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保住汉景帝的皇位,为什么因一双筷子汉景帝选择弃用周亚夫,并且最后杀了他?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才,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汉朝时期的周亚夫,他平定了七国之乱,保住汉景帝的皇位,为何因一双筷子汉景帝选择弃用周亚夫,并且最后杀了他?

周亚夫出身显赫,算是“官二代”,他的父亲是西汉开国功臣周勃,当年汉文帝就是周勃等人选择推立。周勃死后,爵位由其子周胜之承袭,但是周胜之娶了公主,和公主的关系很差,后来“坐杀人,国除”。于是,汉文帝在周勃的儿子中选择了担任河内太守的周亚夫,“封为条侯,续绛侯后”。

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进犯北部边境,汉文帝调集三支军队到长安附近布防。之后,汉文帝亲自检阅这三支部队,他发现前两支部队混乱不堪,唯有周亚夫的军队军纪严明、训练有素。警报解除后,汉文帝升周亚夫为中尉。汉文帝临死前,对太子刘启说:“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没想到汉文帝一语成谶,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由于削藩令的原因,吴楚等七国发起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立即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统率全国军队平定叛乱。当时,七国叛军声势浩大,拥兵数十万之多。但周亚夫一眼就看到了叛军的死穴,“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周亚夫驻军细柳(今咸阳西南),刘礼驻军霸上,祝兹侯徐厉驻军棘门。三军设防,构成鼎足之势。数日后文帝亲自劳军,先至霸上,次至棘门御驾直驰营中,两将深居帐内,见文帝来,才慌忙出迎,显得局促不安。文帝又到细柳营,见到的完全是另一番气象。从远处眺望,但见戈戟森然,如临大敌。文帝暗暗称奇,遂派先驱通报。先驱至,营兵岿然不动,喝令停下。先驱急道“天子圣驾即刻到来!”军门都尉道:“军人只听将军令,不听天子诏!”字字千钧,掷地有声。转瞬文帝至,照旧被挡驾只好派使臣报告给周亚夫,周亚夫听闻后方才打开城门,并要求手下不能再城中驾车。御驾按普徐行入营,始见亚甲带剑来迎。亚夫作揖道:“介胄之士不拜,臣请军礼相待常然起敬,慰勉之余,褒奖有加。劳军毕,出军门,群的惊,独文帝大喜,连连叹服道:“这才有大将的风范啊!刚才上和棘门,看到的如同儿戏。”

月余后匈奴兵退,拜亚夫中朋,文帝对周亚夫的器重和信赖就是从此行得到的如今,太尉亚夫领命平叛,他向景帝进道:“吴楚兵正强难与争锋,今不得已,请暂且放弃梁国,然后设法断敌食补给,伺其疲惫进击,才可言胜。”景帝称善,并委以全,亚夫便备好六乘传车,打算立即驰赴荥阳,会合兵众。谁知刚动身来到霸上,有个叫赵涉的士人拦车向亚夫进计:“吴王素富,不知收买了多少刺客侠士布置在关隘要道上,去必然凶多吉少!且兵尚神秘,将军何不从此右出?过武关,抵洛阳,直入武库,如飞将军自天而降,诸侯慑,岂敢不服!”

亚夫依计而行,果然一帆风顺。既至洛阳,高兴地说:“七国反叛,天下大乱,想不到我坐传车会这般平,现在我已坐镇荥阳(荥阳在洛阳东约百里),荥阳以东不是优了,”再派人搜索原来打算经过的道中,果然抓住不少吴兵,更叹服赵涉有先见之明,于是奏举他升任护军,蒙阳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距离存放粮仓和武器库的距离都很近,是兵家必争之地。

吴王大格军田禄伯曾建议吴王分兵直捣武关,未得允许;少将恒将军也曾建议他放弃攻梁,绕道进击洛阳、占据荥阳,还是未第允许,吴王刘濞认准了梁都,一心想先攻下来再西进,实则误了战机。

