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为什么能与曹操比,人生堪称传奇
中国历史上枭雄的代表人物非曹操莫属了,可是有一位却能和他相比,他就是五代时期后梁王朝的开国皇帝朱温。
有位伟人在评价朱温时说道,“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笔者认为这句话说得很对,在某些方面上,朱温甚至比曹操厉害。咱们先来做一下对比,曹操是大宦官曹腾的孙子,父亲靠着花钱买官,做过太尉,因此咱们可以说曹操出生于富贵之家,曹家有钱有势。
曹家的背景是曹操崛起的资本,他很早就在朝中任职,后来起兵也是靠家里的资财。咱们再看看朱温,他可以说完全是白手起家。朱温的父亲是“乡村教师”,但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一家人靠给地主家“打工”为生。为生活所迫,朱温和二哥一起投奔起义军,每天都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
凭借着自己的勇敢、才智,朱温脱颖而出,成为黄巢手下重要将领。后来,眼见黄巢要失败,朱温率军投降了唐朝。朱温一方面为唐朝平定各地叛乱,另一方面利用这个机会扩充势力。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政权,统治范围包括河南、山东、陕西、湖北的大部,以及安徽、江苏、河北、山西、宁夏一部。
相比较曹操,可以说朱温的人生更为传奇,毕竟他是从白手起家,不像曹操有资本,而他之所以能成功,小编认为主要是这三点原因:
一,朱温有非凡的战略眼光。古语有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而朱温能够为72州、21镇的霸主,纵横天下30余年,与他非凡的战略眼光是分不开的。
我们通过一件事就能看出朱温的战略眼光确实不错-----叛齐降唐。
这是朱温人生中的大事,当时,起义军与唐军在战事上相持,双方优劣难分,很难看出孰强孰弱。然而,朱温在这样的情况下果断选择了向唐朝投降。为什么呢?
现在是两军相持的末期,双方都急需扩充实力来增加获胜的砝码,朱温身为大齐的重要将领,又控制着军事重地同州,如若这个时候降唐,不仅能给农民军重重一击,还可以给其它起义军的领袖起到示范作用,而唐朝获胜后,肯定不会亏待他。
结果确实如朱温所料,朱温的兵力成为了压倒起义军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唐僖宗为了笼络他更好地为朝廷效力,还封他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封疆大吏,足以见得,朱温的这一步棋走的十分正确,不仅免于被绞杀,反而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军事实力,为以后割据一方,进霸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黄巢死后,其部将秦宗权继续反唐,势力大炽。朱温看到了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他没有放过这样一次扩充势力的好机会。他借着朝廷的名义,一面派人到青、淄等地招兵买马,一面又联系兖州的朱槿、朱瑄两兄弟,与他们结盟一同对抗秦宗权。此计可谓“一箭三雕”,怎么说呢?
这其一,朱温为自己扩张势力找了个极好的借口----为朝廷铲除逆贼;其二,这样做既可以提高获胜几率,又可以借此战事削弱朱家兄弟的势力,为今后征战减少阻力;其三,经过这场战事,朱温可以借此机会牢牢掌握中原战场上的主动权,一举替代秦宗权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地方势力。
三,朱温十分擅于发现人才,而且不拘一格,他帐下的那些文臣武将,几乎无一出身高贵者,都是朱温从降将、下级官兵或是不得志的文人当中挑选出来的,而这些人后来都为大梁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像霍存、张归霸、张归厚原来都是黄巢军的下层官兵,委以重任后都成为了朱温称霸中原的先锋,个个都骁勇善战;还有李振、敬翔原本只是名落孙山的文人,但朱温却发现了他们的过人之处,两人在战事中屡现妙计,为朱温称霸大业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就连毛泽东曾经评价他说:“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对此你对于这位五代时期后梁王朝的开国皇帝朱温,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