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得鹿不由人——建安十四年江陵战役之战略纵深之一
一. 必争之地
自古以来,荆州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回望史海,诸多战争皆以此地理位置为依托,逐鹿中原。 “南北对峙之际,荆襄每为强藩巨镇,以屏护上游。自古未有失荆襄而能保有东南者。”可见荆州战略地位之重要。而江陵,则是重镇中的重镇。江陵属南郡,是昔日楚国都城所在地,【1】又是荆州战略物资的储蓄地。分析构成江陵重要战略地位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有山川之险。江陵先后有楚、梁、后梁、南平在此建都,作为都城历时500余年,较之“十朝古都”南京,“七朝古都”开封,并不逊色。江陵南有长江天堑,北有襄阳之蔽,东有武昌之援,西有夷陵之防,地势险要,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二是有经济后盾。古谚云:“两湖熟,天下足”对江陵而言,这里土地沃野,具有丰足的农产和水产。富饶的物质资源,给江陵提供了充足的兵粮。三是有交通之便。顾祖禹称:江陵“控巴夔之要路,接襄汉之上游,襟带江湖,指臂吴越”。从江陵逾江而南,可经洞庭湖溯湘水至岭南,溯长江而上可通巴蜀天府,顺长江而下可达吴越,北有大道,经鄢、邓、宛可出方城,直抵中原。交通上贯通南北,左右东西的优势,赋予江陵以中心辐轴的地位。对江陵在荆州地区的战略枢纽的地位,古人已有清晰认识【2】,三国时期的战略家们也不例外,凡征战荆州者,皆思进占江陵。
早在刘表初任荆州刺史时,荆州大族蒯越便建言刘表占据江陵与襄阳,刘表采纳其建议,于是荆土获安。【3】赤壁战前,刘备在闻听刘琮降曹之后,首先率军到襄阳,在无法与刘琮对话的情况下,决意向江陵进发以获取战略物资,同时命关羽率领水军自汉水南下,在江陵会合。曹操闻之,即刻派出轻骑兵追击刘备。刘皇叔虽反应迅速,奈何受累于百姓行动缓慢,又不忍弃之而去,终被曹军追上,大败于长坂。只因赵云英勇,张飞雄壮,又值关羽水军及时出现,刘备方得以保全自己与妻子的性命并胜利大逃亡。【4】刘备与曹操皆称英雄,二人皆欲抢先占据江陵,可见其战略地位重要。
曹操征战北方多年,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袁而亡诸侯,并四州而安北土,横扫中原,虽偶有败绩,终势不可挡。今兵临荆州,刘琮稽首,刘备败退,战事再次一帆风顺。面前剩下的,似乎只剩下了不堪一击的江东孙权和刘备残部。曹丞相身处顺境,昏昏然,熏熏然,竟心声江东可传檄而定之乐观想法【5】,根本未在意孙刘结盟的消息,对盟军的霍霍磨刀声全然充耳不闻。怀抱着荡平四海的远大理想,曹丞相顺流而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场东风,一把大火,樯橹灰飞烟灭。历尽艰辛逃出生天的曹操讽刺刘备周郎之余【6】,也不得不考虑荆州防务问题了。
赤壁之败,曹操虽损兵折将,但是并未丧城失地,荆州重镇襄阳,江陵都还在曹军手中。只要这荆州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江陵城还在手中,逆流而上,可取益州;顺流而下,可夺扬州,曹操的势力仍可在长江以南保持影响力。然而赤壁一败,朝中暗藏的反对势力开始蠢蠢欲动【7】。不欲有萧墙之祸,曹操只得返回北方,另留大将驻守荆襄。经过一番考虑,曹操最终做出了以下部署:曹仁、徐晃留守江陵,乐进守襄阳,满宠驻扎当阳作为策应,新降的刘表原大将文聘任江夏太守。阵容不可谓不豪华。
回头看孙刘联军方面,曹操虽惨败于赤壁,但是局势并不乐观。如果不能将曹操的势力逐出长江流域,联军将随时面临下一次大规模打击。只有攻占江陵,孙权和刘备的处境才能得到实质性的好转。于是,周瑜和刘备决定,乘胜追击,拿下江陵城,借火烧赤壁之余威,隳江南曹军之意志。江陵战役,这一三方都志在必得,旷日持久的会战,即将打响。
乌林硝烟未散,江陵烽火已燃。
—————————————————————————————
【1】《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上》记载:“江陵,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徙此。”
【2】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八《湖广方舆纪要四》:“不守江陵,则无以复襄阳;不守江陵,则无以图巴蜀;不守江陵,则无以保武昌;不守江陵,则无以固长沙。江陵于诸郡辅车之势,谋国者所当察也”。
