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最大的功臣商鞅为什么被处以车裂极刑?由商鞅之死能得到什么教训?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曾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秦国也因此一改往日贫穷落后的面貌,一跃成为令东方诸侯胆寒的虎狼之国。然而秦孝公一死,商鞅很快就被以谋反的罪名被处以车裂极刑。秦国统一的最大功臣商鞅为什么遭车裂而死?
商鞅原来不是秦国的人,他本是卫国的后代,所以也称为卫鞅。他的一生经历其实很坎坷,刚开始并没有被赏识,到了秦国之后才逐渐展现他的才华。早年的时候,商鞅在魏国,公叔座是魏国有名的大臣。公叔座在病重的时候把商鞅推荐给魏惠王,他对商鞅的评价很高,嘱咐魏惠王一定要重用商鞅。就算不打算用他也要杀了商鞅,这样来避免商鞅效力于他国对卫国构成威胁。但是魏惠王并没有采纳公叔座的意见,没有重用商鞅,也没有产生杀了他的想法。商鞅也正是知道自己没有生命之忧才没听公叔座的话立刻离开魏国。
在魏国没有前景后,商鞅决定到外地寻求发展,于是辗转到了秦国。当时的秦国是由秦孝公掌政,秦孝公想要推行改革变法,但是迫于社会原因不能够直接进行,他先召开了会议商量变法的事情。但是朝廷上有许多旧贵族对变法表示强烈反对,这时候商鞅便站了出来,与旧贵族们针锋相对的辩论。正是这次辩论为后来秦国推行变法作出了舆论支持。
商鞅和秦孝公的变法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一次性就贯彻到底的。这次变法,经过了前期准备,中间变法主要分为了两次。第一次变法主要是在法律和制度上,在很多大范围上的政策作出了改变,例如户籍制度的改革,秦律的制定。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将秦国的各方面进行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第一次变法经历了五年左右,就进入了第二次变法。
第二次变法主要在一些细节方面进行细致的修缮,还着力于土地的改革。县制的推行就是从这开始的,这直到今天还在使用,可以看出它的影响十分深远。商鞅是推崇法家思想的,这从他推行的改革措施中也可以看出来,制定了很多法律条例来规范国家和百姓的行为。但在这同时,商鞅也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比如说主张战争崇尚武力,这大概也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有分不开的联系。
将自己的大半生都奉献在为秦国推行变法行动上的商鞅到随后却也没能有个好结果。秦孝公去世后,他的儿子继位听信商鞅想要谋反的谗言,想要抓捕他。商鞅只得开始逃命,奈何早些年的一些缘故,魏国也进不得,回到自己的封地后被秦惠王发兵攻打。商鞅的兵力敌不过秦惠王战败而亡,最后尸首还被处以车裂之刑,这的确让人惋惜。商鞅为秦国变法改革所做的从根本上促进了国家的强盛,商鞅的想法的确是属于较为先进的,法律的推广也是很成功的。
商鞅死得很惨,他是被车裂的。车裂之刑,应该是仅次于殜刑之外第二个残酷刑罚。殜刑,就是凌迟,就是千刀万剐。而车裂,大致就是把人的四肢和头分别拴上绳子,套上马匹,分别不同的方向拉。这样人体就会撕裂为六块。商鞅是一个变法者,同时也是一个十分残暴的人。仅举一例,商鞅曾经在渭河边上审判囚犯,随审随杀,整个渭河为之赤红。
就在商鞅被车裂前5个月,他与一个叫做赵良的人有一番对话。当时,商鞅正如日中天,而浑然不知灾难将至。商鞅当时问赵良,你看看,我治理秦国已经多年,成果如何。赵良说,一千个人说你好,不如一个人说你不好。我今天就说你不好。你得答应不杀我。商鞅说,行!
赵良说,五羖对也当过秦国的相国,他对秦国的贡献也不比你小。但他当相国时,是啥样呢?他在秦国出行,不设警卫,也很少有随从。你今天是啥样子?你的车上都是警卫,随从的车上,都是刀枪,警卫不封锁街道,你就不敢出门。五羖死后,秦国的男女都流泪,小孩都不唱歌,甚至秦国人都不捣米了。你可以想想你现在的境况了。赵良最后说:“侍德者昌,侍力者亡。”但商鞅对这话并未听进去。5个月后,他被车裂。
商鞅被车裂的罪名是谋反。原因很简单,当时,欣赏商鞅并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了,其儿子惠文王即位。曾经被商鞅整过的人都向惠文王举报商鞅谋反。惠文王自然也不想一个先朝的重臣光芒掩盖自己,就下令捉拿商鞅。
于是商鞅犯下了两个错。一是,他逃奔回了自己的祖国,魏国。魏国本来就对商鞅恨之入骨,不可能收留这样一个叛徒。因为当时商鞅未到秦国之前,魏国重臣就向其国君建议,商鞅有大才,你或者用他,或者杀他。当时的魏国国君以为这位大臣的逻辑思维是老年痴呆,既要用之,又要杀之。这不是逻辑错误嘛。
商鞅到秦国之后,得到秦孝公的重用,秦国势力很快增强。这其后,商鞅数次发动了对魏国的战争。魏国对商鞅这个曾经的子民,自然是恨之入骨。他在落难之时,逃奔魏国。魏国人只有简短的处理方式:不接纳,哪里来,哪里去。回到秦国的商鞅仍然没有认清自己的处境。他到了自己的封地,也就是一个叫做商於的地方。开始时,商鞅并不叫商鞅,而叫卫鞅。正是卫鞅对秦国贡献卓著,秦孝公才给了他这一块有15个县大小的封地。
到了商於,你就好好呆着呗。商鞅不是,他又集结了商於的士兵去攻打郑国。这时候,秦国真正感受到了尾大不掉是什么意思。于是,秦国群起攻商鞅,最终将其车裂。从现在的角度看,无论怎么誉美之词评价商鞅,都不为过。正是因为他的变法,促成了秦国强大,秦国强大,直接造就了秦国统一中国。
商鞅为什么会被处以车裂极刑?
