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被追谥“武穆”不止有岳飞,还有他比之岳飞丝毫不差

说到宋朝的抗金英雄,那么非岳飞莫属就连死后都被追谥“武穆”,可是还有位名将同样被追谥“武穆”,战绩比之他丝毫不差。他就是南宋抗金名将刘锜。

生平事迹

刘锜(1098年―1162年2月25日 ),字信叔,德顺军(今甘肃静宁)人。南宋抗金名将,泸川军节度使刘仲武之子。

刘锜骁勇善战,早年曾任陇右都护,多次战胜西夏,深受其畏惧。受张浚提拔,参与富平之战。后扈从宋高宗,两次任权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绍兴十年(1140年),于顺昌之战中大破金兀术军。并派兵协助岳飞北伐。次年,于柘皋之战再破金军。此后被罢去兵权,两任荆南知府。晚年再获起用,率军抗击南下侵宋的金帝完颜亮,但因病而无功。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刘锜去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赐谥武穆(一说谥武忠)。宋孝宗时追封吴王,加太子太保。著有《清溪诗集》,已佚。《全宋诗》中录其诗七首 。

刘锜性格豪爽、深沉果断,有儒将风度,对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起到重大作用。 《宋史》称“(张俊)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名将,世称张、韩、刘、岳。”

英勇善战,军旅生涯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刘锜接连擢升阁门宣赞舍人、岷州(今甘肃岷县)知州,为陇右都护,负责西北方面防务,成为专门对西夏作战主力部队的一名指挥官。由于他作战勇敢,夏人畏之如虎,就连夏国境内的妇女儿童都知道他的威名。据史载:“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意思就是夏人的孩子一哭闹,大人们吓他们说再哭刘都护来了,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狼来了。)

宋建炎三年(1129年),枢密使张浚宣抚陕西,任命刘锜为泾原路经略使兼知渭州(今甘肃平凉市)。第二年,富平大战中,他是刘锡、吴玠、赵哲等五路宋军中的一员主将,曾率军奋战终日,“杀获颇多”,将金军右翼主帅宗弼围困,并射伤大将韩常。宋绍兴三年(1133年),刘锜任川陕宣抚司统制。不久,宋高宗召刘锜还朝,把自己用的兵器送给刘锜(就跟后来的勋章授勋一样,不过其象征意义更甚),并任命其为江东路副总管,旋又调至首都临安。

宋绍兴六年(1136年),宋高宗将刘锜从江东路召回,任命他为宿卫亲军的将领(也就是贴身保镖的队长)。刘锜改编八字军及马军,编成前、后、左、右、中军及游奕共六军,每军千人置两名将官。经过严格训练,成为一支精锐的野战军。刘锜也成了南宋独立成军的将领,扈从保驾赴金陵(今江苏南京)。宋绍兴九年(1139年),被提升为果州(今四川南充市北)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马军司。

抗金名将,顺昌之战

绍兴十年(1140年)四月,刘锜奉命任东京(今河南开封)副留守。赴任途中,正值金朝金兀朮举兵分四道向南宋大举进犯,且又攻占开封,遂决定进军顺昌(今安徽阜阳),伺机歼灭金军,挫敌锐气。五月十七日,刘锜率18000名“八字军”到顺昌府时,金军骑兵已经到达距顺昌府仅300里的陈州(今河南淮阳)。顺昌位于颍河下游南岸,其西北面是颍河与泉河的汇合口,地处平原,无险可守,但是它属于交通要道,在战略上相当重要。

接二连三的急报,使顺昌军民十分惊恐。刚随刘锜赴任来到顺昌的宋军将官也有许多人慑于金兵的凶恶气焰,主张向江南撤退。刘锜却主张坚守顺昌,与金兵决一死战。他一到顺昌,就向顺昌知府陈规了解顺昌的粮食储备情况,并亲自视察城内的防御工事和城外的地形,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了坚定将士们的守城决心,他派人把颍河等水道的所有船只凿穿并沉入河中,向广大官兵们表示“破釜沉舟”,不留退路,只有决一死战才是唯一的出路,又将自己的家属安置在寺庙中,四周堆放柴草,并命令守卫的士兵:如果战况不利,你们就放火烧死我的家属,不要让她们受敌人的污辱。他与顺昌城共存亡的决心,使八字军的广大将士和随军家属深受感动。

