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刘备为什么不为战功赫赫的赵云封侯?

在《三国演义》中,关于蜀国武将最为著名的不外乎“五虎大将”。具体便是虎威将军赵云字子龙、征西将军黄忠字汉升、平西将军马超字孟起、车骑将军张飞字翼德、荡寇将军关羽字云长。这五人都忠心耿耿追随刘备,也都立下汗马功劳,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几乎同时代的武将没有人能超出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然而,事实上根本没有五虎大将这一说法。《三国志》整本书中所记载的史实也没有提到刘备封关张马赵黄五人为五虎大将这一事件,更进一步而言,刘备确实封赏了他手下的那些大将,但只是封赐了四个人。张飞是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是后将军,关羽是前将军;其他将领也有封号,比如赵云是翊军将军、辅汉将军李严、镇远将军魏延,但这些人都只能算是杂号将军,根本不能与关张马黄四人相提并论,位于同列。其中的主要原因便是关张马黄四人除了得到将军的头衔,还被赐爵和假节,正是这两项看似微不足道的荣誉决定了此四人与其他杂号将军的显著区别。

赐爵意味着封侯,拥有了能够超越平民的身份,显示了皇家对自己的特殊恩典。古代武将对于封侯这件事是十分重视的,因为一旦被皇帝封侯,就不仅表示自己为皇室立下多大的功劳,更是一种贵族的象征。况且有了爵位,也可以多少获得点封地,拥有在封地上享受俸禄的权利。在封建社会,除了皇室成员,其余人等都只是一介布衣,说白了就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平凡人物,所以能够在一生中得到封侯,无疑对于自己是迈入贵族行列的象征,对于整个家族也是值得彪炳的一份重大荣誉。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汉代名将“飞将军“李广。他一生征战匈奴,保卫边境,可谓战功卓越。而他最渴望的就是封侯,希望自己能有个侯爵的名号,以此光耀门楣。总而言之,赐爵对于武将是毕生的追求,是用自己的无数次拼杀换来的无上荣誉。关张马黄这四个人,关羽被封为寿亭侯,张飞进封西乡侯,马超是嫠乡侯,黄忠是关内侯,其他武将则没有被刘备赐爵封侯。

如果赐爵是一项精神上的褒奖,那么假节便可以称得上实际的赏赐,物质上的丰厚权利。首先“节”是皇权的象征,是只有帝王才能使用的器具。一般而言,“节”的运用多是对于外交、军事方面,玉玺则更多地偏向于内政工作。“节”本身具有的特性使它虽经常使用,却并不像财物轻易地赐予臣子。其次,“节”代表皇帝,出示“节”便表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皇帝行使他的权力。那么,从“假节”的字面意思来看,“假”者,授予的意思,也就是将“节”赐给某人,把皇帝的权力部分地、暂时地移交给某人,让某人可以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自由行使皇帝的权力。应该说,“节”的威力不亚于“尚方宝剑”,都能给予被赐者独断专行、先斩后奏的能力,只不过前者出现的时间较早,而后者稍晚一些。现在,关张马黄一旦假节,便都是名副其实的地方实力派,既负责辖区内的军事又掌管行政,芸芸众臣之间无人能及。

既然如此,赵云没有受封为大将,没有赐爵和假节,单单得了个杂号将军的头衔就显得疑云重重。赵云不是没有能力跻身大将行列,恰恰相反,他的功勋更应该超越其他众将。首先,他追随刘备的时间长。早在刘备投奔荆州刺史刘表之前,赵云便已是刘备部将,帮助刘备招募兵马。当然,此时关羽、张飞比赵云更早成为刘备麾下将领。不过,关张二人所做的无非是领兵御敌,而赵云却对于刘备全家有更深的恩德。他曾在当阳长坂一役救下刘禅母子,刘禅也就是后来的蜀后主。当时曹操兵马大举追击刘备,途中为了逃命,刘备不得已抛弃妻儿,使妻儿身陷乱阵中,若非赵云鼎立相救,恐怕刘禅母子早已成为刀下冤魂。所以,单凭这一件功劳,赵云便有资格当上大将,享受与关张同等的待遇。而且,关于赵云救后主还不仅这一件事。在刘备进兵入益州的时候,孙权曾想通过他的妹妹,此时已经嫁给刘备,把还是婴儿的刘禅带到东吴,以乘机要挟刘备换取荆州。这一次,还是赵云带兵把刘禅夺了回来,为刘备保存了后代。通过这两件事,再加上赵云几年的征战沙场,怎么说也能够封一个侯。况且资历比他少的黄忠、马超都封了侯,假节成了大将,这就更令人替赵云感到惋惜,惋惜之余不乏嗟叹,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赵云的未受封。

[page]