一,商鞅变法触动了贵族阶层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承认了土地私有和买卖,商鞅这一做法,鼓励了百姓重视农业,提高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迎合了新兴土地阶层的利益。但是,损害了贵族阶层的根本利益,加上,商鞅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这一做法更是引起贵族阶层的强烈不满。
秦孝公时期,对商鞅变法十分重视和推崇,贵族阶层不敢轻易弹劾商鞅。秦孝公去世后,商鞅便遭到贵族阶层的围攻。最后秦军在彤地将其杀害,尸体被运回咸阳处以车裂极刑。赢驷登基,若杀商鞅,对内可争取公室贵族对自己的支持,向下也可向饱受“法”苦的臣民给一安慰和交代。
二,是商鞅功高震主,不懂得及时抽身离开,威胁到了嬴驷的君权。商鞅变法在秦国进行的十分顺利,一个原因是因为秦孝公的支持,另一个原因就是得到广大秦国子民的拥护。商鞅变法的成功,让商鞅个人在秦国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为了表扬商鞅,秦孝公还封地给他,商鞅手上又有重权,这点让刚继位的嬴驷很不安心。朝中大臣诬陷商鞅想要谋反,嬴驷借此机会,抓捕商鞅。并且将商鞅的同党一并剿灭,不给他们留有发言权,嬴驷的这一做法,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三,愚民政策的必然。商鞅最后可能是被他的仆人们押去领赏的。原因之一商鞅的行为已经是构成叛国罪,追随者不仅要冒送命的危险,还会株连家人,如此大风险的博弈,且成功的概率基本为零。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大势已去,众叛亲离也莫怪;二是按照秦律,擒住商鞅,不仅可能保命,还可能换取荣华富贵。这也是新法的缺陷之一,民众缺乏教化,冷漠,刻薄寡恩。
对于一群没有思考能力没有是非标准的愚民,最好的方式是下命令。对于来自权力的命令,他们将在一瞬间由绵羊变成豺狼,冲向攻击目标。或许,他们曾经无数次服从并执行过商大人的命令,但此时,在他们看来,商鞅只是一个被押向刑场的囚徒,不可能再服从或追随他,除非他重新获得权力。这就是商鞅在秦国变法所获得的最重要的收获。
车裂可能就是商君的宿命吧,这些种子是他亲手撒下的,结出的果也得由他吞下。不过,相比战国时期的其他变法家,商君是幸运的,他死在了自己的刑法之下,更准确来说,是他的尸体,而其新法被新君嬴驷延续下去,到了战国后期,曾经的弱秦,在其新法的推动下成为了傲视山东六国的虎狼之秦,秦国最终得以一统天下。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历史的推动作用。
但商鞅的下场十分悲惨。这中间,起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教训值得总结。
一是,君王之话不可信。
当初,秦孝公为了招募可以振兴秦国的有识之才,曾经发布招聘广告:“宾客群臣能有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卫鞅当时就是听了这句话,才到秦国的。但无论尊管,还是分土,都是掌握在别人手里的羹。可以给你,也可以剥夺你。不是自己掌控的范围,主动权永远不在自己。当然,秦孝公并未食言,给了卫鞅商於15个县的封地。但如果没有这个商於,卫鞅可能也不会死得这么惨吧。
二是,为人不可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以至于广为树敌。
商鞅变法之初,为求得民众相信,在城门立木的故事是广为人知的。但他对秦太子下狠手的故事,可能就少知了。当时,秦国的太子因为不习惯新法,犯了法,事情报到了商鞅那里。商鞅怎么处理的呢。他说,太子,是国家根本,不好处罚的,那就处罚他们的师傅吧。
于是,太子的师傅被猛揍了一顿,其傅公孙贾被脸上刻字。“老师”和“师傅”具体负责什么,现在不好说,总之,太子最亲近的人,都被商鞅处理了。刻字,当时也是很重的惩罚,是不好再出来做官为人的。后来,商鞅被秦惠文王抛弃,是否与当初这事有关系,就不得而知了。
三是,为人不可太狡诈。
商鞅与魏国太子卬的开始时的私交是不错的。但后来,商鞅带领秦国军队攻打魏国的时候,就利用这一层私人关系,几乎将魏国至于不可复生之地。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魏国太子卬与商鞅对阵,商鞅写了一封信去,说,当时咱俩关系很好,现在各自为主,但念及旧情,不忍心攻击。要不,咱们见个面,喝场酒,各自退兵,这对秦国和魏国都有利啊。
不知道魏国的太子卬是怎么想的,竟然就答应了。喝酒之后,商鞅就把魏国太子卬抓了,并趁机攻击魏国军队。后果是魏国不但割地,而且被迫迁都。就是那位当初认为“逻辑错误”错误的魏王,此时恨恨地说:我当初怎么就没有杀了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