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朱元璋死前为建文帝留下了一“武器”,用以抵制朱棣,为什么他至死没用?

说到历朝历代最传奇的帝王,朱元璋绝对算得上一号人物,从平民到开国皇帝,跨度之大令人惊叹,然而朱元璋选择的继承人建文帝却被朱棣夺位,难道他没有料到吗?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朱元璋死前为建文帝留下了一“武器”,用以抵制朱棣,为何他至死没用?

朱元璋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他的生活相对其他君王来说是不幸的,在他将要成年的时候,家乡却正在流行瘟疫,而他的家人都在这场灾难中离世。那个时候的朱元璋已经长大了,但是自己照顾自己的话还是有些不行的。于是,他决定出家当和尚,至少这样不用担心自己的温饱问题。

但是在这世上,并不是什么事情都好做的,而和尚也并不是不用担心自己的温饱的。刚当上和尚没多久,他就遇上了饥荒这个问题,而他也不得不离开寺院,出外寻找吃的。或许,如果不是这次的灾难使他下山,他的一生兴许就在寺庙里面安稳的度过了,就是这次下山让他经历了很多事情,也让他这一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刚下山的时候,朱元璋不知道去哪里,于是又回到了家乡,回到家乡之后遇到了自己小时候的玩伴,然后经过小时候伙伴的指引,他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虽然朱元璋出身不好,但是朱元璋是个很聪明的人,加入红巾军之后更是将自己的聪明展现了出来,并且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还娶了郭子兴的义女为妻子。

在这之后,朱元璋慢慢的扩增自己的势力,很快的便拥有了自己的一支军队。后来红巾军的领头人死了,便由他的儿子接替自己的职位,但是他的儿子并不如朱元璋聪慧机智,于是在朱元璋的势力慢慢的增加之后,便很轻易的打败了领头人的儿子。而自己接管了红巾军。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再也不是那个只满足于吃饱饭的他了,虽然已经拿下丽丽这支队伍的领导权,但是他并不满足,他想要的是更大的地盘。

于是这个满怀斗志的人又开始了进一步的计划,先从南京开始,他计划着一步一步的攻占。最终,成功的攻占下了这里的领土,并且改名应天府,自称吴国公。于此同时,他善于听别人的说法并接受别人的观点,但是他同时也可以分辨出来哪些该采用,哪些不该采用。当时朱升提出让他建筑更高的城墙这一建议,朱元璋立马采纳了,因为这个样子在以后的战争中更容易立足。

后来果然是有战争发生了,提前做好准备的他在南京外围打败了比自己的军队厉害的陈友亮,还消灭了比自己厉害的很多军队势力。于此同时,朱元璋成功的走上了皇帝的道路,在应天府称了皇帝。朱元璋这一生的最开始就很会给自己的以后铺垫道路,如果不是他的睿智,或许他就算下山了,也只是一个红巾军的小将士,不起眼的为国家卖着命。正是因为他的聪慧他才能慢慢的走向帝王。

在他登基为帝后所施行的一系列改革变法其实可以看出自民间长大的经历影响着他,平定天下后,采取轻徭薄赋,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或许是他从小就认识到了贪官污吏带给百姓们的剥削压迫,所以对于违法官员的惩治,毫不手软。

还有他对当年一同打天下的兄弟的所作所为,也可见一斑,出身卑微,没有接受过良好、系统教育的朱元璋或许是害怕功臣篡权夺位的。他虽大封功臣,但也对功臣有所猜忌,害怕他们居功枉法,图谋不轨,后来却有大臣越过礼法,为非作歹,于是朱元璋借此兴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清理权贵和不法功勋,受到株连的有数万人,是轰动一时的大案,也是历史上的大案。

通过打击权贵功臣,朱元璋加强了手中的皇权,一时间他的威严不容挑衅,人心惶惶。其实他大杀功臣的一个原因也是为了皇孙朱允炆将来能够更好的统治,皇孙对于治国还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朱元璋是在为皇孙铺路。太子朱标曾是祖父心中的最佳人选,他是嫡长子,性情温和有教养,在众位皇子之中,由他继承皇位,不会引起太多的异议,但奈何朱标早逝,留下了儿子朱允炆。

他的早亡打破了朱元璋心中的计划,只能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人员,按理说是要从儿子中挑选人的,但他偏偏选了孙子,这是历史上很少见的。另外,四皇子朱棣的军事才能突出,勇武非凡,但朱元璋考虑到国家利益,朱标在朝中和皇子中的威望非常高,若是他不死,那么皇位就是他的,可现在朱标早逝,所以朱元璋便想着直接封朱允炆为皇太孙,而且朱允炆和他父亲的性格还是很相似的,确定他的接班人地位。