军人积极准备战斗,妇女帮助磨刀剑,互相激励:“平时人欺我八字军,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经过6天的准备,顺昌城的防御设施终于初具规模,金兵的先头部队也已经渡过颍河到达顺昌城下,顺昌保卫战就此拉开了序幕。因为刘锜事先派人侦察过金兵的动向,在金兵的游骑到达顺昌城下之前,已经在城外设好埋伏。金兵游骑一到,就被打得措手不及,并活捉千户阿黑等两人。刘锜从抓获的两个俘虏口中得知,韩常率一支金兵驻扎在离顺昌30里的白沙涡。于是,连夜派兵奔袭,歼灭许多金兵。五月底,金兵大批人马在葛王完颜褒的指挥下扑向顺昌,把顺昌城包围起来。

刘锜一面派兵固守羊马垣(在城外接近护城河内侧的地方,构筑一道矮土墙),一面下令大开城门。金兵见此情景,反而不敢上前,只在城外远处向顺昌城射箭攻击。金兵射来的箭大都被羊马垣挡住。刘锜指挥宋军,利用城墙和羊马垣为掩护,用强弓劲弩向金兵射击。金兵在顺昌城外没有屏障遮拦,伤亡很大,不得不退却。刘锜则趁金兵退却的时机,派步兵出击,把许多仓促退却的金兵赶入颍河中淹死,歼灭了金军数千骑兵。金兵首次攻城未能得逞,就把大营移到距离顺昌20里的李村,凭借不断增加的兵力,继续包围顺昌。

六月二日,是顺昌被围第四天。这天晚上,刘锜派骁骑阎充率领由五百壮士组成的敢死队,利用雷雨来临前的闪电之光,夜袭金营,专杀留着辫发的金兵,迫使金兵后退15里。五百壮士偷袭得手,刘锜又派出一百勇士,让他们用竹子做成嘂(小孩玩耍的一种乐器),人手一把,作为信号,趁金兵退却时的混乱潜入金营,待电光一闪,奋起杀敌。电光一止,就隐藏起来,不动声息,搅得金兵大乱,整整自相残杀了一个晚上,死尸布满金营附近的田野。金兵遭到严重损失,只好一面暂时解除对顺昌的包围,一面向驻在开封的金朝元帅金兀朮求援。

金兀术得知顺昌失利,立即亲率十万大军兼程而行,气势汹汹地向顺昌城扑来。刘锜面对更加强大的敌人,决定智取。部将曹成等二人在得到刘锜面授机宜后,便率部去迎击金兵,但未经几个回合,二人便假装坠马被金兵俘获。金主在审问时,曹成按照刘锜事先编造的话回答:“刘锜是个公子哥,平日喜欢寻欢作乐。这次要去东京任职,是因为他认为朝廷同金朝讲和,贪图享乐而来的。”金兀术根据口供判定刘锜不是将才,而是一个花花公子,很看不起他,认为这样的将领不堪一击,顺昌城很容易攻破。

于是,决定不带原先准备用来攻城的重武器——鹅车炮具,率领轻兵直扑顺昌城下,在城外扎营,全军毫无戒备思想。还下令金兵第二天一早就进攻顺昌城,在顺昌府衙门会合吃早饭。当天夜里,顺昌城西北连绵15里的金兵营中像往常一样鼓声震动山谷,数十万金兵在营中终夜不得休息。兀术的帐篷中甲兵环列,烛光通明,将士都轮流在马背上不敢睡觉,整个金营一片紧张的备战气氛。刘锜则以逸待劳,命令全军好好休息。六月九日凌晨,刘锜在颍河上架好五座浮桥,引诱金兵过河会战。

同时,他下令悄悄在颍河上游及战场周围的草丛中撒放毒药,严令宋军即使渴死也不许饮颍河水,如有犯者诛族。兀术以其占绝对优势的兵力,有恃无恐,根本没有考虑到刘锜会设什么圈套,一清早就率军踏着刘锜为他们准备好的浮桥来攻顺昌城。由于兀朮事先中了刘锜的计谋,没有带来对攻城有威力的鹅车炮具,在顺昌城的重叠防守和强弓劲弩面前无可奈何,对顺昌东、西两门的进攻都被宋兵击退。刘锜在早晨天气凉爽时却按兵不动,让将士们在羊马垣下吃饭休息。当时正是骄阳似火的六月天气,早晨过后,天气逐渐炎热。

金兵在七天之内赶了1200里路,连日来昼夜不解甲,人马都未得到休息,早晨又都没有吃饭,经逐渐升高的烈日曝晒,又饥又渴的士兵们不得不去喝颍河的水,让战马去吃水草,结果都中了毒。快到中午时分,刘锜看到金兵已经精疲力竭,战斗力大大降低,忽派数百人开西门出战,以袭扰金兵。过了一会儿,又以数千精兵开南门,直扑金兀朮大营。出南门的数千精兵都拿着锐斧。刘锜告诉他们不必呐喊,尽管用大刀砍杀。激战中,将士人人奋勇争先,统制官赵樽、韩直身中数箭,仍然不肯退下。士卒们杀入敌阵,殊死搏斗,刀斧乱下。