[page]【3】《三国志》卷六《刘表传》注引司马彪《战略》:刘表之初为荆州也,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觽。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表初到,单马入宜城,而延中庐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与谋。表曰:“宗贼甚盛,而觽不附,袁术因之,祸今至矣!吾欲征兵,恐不集,其策安出?”良曰:“觽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义不足也;苟仁义之道行,百姓归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从而问兴兵与策乎?”表顾问越,越曰:“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兵不在多,在得人也。袁术勇而无断,苏代、贝羽皆武人,不足虑。宗贼帅多贪暴,为下所患。越有所素养者,使示之以利,必以觽来。君诛其无道,抚而用之。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盛德,必襁负而至矣。兵集觽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术等虽至,无能为也。”表曰:“子柔之言,雍季之论也。异度之计,臼犯之谋也。”遂使越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袭取其觽,或即授部曲。唯江夏贼张虎、陈生拥觽据襄阳,表乃使越与庞季单骑往说降之,江南遂悉平。
【4】《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馀人,与俱到夏口。
【5】《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传》江表传载曹公与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权得书以示群臣,莫不向震失色。
【6】《三国志》卷一《武帝纪》山阳公载记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曹操遗孙权书》:“赤壁之战植有疾役,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获此虚名。”
【7】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操以赤壁之败,威望顿损,中国之人或欲因其败而图之。
二、沙场点兵
江陵之役,各方兵力几何,史无其书。然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拥兵五万而未遭大损,或为可证。刘备心中惦记江南四郡,乌林大火刚烧完,就兵向江南,往争四郡【1】,其主力定无法开赴江陵前线。而周瑜一心想拿下江陵,再创辉煌,又无其他军事任务,其军当悉数前往。
曹军虽在赤壁损失惨重,但荆襄一代亦并非无兵,后甘宁进占夷陵,曹仁竟能一次出动五六千步骑围攻,可见其兵力不少。其余如乐进、徐晃、满宠、文聘,官衔皆称将军,所领兵力本不应少。然按曹魏实行之中央军制,边防部队的兵力往往有限,一旦边关报急,都是由规模庞大的中央军进行支援。综合分析,四人将兵当在数千上下。
庙算兵力,双方大致相当。然曹军驻地分散,主据点江陵守军多不过万人,而孙刘联军可集中兵力攻其一点,江陵一旦城破,曹操在荆南的防区将失去支撑点,其势力亦将化为乌有。其余诸将,手下兵力更少。如此说来,联军欲在局部保持兵力优势完全没有问题。
岁末,联军驻扎江南,尚未及进兵,仅仅与曹兵隔江对峙。此时此刻,曹军势力范围仍然遍布荆州各地,尤其是江南地区名义上仍归曹操统领,如若联军倾其全力攻城,一旦战事不利,拖延日久,联军便有腹背受敌之虞。针对敌情,联军最终决定分兵行动:刘备率其主力进攻江南四郡,周瑜则率东吴主力,攻克江陵城。考虑到周瑜方向压力较大,刘备另派大将关羽领兵数千,活动于南郡北部,骚扰其余荆州曹军以分其兵势,减轻周瑜的压力。商议停当,刘备兵向江南,周瑜则继续领兵驻扎江南,与曹仁继续隔江对峙。
[page]曹操刚驻兵赤壁之时,大敌当前,孙刘两家自是同心同德,共同抗敌。如今曹操大败,压力骤减,双方各持自家一本账,都在自己的战线上忙的不亦乐乎。就在刘备南征四郡之时,江东方面,孙权挟赤壁大胜之威,进兵合肥,希望一鼓作气攻城拔地。在围攻合肥的同时,孙权还命张昭率兵攻击九江当涂。对于自己的第一次出马对付曹军之战,孙讨虏颇为重视。是岁,孙权年方二七,血气方刚,合肥城久攻不下,心急如焚,竟决心披坚执锐,亲往击敌。还好军中尚有心明如镜之人,长史张纮就对这种主帅兼任突击队长的事不以为然,费尽口舌一番劝说,才使孙权放弃了当突击队长的想法【2】。曹操得知孙权进攻合肥,却对增援一事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得派将军张喜率领千余骑兵前往救援。面对孙权的大军,这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扬州别驾蒋济耍了一个花招,向城中写信诈称将有四万大军来援,以鼓舞士气。信使入城时被孙权俘虏,孙权闻之,大惊失色,为防止被围歼,只得连夜烧营而去【3】。当涂方向,张昭也因战事不利退军。一纸退去江东大军,孙权被这么涮了一回,实在心不能平。第二年又准备兵向合肥以消心中之怨,结果又被张纮劝下【4】。不知日后孙权在逍遥津为张辽所逐险些命丧黄泉之时,可曾追悔当年未经深思就做出的草率退军决定。
