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灭了吴国 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霸 最后越国是怎么消失的?越国为什么没能名列战国七雄?
越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东南方的诸侯国,勾践灭吴之后,越国强盛了近一个世纪,而后由于内部利益纷争,诸侯们明争暗斗,导致国力衰败,越国逐渐走向灭亡。
公元前482年,越王勾践趁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会盟之际,率数千越军征伐吴国,攻克吴都吴,俘获吴国太子友。于此同时,吴王夫差在中原与晋定公争夺霸主失败,被迫退军回国,而后因吴国力空虚,军队疲惫,夫差被迫与越合谈。
前478年,越国再度发兵攻打吴国,吴在笠泽大败于越国,自此一蹶不振。前473年,越国彻底吞并吴国,自此走向鼎盛,勾践也成为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而后,越国在吞并吴国后,秉持着与邻友好的国策,他将淮河流域送给了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了宋国,又将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自此“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越国成了江淮地区唯一的霸主。
前465年,勾践去世,子鹿郢即位,之后鹿郢励精图治,将越国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前458年,鹿郢去世,子不寿即位,而此时在他的统治下,越国一改往日的如狼似虎,开始变得默默无闻起来,越国收紧了对外侵略的步伐,开始倾向内部的治理,当然此时的越国依然是地方一霸。
而至不寿之后,越国陷入了“越人三弑其君”的恶性循环,先是不寿被其子朱勾发动政变杀害,再是朱勾的儿子越王翳被其子诸咎杀死,最后是诸咎被越人杀死,如此越国再历经这三次动乱开始走向了衰落。
当然越国最鼎盛,最强大的时候是在朱勾时期,“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此时中原诸侯以齐、晋、楚、越等四国为强者,这四国为当时最强的诸侯。前414年、前413年,越国先后出兵吞并了滕国、郯国两小国,疆域进一步东扩。而到了越王翳时期,最初越国依然是中原一霸,前404年,越国趁齐国内乱,发兵讨伐齐国,颇有收获,并借此吞并缯国。
但是到了越王翳晚期,越国的国势开始衰落,先是齐国内乱终止,国势日增,开始与楚一起对付越国,再是吴国旧贵族开始死灰复燃,意图复仇,如此在内忧外患下,越国不得不将国都由琅琊迁往吴,自此越国对于中原地区的控制日趋减弱,开始失去霸主的地位。
前374年,越国开始陷入长时间的内乱,先是太子诸咎杀死越王翳,再是诸咎被越人杀害,而后错枝被在吴地的越人扶上王位。前373年,卿大夫寺区率兵平叛,杀死祸首豫,并废黜错枝,拥立了越王翳之子之侯为越王。前363年,越国安定不到十年的时间,寺区的弟弟思又弑杀了之侯,拥立其弟无颛为越王。自此,因越国上层统治者间的互相残杀,致使越国的政治越来越混乱,如此越国的衰落再也无法阻止。
前306年,无颛之弟无彊继越王位,此时越国早已是外强中干,更是失去了往日霸主的辉煌,按理说这时无疆应该是继续秉持着与周边国家交好的政策,然后与民休息,安心的进行内部的发展,这样越国或许还有复兴的希望。可无疆并没有这么做,他复兴越国的方法不是发展,而是直接动用兵革,先是前306年,无疆欲率兵向北攻打齐国,但在齐国使者的蛊惑下,转而攻打楚国,可楚威王早有准备,在得知无疆即将对其动武时,他就抢先下手,率先进攻越国,大败越军,无疆战死。
而因无疆临死时并没有指定继承人,致使其诸子纷纷自立为王,是时闽越国、东瓯国等国相继出现,此越国复兴再无望,更是分崩离析。
当然此时的越国主体虽消亡,但并不算灭亡,“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强,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此时楚国只是“尽取地至浙江”,而浙江以东广大地区,仍是越国的天下。直至前221年,随着始皇帝一统六国,闽越王无诸同越东海王摇选择自去王号,成为了秦朝的郡长,他们统治的地方也成为了秦朝闽中郡,自此越国宣告消亡。
此后,秦末农民起义四起,闽越王无诸、东海王摇先后加入到起义军中,并最后都跟随刘邦对抗项羽。刘邦建国后,先是无诸被封为闽越王,在原先的闽中郡称王,都东冶,继续越国的奉祀。再是前193年,摇又被惠帝复立为东海王,都东瓯。因此此时越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又复活了。
前138年,东瓯王请求把国家的居民都迁徙到中原,汉武帝遂同意,于是东瓯王就率领全体民众到中原来,居江淮一带,自此东瓯国亡。前111年,闽越国又完全归入汉朝,民众依旧迁徙到江淮一带居住,如此越国正式宣告消亡。
春秋晚期的诸侯霸主越国为何没有进入战国七雄行列?
