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此人是三国演义中被黑的最惨的名将,曹魏三大名将,半年都奈何不了他,墓中出土的一特殊铜钱,更证实了蜀汉缺粮诸葛亮却不屯田的原因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但是其中有许多的人物与正史中不符甚至是被极度的黑化了,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此人是三国演义中被黑的最惨的名将,曹魏三大名将,半年都奈何不了他,墓中出土的一特殊铜钱,更证实了蜀汉缺粮诸葛亮却不屯田的原因。

朱然(182年—249年),字义封,是朱治姐姐的儿子,他本来姓施。朱治开始没有子嗣,施然当时十二岁,朱治请求孙策把施然过继给自己。孙策命令丹杨郡用羊酒之礼征召施然。施然到了吴郡后,孙策备下厚礼庆贺。

朱然和孙权一起学习长大,彼此关系莫逆。200年,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后,任命朱然为余姚县县长,当时才十八岁。孙权接着升任朱然为山阴县令,加封折冲校尉,都督五县。孙权对朱然加以重用,从丹杨郡中分出临川郡,任命朱然为太守,领兵两千。这时当地山贼猖獗,朱然率兵征讨,用了一个多月全部平定。

217年,曹操率军进攻濡须口,朱然在大坞及三关率兵抵御,孙权拜朱然为偏将军。219年,朱然跟随吕蒙征讨关羽,和潘璋在临沮擒获关羽,升任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

《三国志》记载,公元223年,曹魏三路伐吴的时候,他在曹魏名将曹真张郃夏侯尚等人联手,且自己没能等到援兵的情况下,守城半年有余,而且未被攻破,“由是然名震于敌国”。

这样的战绩,实在令人惊讶,要知道,当时他所在的江陵城中,仅有五千人,不仅因为没有援兵,人心惶惶,并面临着断水断粮的困境,还爆发了瘟疫,就连江陵令,都萌生了开城投降的想法,并差点付诸了实施。而且,不管是曹真,还是张郃,都不是等闲之罪——曹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大败赵云,并两度料诸葛亮先机;张郃则是让刘备和诸葛亮都忌惮不已的名将,这两人一起攻江陵,可谓强强联手,更何况还有一个出身于夏侯家族,与曹真并列“八虎骑”的夏侯尚。

不过,我们在惊讶朱然成就的同时,不禁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既然双方不管在气势,还是兵力上,都有着巨大的差距,曹魏的主将,也不比朱然弱,那么为什么他们攻城半年,都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呢?其实,此事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

首先,朱然本身的实力,以及他对江陵的掌控力,是不容否认的,不然的话,他也不可能及时发现江陵令姚泰,与敌人勾结一事,更不会在处置姚泰后,轻易安抚好民心。他本身的不放弃,以及对城中的严密把控,导致曹魏无法投机取巧拿下城池,只能强攻。

其次,江东不打算放弃此地。虽然朱然一直没有等到援兵,但是孙权没有放弃,反而源源不断的往江陵派兵,例如“权遣将军孙盛督万人备州上,立围坞,为然外救”;“权遣潘璋、杨粲等解围”;诸葛瑾等人,也曾兵临前线,也就是说曹真、张郃等人,根本无法全力攻城,反而要一直不停的应对各路援兵,消耗非常大。

另外,以当时的条件,攻城的难度,应该远远大于守城的难度,毕竟史料记载中,三国擅长守城的名将很多,例如郝昭凭几百人,抵御住了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徐盛凭二百人,让黄射不敢再度率兵抢掠;罗宪凭二千人守永安,挡住了江东三波大军;霍峻凭八百人守葭萌,刘璋一万大军攻打了一年,也没取得什么进展,反而被霍峻杀了一员主将。就算智勇双全的江东都督周瑜赤壁之战后取江陵的时候,也足足花了一年之久,而且当时还有名将张飞,与他联手。