这边孙权战事不利,刘备兵向江南却是一路凯歌,事实上根本就是兵不血刃。江南四郡郡守全部投降,刘备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一块根据地,虽有之后桂阳太守赵范的逃亡,但却未给刘备造成实际损失【5】。双方的处境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合肥未下,江陵战况不明,身边又多出强邻,东吴君臣心中确实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然而周瑜此时无心顾及刘备,他正面对的是曹操手下最优秀的将领之一曹仁,此战稍有疏失,赤壁赢来的半世英名即付之东流,首战,必胜。
—————————————————————————————
【1】《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
可知兵出四郡,当是紧随赤壁之战的军事行动,时间间隔极短。
【2】《三国志》卷五十三《张严程阚薛传》:后权以纮为长史,从征合肥。权率轻骑将往突敌,纮谏曰:“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权纳纮言而止。
【3】《三国志》卷十四《程郭董刘蒋刘传》: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张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贼所得。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
【4】《三国志》卷五十三《张严程阚薛传》:既还,明年将复出军,纮又谏曰:“自古帝王受命之君,虽有皇灵佐于上,文德播于下,亦赖武功以昭其勋。然而贵于时动,乃后为威耳。今麾下值四百之厄,有扶危之功,宜且隐息师徒,广开播殖,任贤使能,务祟宽惠,顺天命以行诛,可不劳而定也。”于是遂止不行。
【5】《三国志》卷三十六《关张马黄赵传》云别传: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
三、难知如阴
渡江之前,周瑜便有了意外收获。益州将领袭肃本受刘璋支援曹军,今曹操败北于赤壁,袭肃便顺势投降了周瑜。周瑜准备将袭肃所领兵士调给吕蒙,被吕蒙婉拒,袭肃也由此避免了成为光杆司令。【1】
同时,甘宁建言先取夷陵,分散曹仁兵势,周瑜从之,却因怕己方兵力先遭分散而只给了甘宁数百人。不过甘宁的进占倒是顺利,一到城下,守军即刻投降,甘宁立即入城防守,总兵力增加到千人。
曹仁不欲腹背受敌,即刻以六千步骑包围夷陵,一定要拿下甘宁,曹仁是否亲自领兵,已未可知,然而从派出兵力数量,足以看出曹仁对此战的重视。同时,名将徐晃领兵北上,攻击正在襄阳和江陵之间地区捣乱的关羽,以确保粮道畅通。
夷陵城下,占有绝对优势的曹军连续攻城,还架设了高楼向城中射箭。矢下如雨,士皆惊惧,甘宁却谈笑自若,方使军心不乱。然而夷陵城小,城内亦无粮,甘宁无奈,遣使求援于周瑜【2】。
周瑜不敢怠慢,立即开会商量救援事宜。诸将皆以分兵将弱兵势言不可救,唯有吕蒙力排众议,力主救援,此外还提出了获取曹军战马的方案。经过一番安排,周瑜留下凌统留守江南大营,自己和吕蒙带领一半主力前往救援【3】。
[page]出兵当天,吴军就赶到了夷陵。城下曹军本胜利在望,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当即大乱。周瑜亲率主力救援,所带部队于数量和质量均优于曹军,加之曹军攻城已久,疲惫不堪,根本不是周瑜的对手。猛攻之下,曹仁的部队当即溃败,损失过半。曹军连夜逃窜,谁知归路已被木柴截断,只得弃马步行,吴军立刻追击,获马三百匹。是役,东吴损失轻微,战果却颇丰,不仅解了甘宁之围,还大败曹军,获取大量马匹。古代战争,骑兵地位尤为重要。天下大乱之后,北方军阀为阙敌以益己,掌握了大多数战马来援。由此,战马便难以通过正常途径到达江东,对于东吴来说,战马来源的唯一途径就是战场缴获。此次一举获马三百匹,周瑜自是大为高兴,立刻将马匹运回后方,东吴士气大涨【4】。曹仁围歼甘宁不成反而损失了大部分机动部队,不是否有赔了夫人又折兵之感。
西部战事不利,北方徐晃方面的情况似乎也不乐观。徐晃与驻守当阳的奋威将军(行)满宠合力,在汉津截住了关羽,双方展开激战,但“终不知后事如何”。关羽被讨,越讨越精神,开始更加活跃的攻击曹仁粮道。未达战斗目的的徐晃撤回江陵,准备与曹仁一同抵抗周瑜,满宠也回到了当阳【5】。
初战告捷,孙刘联军军心振奋,开始渡江准备围城。可曹仁,毕竟是一代名将,不会就此一蹶不振,艰苦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
- 上一篇:袁绍重集重兵镇守敖仓
- 下一篇:彭城之战:一场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