这个事还得由勾践灭吴称霸诸侯开始说起,虽然当时越国突然冒出来在中原称霸,但毕竟有点“暴发户”的意思,骨子里还是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历史记载他们“断发纹身”,和中原文化格格不入!这一点和楚国当初的情况何其相似,春秋早期楚成王欲争霸中原时,被称作“蛮夷”,为此差点遭到“尊王攘夷”齐桓公的讨伐。
当然楚国不止被视作“蛮夷”,其表现也的确配得上这个称号:楚成王无视中原外交礼仪无端扣押宋襄公,然后他的儿子楚穆王又弑君篡位杀死了楚成王,类似事件还有很多。到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时期情况得到明显改观,楚庄王称霸中原后,楚国人迅速吸取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就在多年以后,楚国文化甚至赶超中原,以致于列国纷纷推崇“楚服”、“楚乐”等等。
越国当时的情况也是一样,虽然武力强盛,但是根基不稳。再加上勾践本人经历过三年苦役,卧薪尝胆,深知越国文化的落后,这也是他迁都琅琊的主要原因,目的就是为了加强越国与中原列国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学习中原先进文化。
只不过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越国发生了所谓的“越人三弑其君”的悲剧,也就是说越国连续发生了三起弑君篡位的恶性事件,这也直接导致了越国因为内乱而迅速衰落,其衰落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从它迁都的时间表就能看出端倪: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称霸中原时,为积极发展与中原各国之间的关系,勾践将都城从故都会稽迁到琅琊。公元前379,也就是越王翳在位的第三十三年,由于晚年实在顶不住中原诸侯虎视眈眈的压力,从琅琊迁都吴,被迫返回江南。公元前360年,越王无颛刚刚即位时,为了摆脱颓势,又将国都从吴迁回故都会稽,但依然不能阻挡越国衰落的命运。
当然越国都城不断南迁只是表象,真正深层次的内在原因还是内乱!所谓的“越人三弑其君”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
1、勾践死后,儿子鹿郢继位,史称越王鹿郢,越王鹿郢死后,儿子不寿继位,史称越王不寿。在不寿担任越国国王的第十个年头,也就是公元前448年,野心勃勃的太子朱勾发动政变残忍地将其父亲杀害后自立为君,史称越王朱勾。《竹书纪年》中记载:“不寿立十年见杀,是为盲姑,次朱勾立”。
2、越王朱勾死后,太子翳即位为君主,史称越王翳。越王翳的弟弟豫,为了继承王位,连续谋害三个王子。随后,他又挑唆越王,企图除掉太子诸咎,遭到越王拒绝。太子诸咎得到消息后非常害怕,出于自身安危考虑,最后索性率领军队发动宫廷政变赶走豫,包围王宫,杀死父亲越王翳以后企图自立,这一年是公元前376年。不幸的是仅仅三个月后,太子诸咎又被越国人群起而杀之,越国陷入内乱。
3、“诸咎之乱”后,越国贵族间的互相残杀,造成越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倒退,越王勾践开创的霸业迅速走向衰落。据历史记载,内乱导致当时越人不能控制自己,于是在吴地的越国人拥立诸咎之子错枝为王。错枝目睹多次宫廷政变后,本来不想当这个越王,但是被硬推上王位。
错枝即位为越王后,越国政治基本操控在吴地的越国人手中。这时候在原来越地的越人也不甘让吴地的越人操纵越国政治,于是才过了三年,留在越国故地的卿大夫寺区率兵平叛,杀死祸首豫,进入吴地,打击了吴国旧贵族并废黜错枝,拥立了越王翳之子之侯为越王。十年后,也就是公元前363年,寺区的弟弟思又弑杀了之侯,拥立其弟无颛为越王。
以上就是越国发生的三起弑君篡位事件,越国内部权力斗争如此激烈,内耗严重国力下降的同时不得不将国都不断南迁。后来就是这个刚刚继位的越王无颛重新将国都迁回故都会稽,十八年后,他的弟弟越王无疆继位。公元前306年,越王无疆欲效仿勾践征伐中原,发兵向北攻打齐国。当时在位的齐威王派遣使者劝说越王西征楚国,齐使以楚国分兵在列国争胜,国内空虚为借口诱引越国伐楚。
越王无疆听从齐使计策,转头讨伐楚国,时楚威王率众迎敌,于阵前斩杀越王无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越王无疆生前未曾明确指定王位继承人,导致他的长子次子各以正统自居,纷纷建国,越国虽然没有灭亡,但是从此分崩离析。
越国如此,那么同时期的诸侯列国是个什么情况呢?
1、公元前354年,当时魏国、齐国正处于强盛时期,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兵进攻赵国,齐威王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出兵围魏救赵,又在“桂陵之战”中大败魏国。几年后,魏国又进攻韩国,齐国又派田忌、孙膑率军解救韩国,在“马陵之战”大败魏军,庞涓自杀而亡。此后,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妥协,两家均分了东方的霸权地位。
2、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秦国实力在不断加强。
3、公元前326年,赵武灵王即位,他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使得赵国迅速强大。
4、公元前351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在韩国实施变法,使韩国国力大增,《史记》称当时的韩国“国治兵强,诸侯无侵韩者”。
5、公元前340年,楚威王即位,其声望显赫一时。
6、公元前314年,燕昭王即位,他以乐毅改革国政,励精图治,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后来的“乐毅伐齐”还差点灭了齐国。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战国七雄”要么是正处在强盛时期,要么是争先恐后变法图强。而越国却是由于内乱不得不饮恨退出中原,迁回故地,最后甚至分崩离析,所以其未能进入“战国七雄”行列也在是情理之中的事。设想一下,如果越国不发生内乱,上下同心,战国局面必然又是一番新意向,历史也可能会被改写,或许就会有“战国八雄”横空出世,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