这样一来,让朱棣心中不服,他是朱允炆的长辈,是四叔,他为国家立下过赫赫战功,可侄子却根本没有经历什么,只是皇室中温养出来的花儿,不适合做睿智果决的皇帝。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朱棣虽不服,但他没有什么大动作,反而是剑文帝为了巩固皇权,下旨削藩,于是朱棣打着“清兵侧”的名义起兵攻打简文帝,史称“靖难之役”。

其实朱元璋生前也预料到了这样的局面,因为他清楚自己的儿子朱棣有着很大的心思,同样也有着匹配的野心,他虽然能为皇孙铲除开国功臣,但他无法对自己的儿子下杀手,可日后朱允炆身边没有人可以压制造反的朱棣,因为大部分的重臣都被他清理掉了,两难抉择之下,他为朱允炆留下了一员猛将,奈何危机到来之时,朱允炆没有妥善任用此人。

此人名叫耿炳文,他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当年他的父亲耿君用跟着朱元璋渡过长江,屡败张士诚,立下累累战功,官至管军总管,父亲战死后,耿炳文继承了父亲的官职,率领父亲的军队为朱元璋继续立下战功,屡次打败张士诚的军队,历任总兵都元帅、大都督府佥事等职,后来跟着常遇春徐达攻打大同、陕西等地,屡立战功。在朱元璋大封之时,他被封为长兴侯。

在靖难之役中,耿炳文誓死抵抗,最终朱棣用了三天时间,都没有攻破城门。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就就能够看出,耿炳文的实力还是很强的。但是到了后来,不知是何原因,朱允炆下令,让李景隆顶替耿炳文的位置,继续作战。谁都知道,李景隆的实力相比耿炳文差很多。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城破,朱棣杀进皇宫,朱允炆被迫退位。后来的史料记载就是,耿炳文头投降朱棣,四年以后被杀。但是根据云南出土的一块墓志铭,我们发现,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这个墓志铭是耿炳文的儿子,耿琦写下的。但为何他的儿子会在云南边境呢?原来,当时朱元璋有一个收养的儿子,叫做沐英。当时,沐英一家全部在云南边境镇守。沐英的第一任妻子去世以后,朱元璋就做主把耿炳文的妹妹嫁了过去。

当时朱棣登基以后,耿炳文一家几乎没有活路。很多人都被诛杀,只有耿琦一个人逃离出来。之后他便去投靠了远在云南的亲信,然后写下了这篇墓志铭。从这篇墓志铭中我们看出,耿炳文是在靖难之役中战死的,并不是投降。后世学者经过多方研究,最终证明,耿炳文其实是战死的。从两件事情我们就能看出,一是当时耿炳文战败第四天,李景隆便奉皇帝之命前去顶替,按照路程来说,四天内他绝不可能从京城抵达战场,所以,朱允炆一定是事先被人透露说耿炳要投降,所以才派人顶替。二是在朱棣进城不到十天内,耿炳文的太太就自杀了。试想一下,如果耿炳文真的是投降的话,那为什么他的夫人要自杀呢?合理的解释就是,他的夫人知道耿炳文已经战死,作为朱棣的死对头,他们家一定没好日子过,所以在惧怕之下才选择投降。

为何耿炳文会被陷害有二心呢?原来当初耿炳文曾经和朱棣一起并肩作战过。因此,两人也算是有一定情谊。当时朱棣在和耿炳文对峙的时候,就打出了感情牌。他声称自己并不是自愿起兵的,而是被逼无奈。听了他的话,又顾念两人之前的情谊,所以耿炳文放松警惕,并且真心劝降朱棣。甚至还为他亲自送了奏折。向朱允炆请愿,希望他可以放过朱棣。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切都是朱棣的阴谋,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挑唆朱允炆和耿炳文之间的关系,所以后来才会传出,耿炳文想要投降的消息。那么朱允炆为何要派人顶替耿炳文的这个谜团,我们也就可以解开了。当时耿炳文顾念之前的情谊,但是完全没想到,自己已经被当做了一颗棋子。当朱棣设计挑唆了皇帝和耿炳文的关系,他就没有了最担忧的对手。因此在最后的时候才敢起兵。

小编认为,从这件事情我们也能够看出来,在关键时刻,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如果当时朱允炆能够信任耿炳文,相信朱棣的计谋也无法成功。正是因为他的疑心,才断送了自己的皇位。对于耿炳文这样一位忠臣来说,他一心为了社稷安康,最后不惜牺牲自己。但是,死后还又被人诬陷是投降。这对他来说,是最大的侮辱。所幸后来人们经过一番考证,还了他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