全淹了。智伯瑶正在惊慌不定,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韩、赵、魏为了免除后患,开始率军攻打智氏封邑,一次杀智伯家族二百余口,天下震惊!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晋出公大怒,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三卿。韩、赵、魏三卿联手攻打晋出公,出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晋出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打那以后,韩、赵、魏都成为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魏国超级霸主开创者——魏文侯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安邑人,魏桓子之孙。晋幽公九年,赵襄子赵无恤去世,魏斯继任为晋国正卿,魏文侯乃是礼贤下士,选贤任能。魏国是战国七雄中第一个开始实行变法的国家。魏文侯深知变法的重要性,变法关乎国家根本的大事,因此他广纳贤才,任用了一批有识之士进行改革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后来的秦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氏为蓝本的。
在战国时代,魏国西有秦韩,南有楚,北有赵,东有齐,地处中央,易攻难守。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李悝提出了一条“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在这一国策的影响下,大批的人才来到了魏国,其中就有吴起。
吴起是一位军事大才,善于用兵。公元前409年,任命吴起为魏军攻击秦国的主将,大破秦军,得到秦国河西之地。吴起建立了魏国的“武卒制”,为魏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秦军出现之前,魏武卒一直是战国战斗力最强大的军队。
任用乐羊,破中山国。魏文侯礼贤下士,任用乐羊为主帅,进攻中山国。在这里还有一段轶事,当时乐羊挂帅出征之时,乐羊的儿子就在中山国效力,有的人就担心,乐羊为了儿子不忍心与中山国兵戎相见怎么办?魏文侯这是站出来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乐羊行军至中山国,便安营扎寨,无所行动,给儿子带去口信,命其离开中山国。谁知其子是个品行高洁之人,誓与中山共存亡。没办法,乐羊只能无奈下达进攻的指令,很快,魏军势如破竹,中山国兵败如山倒。
魏文侯思想开明,重用李悝,变法改革。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这就是魏文侯的一生,他思想开明,选贤任能,积极改革,使魏国走向强盛之路。
人才逐渐流失——魏武侯
战国初期,是魏国的天下,在刚开始的百余年里,魏国都是无可争议的老大,它的强大,正是源自于人才,此时的魏国,其人才的阵容那是相当华丽,文有李悝、翟璜等人,武有吴起、乐羊等将,再加上魏文侯把握方向,魏国如同战争机器一样,足以碾压所有诸侯。但一朝天子一朝臣,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继位,魏国能数得上名号的人才开始凋零,此时的吴起堪称中流砥柱,按理来说,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吴起该得到魏武侯的重用,但意外却出现了。
因为魏武侯亲自把这个超级大人才给逼走了,这不是因为吴起不优秀,而是因为太优秀,他的锋芒不仅让魏国的大臣无光,也让魏武侯深深的忌惮,。当时的吴起手握可以颠覆魏国政权的数万魏武卒,这就意味着魏武侯不可能再把丞相之位交给他,为了自认为的政治需要,魏武侯用小人之心,逼走了吴起,当然这个过程中,还离不开公叔痤等小人的设计陷害。吴起被逼着逃往楚国,这只是魏国人才流失的开始,此时的魏国也还被称之为秦国的人才储备库,但别急,因为魏国很快就能得到这个“荣誉”的称号了。
公叔痤长期为魏国丞相,此人不能说一点本事没有,至少他发现了公孙鞅是大才,但他害怕自己的丞相之位会被这小子给夺走,一直到死时,才推荐给魏惠王。只是此时的魏惠王把公叔痤的话,当成了死前的疯话而已,得不到重用的公孙鞅,就去了秦国,从此人们更习惯称呼他为商鞅,从此时开始,魏国作为秦国的人才储备库就名副其实了,因为接下来的公孙衍、张仪、范雎都是魏国人,而都为秦国的强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那么为何魏国留不住大才呢?这是因为魏国的贵族政治,魏文侯时期因为三晋刚分家,旧贵族势力并不强,但是经过了魏武侯时期的蛰伏,到了魏惠王时期已经彻底壮大,魏国清明的政治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污浊。
由鼎盛转衰——魏惠王
魏惠王,姬姓,魏氏,名罃。魏武侯之子。魏国第三代国君。魏惠王凭着祖宗留下来的老本肆意妄为,刚愎自用。战略目光也比较短浅,为了攻取山东诸国,将都城迁移到大梁,今开封一带。魏惠王魏罃即位时,正是魏国鼎盛时期。此时的魏国,经过魏文侯和魏武侯两代的励精图治,已经成为了中原第一强国,也是战国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然而,魏惠王即位后,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频频失利,霸主地位岌岌可危。特别是周显王十五年发生的桂陵之战和周显王二十七年发生的马陵之战,魏军二度为齐军孙膑所败。魏国名将庞涓死后,魏国军事实力彻底衰落,以至于魏惠王感叹“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
楚威王六年,魏惠王在徐州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并于当年改元重新纪年,这标志着魏国的霸主地位的丧失。本来一副好牌,被魏惠王打得稀趴烂,导致魏国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