他以为这样能引出汉军主力,可在梁地决战,凭借着自己的大军就不怕他。而周亚夫的计策是暂时舍弃梁国,此举胜过刘濞一头。吴楚大军攻梁越来越急,梁向亚夫求救也越来越急,亚夫则认准一条,既定方针不变。果真刘武看周亚夫不救他,便给皇帝启奏,并说梁都已危在旦夕,景帝见弟弟奏章写得顺三倒四,知道梁国已成覆巢累卵之势,立即传亚夫救梁共同会吴楚大军

“将在外、不由帅”。亚夫深知:现今救梁还来不及,还说什么会剧?况且有言在先,于是拒不奉诏,他命令大军续坚壁固守,另遭数股轻骑兵奇袭准,四一带敌后粮道。

梁国出现败势,梁王急忙任命韩安国和张羽为将军,张羽奋力守住城池并且积极反攻还取得了胜利,刘直到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西进,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打吧,打不下;不打吧,又不成,于是他干脆折兵东进,向亚夫军奔击两军在下邑(今安徽北边)交战。周亚夫面对刘的挑衅却按兵不动。刘濞连连挑战,不但毫无进展,反而有不少士卒被周亚夫军队射伤,而眼看着军中粮草就要告罄,却无可奈何。亚夫感到时机快到了,更加的沉稳,一天亚夫睡梦中,忽被吵声惊醒。他知道是营中因误会而自相攻击,便传令严喧嚷,之后又高枕而卧,骚乱顷刻覆平。

就这样僵着熬着,直等到吴、楚士卒大批饿死、逃散,大军节节败退,退到长江入海口处被东越人给斩首,底下小兵被斩首的多达十万,楚王戊自杀,其余头领都相继自杀了,吴楚七国之乱不过喧嚣了几十天便被平息了,这些生长在汉朝国家肌体上的肿瘤全被拔除。

这场战役,周亚夫仅仅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彻底平定了七国之乱,既稳定了汉朝的统治,也保住了汉景帝的皇位。汉景帝自然要嘉奖周亚夫,封其为丞相,“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可以说此时的周亚夫已经达到了人生的顶点,“封侯拜将,出将入相”,然而他因耿直的性格,与汉景帝发生矛盾。

首先,汉景帝打算废掉太子刘荣,遭到周亚夫的强烈反对,“景帝由此疏之”。其次,由于在“七国之乱”中,周亚夫没有第一时间援救梁王,从此得罪梁王,“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之后,汉景帝在窦太后的建议下,打算封皇后的哥哥为侯,在与周亚夫讨论时,发生了不快。

周亚夫搬出了刘邦的遗训,“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汉景帝默不作声,只好放弃。后来,匈奴的五位王投降汉朝,汉景帝打算封侯,再度遭到周亚夫的反对,但这次反对无效。没过多长时间,周亚夫“以病免相”。

《汉书》中记载周亚夫被彻底弃用的导火索是一双筷子,原文如下:

顷之,上居禁中,召亚夫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管。亚夫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上视而笑曰:“此非不足君所乎?”亚夫免冠谢上。上曰:“起。”亚夫因趋出。上目送之,曰:“此鞅鞅,非少主臣也!”

不久,汉景帝在皇宫召见周亚夫,并在宫中赏赐他酒食。但是席案上放了一整块肉,没切碎,又不放筷子。周亚夫很不满,回头让宴席官取筷子来。汉景帝见状笑着说:“现在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吗?”周亚夫摘下帽子谢罪,汉景帝说:“起来。”

周亚夫就快步走出了皇宫。汉景帝目送他走后说:“这个郁郁不乐,心里不高兴的人,不能当未来少主新君的大臣!”既然不能担当此任,那么就必须将其除掉。

没过多久,周亚夫的儿子购买五百甲盾,打算在父亲百年后当陪葬品,结果被人告发,说周亚夫打算谋反。廷尉秉承汉景帝的旨意,“侵之益急”。史载,周亚夫接着被关进了监狱,他以绝食抗争,5天不吃饭,吐血而亡。至此,筷子事件的余波才算抹平了最后一轮涟漪。

那么对此你怎么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