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明宣宗朱瞻基为什么一定要让孙贵妃当上皇后?

明宣宗朱瞻基虽然只册立过两位皇后,但其名义上是有三位皇后的。而他的第二位皇后,孙氏,在成为皇后之前,已成为了实际上的“皇贵妃”,不仅有和皇后一样的金册金宝,更重要的是明宣宗朱瞻基对其也是极为宠爱的。按理来说,孙氏已经享受到了后宫妃嫔所能享受到的最高的待遇了,那明宣宗朱瞻基为什么还是一定要让孙贵妃当上皇后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明朝初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殉葬制度”了。按“殉葬制度”的规定,一但皇帝归天,皇帝后宫中的所有妃嫔,基本上是除了皇后和继任皇帝的生母不用殉葬,或是妃嫔是功臣之女不用殉葬外,剩下的所有妃嫔都要殉葬,无论是否生育,生育了多少孩子,儿子是否是藩王都不能幸免。朝廷会从精神物质上给予殉葬妃嫔家族褒奖,也会给殉葬的妃嫔追封或上谥号。当然朱元璋时的张美人只是一个例外,朱元璋只是因为年幼的宝庆公主而网开一面,这并不能作为衡量标准。上行则下效,于是诸王大臣也纷纷学样,甚至于有嫡妻都去殉葬的,比如秦愍王妃、郢靖王妃、唐靖王妃、卫恭王妃等等。

也因为“殉葬制度”是以某种手段让活人非正常死亡,所以这种殉葬制度也可称之为“人殉”,即以活人殉葬。据《明朝小史》卷三记载,朱元璋死后“伺寝宫人尽数殉葬”,为他伺寝的40余名妃嫔全部陪葬于孝陵。其后,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也有从殉妃嫔30余人,明仁宗朱高炽的献陵有7名妃嫔陪葬,明宣宗朱瞻基的景陵则由10名宫人“殉节从葬”。妃嫔殉葬时,其状甚惨。明成祖死后,宫人殉葬者30余人,全部逼其上吊自杀。为明宣宗生殉的10位宫妃中,有一人名郭爱,进宫不到一月,可能连皇帝的面还没见过,却要为刚刚死去的皇帝殉葬,自知死期后,满怀愁苦的她,悲愤之余写下了这样一首绝命诗:“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可以说这样的“殉葬制度”既是不人道的,也是非常残酷的。但是这又有谁敢对这个制度提出质疑呢?唯一能提出质疑的当朝皇帝为了以示对先人的尊敬,自然也不会提。所以说,就算孙贵妃这时候再怎么得宠,在宣宗百年之后,她还是要给他殉葬。而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的出现,孙氏要么就要成为皇后,要么就要生下庶长子。

[page]

而这时候宣宗的皇后是济宁人胡善祥,是在宣宗朱瞻基还是皇长孙的时候,成祖朱棣为他定下的嫡妻,就因为这层缘故,所以宣宗不好废了她,尤其是在她并没有什么过错的情况下。若是可以废,宣宗早在刚即位时就不会册立她为皇后,而立孙氏为贵妃了。那么剩下的唯一一条路,就是生下宣宗的长子。因为胡善祥在成婚之后一直无所出,而已经三十多岁的宣宗还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所以若是孙氏能够生下宣宗的庶长子,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这个孩子是一定会被立为太子的,这样孙贵妃也就不用殉葬了。

在这儿又有两个问题了,一是孙贵妃到底能不能够生下宣宗的庶长子?这还要打个问号。要知道,在宣宗三十八年的人生里,也只有二个儿子、两个女儿,可见宣宗的身体在繁衍子嗣的这个问题上应该是有些问题的。而这时的孙贵妃受宠多年,但是也只为宣宗生下了个女儿,所以,即使孙氏想生下个庶长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第二个问题是,谁又能保证皇后胡善祥不会生下嫡子呢?要知道,在“嫡长子继承制”这方面,明初曾有严格的规制,藩王若想以庶子为世子,必须等到嫡妻年满五十,再也不可能生出嫡子之时,才能以庶长子袭封。——虽说皇帝与藩王不同,但是皇后胡善祥毕竟未满三十,即使以宣宗对她的态度,她能够生下嫡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正是因为有这样两个可能性的存在,所以明宣宗朱瞻基为了孙氏的后路,也是一定要让她当上皇后的。但是想要立孙贵妃为后也不是这么容易的,因为皇后胡善祥唯一的“罪过”,也就只有无后这一条了,而想要立孙贵妃为后,证明自己比皇后胡善祥更适合当皇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宣宗朱瞻基子嗣的这个问题。这也就有了后面孙贵妃将宫人所生之子据为己有的事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个儿子,所以她才得以成功登上后位。

而事实证明,在宣宗朱瞻基去世后,除胡废后、孙皇后以及郕王之母吴贤妃之外,宣宗生前的妃嫔侍姬几乎尽数殉葬。可见,若不是孙贵妃当上皇后,即使她后面有了自己的孩子,只怕也是在郕王朱祁钰之下的庶次子,而孙贵妃依旧难逃殉葬的命运。所以,在这样的“殉葬制度”下,明宣宗朱瞻基当然会为自己最宠爱的女人找好一条退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