因此,朱然能守江陵六个月,让曹真、张郃、夏侯尚等名将无攻而返,除了自己的实力,以及孙权的不断救援之外,也与守城方本就比攻城方占优势有关。

朱然的巅峰是在公元233年的江陵之战,前一年他刚率部参与了夷陵之战,还未来得及修整的他就被派往镇守江陵,因为原本答应出兵帮助吴国进攻刘备的曹丕,见刘备已经惨败而归竟趁机前来攻打吴国,他亲自坐镇宛城,派出曹真、张郃等名将率部十多万人围攻江陵,而城内守军不足万人,朱然却数次击破攻城的魏军,坚守城池长达半年,最后逼得魏军只好撤退。在演义中,朱然的这些高光时刻全都被删掉了,因为在演义里他在公元222年就战死了。当时刘备东征被击败,轻敌冒进的朱然率部前去追击,不料被赵云阻击,双方过手不到一个回合,他就被赵云给砍死了。

这显然是罗先生凭空捏造的,因为朱然在这一战中并未战死,而且在第二年还打了漂亮的江陵之战,并因此盛威大振,颇受孙权器重,然后他又活了二十多年,直到公元249年才病逝,享年68岁。

1984年,在安徽马鞍山雨山区,考古专家发现朱然墓。考古挖掘之后,专家有了很多重大发现,比如颠覆历史的漆木屐,证明漆木屐最早由中国人发明,而不是日本人,除了这些惊艳的文物之外,还有一批特殊的文物,因为这只是铜钱,但却是蜀国铜钱!

朱然墓中,一共发现大约6000枚铜钱,除了少数是东吴大泉之外(东吴铜钱有大泉五百之类),更多的却是蜀国的直百五铢。为何蜀国的铜钱大量出现在朱然墓中?

考古专家还发现:在其他东吴墓葬中,也发现蜀国铜钱多、东吴铜钱少的现象。

显然,朱然墓中的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说明大量蜀国铜钱流入东吴。直白的说,就是蜀国拿钱来东吴大采购。

蜀国到东吴采购什么呢?其实不难猜测,如此大规模的采购,无非是军械和粮食!但东吴应该不会出口军械,所以最大可能就是粮食!关于这一点,史书记载也给予佐证。

根据史书记载,蜀国人口稀少,《晋书·地理志》“(公元221年)其户20万,男女90万口”。当然,实际可能门阀世族隐匿人口,也存在统计不准确的问题,但蜀国人口不多肯定是事实。所以,蜀国虽然地多,但却人少。

如此稀少的人口,想要维持10多万的军队,必然会缺少粮草。如果靠种田养活军队(不仅粮草,还包括武器装备),基本上不可能。

既然如此,诸葛亮该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就是靠国际贸易:“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就是疯狂制造高附加值的蜀锦,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换取粮食!《蜀都赋》中记载,蜀国仅成都一地,就集中了7.6万织工。而且,诸葛亮以身作则,自家还种了800棵桑树。

然而,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既然蜀国大量出口蜀锦,难道还不能做到贸易平衡,为何还贸易逆差到支付大量铜钱?史书记载可见,当时东吴从蜀国大量进口高附加值的蜀锦和马匹,应该是蜀国古墓中大量出土东吴铜钱才对呀!

考古确认:在蜀地古墓中,几乎没有发现东吴铜钱!

显然,这就揭开蜀国的危局和脆弱的国力:尽管出口大量蜀锦和马匹,但却依然无法换取足够的粮草物资,无法实现贸易平衡,从而不得不支付大量铜钱。这种长期的贸易逆差,很快就会掏空蜀国国力,最终变得越来越虚弱。

正因如此,有学者研究之后感慨,难怪诸葛亮即便想出蜀锦救国的高招,也依然救不了蜀国,最终蜀国第一个灭亡,这是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

或许,正因这种长期贸易逆差,所以诸葛亮才急于北伐打开局面、拿下关中。因为一旦保持现状,那么蜀国将越来越弱,和东吴、魏国差距越来越大。只是,前四次北伐教训告诉他,很难速战速决,所以不得已之下才被迫屯田,做长期僵持准备。

然而,蜀国这一局面,诸葛亮看到了却挽救不了,甚至相反加速了蜀国死亡,原因很简单,诸葛亮五次北伐的失败,消耗了国力,又加剧了蜀国的困局,所以最终才会第一个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