兀术身穿白色战袍,骑在用铁甲武装起来的战马上,率领3000亲兵督战。这些亲兵都头戴铁盔,满身重铠,称为“铁浮屠”。作战时,三人为一组,用皮索连在一起,每进一步,就用“拒马”(一种木架上插着长枪的防守器具)顶在后头,只能前进,不能退却,所以在战斗中都拼死向前,锐不可当。刘锜率领的八字军却针对兀术这支亲兵行动不便的弱点,先用长枪挑掉他们头上戴的铁盔铁罩,然后用利斧砍他们的手臂和脑袋。在战斗最激烈时,兀术又指挥被称为“拐子马”的铁甲轻骑兵,分左右两翼向宋军冲杀过来。

在以往的战斗中,这种“拐子马”都同“铁浮屠”相配合。“铁浮屠”的重铠骑兵正面冲击,“拐子马”则在战斗最激烈时从左右两翼快速包抄,自对宋军作战以来,所向披靡,称为“常胜军”。为了对付“拐子马”,刘锜让出战将士每人带一把大刀、一个装满豆子的竹筒。当“拐子马”出现时,就乱抛竹筒,把竹筒里的豆子撒满战场。“拐子马”骑兵的马匹到这时已经都饿了,一见满地的豆子,只顾低头吃豆,遍地竹筒也限制了马匹的行动。宋兵则用大刀专砍马腿。马一倒,金军的骑兵也就束手就擒了。这场激烈的战斗,从午前一直持续到午后三四时,金兵中一向无敌的“拐子马”遭到了被歼的命运,弃尸毙马,血肉枕戟,车骑器甲,积如山阜。

兀朮见损失惨重,不得不暂时退却。在金兵暂时退却时,刘锜根据宋军兵力少、没有后备力量的情况,没有让疲劳的将士连续作战,而是利用这个时机,一面在城上继续鸣鼓不绝,摆出继续出击的姿态,一面用“拒马”筑起临时防线,让将士们稍事休息、吃饭。金兵因为摸不清宋军的意图,不敢重新靠近宋军。刘锜等将士都吃饱了饭,下令撤除“拒马”,指挥宋军重新杀入敌阵。已经遭受沉重打击而又饥又渴的金兵,被经过休整用饭、力气倍增的宋军杀得丢盔弃甲,人仰马翻,狼狈溃退。

五千名八字军将士在刘锜的指挥下,英勇奋战,获得了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激烈的战斗结束后,兀朮把大营移至顺昌城西,掘壕自守,准备长期围困顺昌。当晚正好下起大雨,顺昌城周围低洼地带积水数尺。刘锜就利用金朝骑兵在泥泞雨天无法行动的机会,不断派兵在夜间前去劫营,搅得金兵不得安宁。这时,南宋朝廷内部的秦桧串通了宋高宗,给刘锜下达了立即班师回朝的叛卖性诏令。

刘锜压下诏令拒不执行,继续不断地袭击金兵。兀朮在顺昌城下无法立足,终于在六月十二日用竹筏架起浮桥渡过河,率军撤退。刘锜又乘势追击,歼灭一万多金兵。兀术在这次战役中,力量损失了十之七八,被迫龟缩到开封。这场历时半月的顺昌之战,以金兵的彻底失败而告终。经此一战,刘锜的威名也在全军中传开。顺昌之战是刘锜一生中最光辉的功绩,在南宋抗金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抑郁而终,英雄迟暮

随着刘琦赫赫战功的建立,其扶摇直上的地位让一些奸臣变得担忧起来,而秦桧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代表,于是,刘琦后来就遭到秦桧等人的处处排挤,他因此被削军权,贬为平民。但是仕途坎坷的刘将军并未因此而颓废,他到任后,为了百姓依然任劳任怨,因此受到了当时众多百姓的爱戴。

后来在刘琦最负盛名的时候,潇洒隐退,对纷繁复杂的官途再无留恋,甘心过着隐退的清贫生活,在遭人看不起之时曾做过一篇词感慨人世浮沉,造化弄人的无奈。

最后,刘琦在后来眼看奸臣弄权,家国将破又无可奈何之时,因积怨愤恨,最后抑郁而终,一代英雄就这样没落。

绍兴三十二年,即公元1162年,在忧愤成疾中刘锜吐血身亡,后被宋廷谥为“武穆”,与岳武穆一样尊贵荣耀,可惜相较耳熟能详的岳飞,后人知道刘锜的事迹却少而又少。

可以最后一代抗金名将,却是抑郁而终,由此也可以看到,当时宋朝的奸臣当道,灭亡已是注定。对此你有何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