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秦国为什么一定要和赵国进行长平之战?

134

在战国中期,长平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决定战国格局的战争。在白起坑杀数十万赵国士兵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趋势就此注定。不过,回到长平之战之前,虽然韩国将上党郡交给赵国的行为激怒了秦国,但是冒着不小的风险跑到赵国的长平地区开战,秦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首先,在笔者看来,自从商鞅在秦国变法后,这个国家因为实力上的与日俱增,逐渐将统一六国作为自己的最大目标。我们常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这也体现出秦国历代君主对同一目标的坚持。在此基础上,上党这个和赵国、魏国、韩国三家接壤的地区,自然成为秦国的眼中钉和肉中刺,也即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秦国一定要得到它。

其次,就秦国所在地理来说,除了吞并的巴蜀粮仓,整体上高于其他六国。在自高向低的进攻中,需要一块地势上的缓冲地区,而上党无疑就是最适合的地区。对于战略位置重要的上党地区,秦国虽然占据着该地区的高地理位置,但把守着地理位置的赵国非常顽强,在廉颇的带领下坚守。由此,秦国转而向赵国长平地区进军,也是希望及早迫使赵国主力回师,从而顺利拿下上党地区。

再者,就秦国和赵国来说,虽然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军事实力突飞猛进,成为战国中后期比肩秦国的存在。但是,赵国的变法没有深入涉及到经济基础,导致赵国的生产力落后于秦国。对于秦国来说,虽然劳师远征,但是自己的后勤保障和经济水平都高于赵国,是有资本展开长平之战的。而且即使长平之战没有战胜赵国,秦国也不会像对方一样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

当然,长平之战的展开,一方面是历史进程的趋势所在,秦国要想统一天下,赵国是最大的障碍。另一方面,秦国和赵国的主观判断,也是导致这场战争发生的重要原因。在秦国看来,尽管上党地区靠近赵国,但是秦国的后勤补给主要通过水运,在压力上是小于赵国。由此,赵国之所以用主战的赵括替代廉颇,也是后勤补给跟不上的必然选择。进一步来说,赵国没办法和秦国继续消耗下去了,只能出去跟白起决一死战。

最后,秦昭王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截断,就亲自到河内郡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并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援军和粮运,导致赵括军队陷入混乱中。最终,长平之战,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国士兵45万人,赵国上下一片恐惧。不过,秦军也伤亡大半,国内空虚。

文/情怀历史

(漫谈东周列国志:一百六十六)

:情怀历史 id:qinghuaili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