细推之下,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点,赵云虽然早年跟随刘备征战北方功勋卓越,但是在对益州和汉中的战役中,他并没有做出一件可以大书特书的战功,相比其他武将逊色不少。而刘备正是在夺下汉中,当了汉中王以后才封赏那些将领,自然也就以将领们在益州、汉中的表现为主要依据。如此说来,关张马黄四人确实都立下卓越的战功。黄忠最早随刘备进入益州,劳苦功高;在打汉中时,又是他斩杀夏侯渊,消灭曹军主力,功不可没,理应封为大将并且赐爵和假节。张飞是在刘备进攻益州受挫时,率领荆州留守部队进川支援。他的功劳在于降服了巴郡太守严颜。巴郡是从荆州进入益州的门户,一旦归为荆州囊下,那么荆州的援军便可自如地进入益州而不必因对方据险坚守而苦战不下。而且,刘备也十分看重这个严颜,在与他的第一次见面时,便将自己的贴身护甲赠与严颜。由此可见张飞的收降无疑是一大功。再加上汉中之役时,张飞又击破曹操大将张郃,实属战功卓著,足够当上一员大将所需资本。马超虽然在益州和汉中两次战役时都是最后才参加战斗,但他的两次出击,一次迫使益州刺史刘璋开城投降,一次又逼退曹操大军,效果非同凡响。当然,刘备封马超为大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马超的家世。马超一家世代居住在凉州这个地方,也就是今天的陕西、青海一带,因而与当地的少数民族羌族关系融洽。刘备看重的就是这一点。因为蜀国的疆土也与羌族的领域接壤,只有处理好与近邻的关系才能放心北伐中原。况且羌族战斗力高,忍耐力强,如果能为己效力,必然会成为一只精锐部队,所以刘备更需要马超作为中间人,协调好双方关系。事实上,诸葛亮北伐时就通过马超弟弟马岱的协调,获得一支由羌族组成的生力军,当时人称“飞军”。至于关羽,自始至终都坚守刘备的大后方荆州,保证粮草供应、后路畅通无虞,即使出于安抚,也应当授予其同等官职。回过来看看赵云,为何与他同时从荆州出发,资历又相差无几的张飞能够立下大功而自己偏偏毫无特殊功绩?这恐怕是因为张飞是一人为将率领部队出发,而赵云则是与军事诸葛亮从另一路出发。因为张飞是一人领兵,自然万事需靠自己出谋划策,相对的,功劳也都记在自己一人头上;赵云因为身边有了位料事如神的诸葛军师,所以出谋划策的活儿自然不用参与,具体只是负责执行方面,也就间接造成功少的后果。不仅如此,赵云在家世上输给了马超,在后勤上不如关羽,在战斗上又输给了黄忠,只能落得个杂号将军的头衔。

然而,话虽如此,赵云却仍有机会获封大将。因为他生活在一个封建专制社会,封将这样的事并不需要经过什么公众推选、投票表决,只要一人允诺便可以轻松当上大将。放在蜀国,这个启到决定性作用的人就是刘备。那么,刘备为什么就不选赵云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白刘备是一名政治家。作为优秀的政治家,不能一味意气用事,处理人员安排也不能光凭个人好恶,所以刘备首要考虑,也一直在思考的就是如何平衡属下的人员关系,如何维系各帮派官员间的利益。就说这次封赏将领,上将关羽、张飞、黄忠全是刘备原来从荆州带过来的将士,是地地道道的嫡系。而另一上将马超原本便是散兵游勇,所以不在平衡范围之内。现在武将中的最高级别都被荆州派囊括,其余派系自然不服。一有不服便容易心生不满,继而造成摩擦,祸起萧墙。为了解决这种暗处的危机,刘备采取了两手措施。第一手便是提拔李严、张翼等益州派武将为各郡太守,然后择优授将,给予益州武将之首李严辅汉将军的头衔。第二手就是故意不授赵云为上将,也不给他一个地方太守的实权,只有一个空头将军名号。这两手双管齐下,一方面以实权堵住不服者之嘴,另一方面以赵云的未受封进一步慰藉益州派将士。归根结底,赵云此次未受封实则是充当了政治权衡的牺牲品,并非全因为客观因素的不足。

反过来说,刘备毕竟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知道赵云的未受封确实是不得已之举,而且一味亏待老将来弥补新将的不服,也未尝是长久之计。所以赵云的未受封只是暂时的,在以后的日子里必然会再次加封。只不过具体的实施人不是刘备,而是刘禅。可以这么说,赵云是刘备给予刘禅的一次绝妙的契机。由刘禅来完成对赵云的加封,一则是因为赵云早年对刘禅的恩德须得有刘禅回报的时候;二则是借这个加封,让刘禅完成对先帝老臣的安抚。刘禅甫一继位,面对的是刘备时代的老将,自然要借机安抚他们来显示自身的皇恩浩荡。同时,也是暗示他们对新皇帝的效忠。

事实确实如此。刘禅继位的第一年,便加封赵云为镇东将军,赐爵永昌亭侯,一时荣耀冠于先帝老臣之首。赵云也以此为激励,日后越加英勇战斗,老当益壮令敌将胆寒,最终荣获追谥,颇为世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