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光武帝刘秀一生中有多少著名的事迹?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光武帝刘秀一生中有多少著名的事迹?

我们知道,汉朝在四百多年的历史里从中间被分为了西汉和东汉,西汉因为王莽篡汉灭亡,而后光武帝刘秀又和各路起义军推翻新朝,并平定各地割据政权,最终建立统一的东汉帝国。

在这个过程中刘秀就展现了他身为“位面之子”的神奇之处。

首先,史书中对刘秀的描述是:

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

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九岁就没了爹娘,被叔叔刘良收养。从小寄人篱下,这身世可够悲惨了。但是刘秀人长得帅啊,身高七尺三寸,也就是差不多一米七五的样子,搁现在可能不算很高,但在古代也是鹤立鸡群了,而且浓眉大眼,高鼻梁大嘴巴,额头饱满,怎么着也算是相貌堂堂了。现在看来,这人设,标准的励志偶像啊。搁小说里绝对主角逆袭,搁选秀节目里怎么着也得前三啊。

另外刘秀还是刘邦的九世孙,他们家这一支传到他这一代已经是家道中落,和平民没什么两样了。刘秀还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这么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乱世,还从小就没了父母,虽然有叔叔接济,但生活可想而知很不容易。

从出身来看,刘秀有曲折的身世:虽为皇室后裔却家道中落,幼时而孤,生活困苦。这种身世很符合现在小说主角的设定:起于微弱,通过努力最终站到巅峰。现在来看刘秀也确实如此。

刘秀本来不是个有野心的人,相反他的大哥刘演却是个好侠养士的人。史书记载:

(光武)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

刘秀原本只是个喜欢从事农作,管理家务的普通百姓,并没有与人争天下的心。但是为了配合大哥,他在李通等人的劝说下在宛城起兵了。

这之后就发生了最让人不可思议,以至于把这当做刘秀就是天选之子的证明的一件事,就是刘秀在起兵的第二年更始元年(公元23年)参加的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刘秀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太常偏将军一战成名,也为他后来夺取天下奠下基础。

这一战,刘秀一方凭借两万人击溃了王莽派遣的四十万大军。这种操作被称为神迹也不为过。

尤其是史书中还有这种记载:

(王莽军)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因为这个刘秀还被调侃成会“陨石术”的大魔导师,更添一丝神秘色彩。这也是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的最大原因:两万人打赢了四十二万人,中间还有陨石坠落敌营来帮自己,这么不可思议,说是有上天帮忙也无可厚非。

但事实是昆阳之战的奇迹与陨石坠营的关系并不大,而与刘秀的天才的军事指挥关系很大。

所谓陨石坠营虽然确有其事,但是与我们想象的并不一样。根据史书上的描述,陨石在还没落地之前就已经散了,所以虽然是当营而陨,但是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一样砸出很大一个坑,王莽军死伤惨重。所以陨石的作用只是让王莽军士气受损而已。

昆阳之战的胜利充分反映了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王莽政权失败的必然性。我们来看:

王莽派王邑、王寻率军四十二万剿灭绿林汉军。此时绿林军刘玄已经称帝,刘秀大哥刘演被封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此时刘玄刘演在攻打宛城,宛城已经是朝不保夕快要攻下。刘秀和王凤王常等将领则进攻昆阳、定陵等地。

王莽军先到颍川与严尤,陈茂会合然后向昆阳开进,此时绿林军将领王凤和刘秀占据了昆阳城。值得一说的是,绿林军的统帅是王凤,但在面临王莽大军的绝对优势时缺乏对战坚定性,所以刘秀成为了此战的实际决策人。

王莽军把昆阳城重重围住,城中将领都很害怕,不能拿主意,请刘秀决策。此时刘秀决定自己带领十二个骑兵突围出去搬救兵。

在刘秀去搬救兵的这段时间,王凤等守将死守昆阳城,王莽军将严尤领建议王邑放弃昆阳先取宛城,王邑不许。王莽军用架云车,攻城车,挖地道的方式攻击昆阳城,城内守军顶不住压力,想要投降,王邑不许。就在王邑意气风发,自以为就要成功时,MVP陨石当营而落,王莽军士气大损。可以说陨石还是起到很大作用的,在昆阳守军绝望之际,很好的打击了王莽军的锐气,为刘秀和援军的到来争取了时间。

终于,刘秀率军来援。刘秀自领骑兵步兵一千多在王莽军四五里处于王莽军激战,王莽军败退,刘秀军乘胜追击向前推进。刘秀设计伪造宛城来援的书信,假意让王莽军得到,王莽军士气大降。

刘秀带三千死士从城西水上冲击王莽中军,王莽军阵脚大乱,刘秀乘锐气正盛一鼓作气摧垮敌阵,王莽军统帅王寻阵亡,此时昆阳守军鱼贯而出,王莽军溃退。逃跑的士兵相互踩踏,死伤者遍布百里。

昆阳之战中刘秀战术得当,临大敌而不惧,沉稳应对,表现了他很强的军事素养。

所以,昆阳之战这个所谓神迹并不是真有神助,而是他的创造者个人实力的体现。

当然,这只是客观原因,重要的还是我们自身的主观原因。我们之所以会将堪称奇迹的事夸大,将制造奇迹的人神化,是因为我们的主观意识不相信奇迹,不相信自己能创造奇迹,同时也否认别人创造的奇迹。归根结底,总是重复且繁重的生活压垮了我们的自信,生活没有奇迹,自己也没能创造奇迹,那就没有奇迹。所以将其归功于神,如果是神的帮助的话奇迹就理所应当了,而且应该更加的夸张。

在刘秀称帝的第二年,他老家南阳郡发生了“叛乱”!不可思议的是,这次“叛乱”的首领是曾为他立下汗马功勋的、年仅22岁的邓奉。

邓奉身份不一般,他是刘秀姐夫邓晨的堂侄,是阴丽华的表弟,是开国重臣邓禹的族弟,他是昆阳之战中手刃巨无霸的破虏将军,还是支持刘秀称帝的旧臣。当年,刘秀防止刘玄迫害他的家属,让妻兄阴识带着阴丽华回老家避难,是邓奉热情接待了阴氏一家,并派兵严加保护他们。

邓奉的这次“叛乱”,事出有因。

那一年,刘秀派大将吴汉率军来平定南阳、南郡等地。吴汉这个人,打仗确实厉害,后来官至大司马,统率三军,但是他打仗有屠城、抢掠等毛病。不知道刘秀为何让他的这位莽将来老家南阳郡行事,但我们知道吴汉在南阳郡军事上节节胜利的时候,却纵容部下掠夺乡民,搞得民怨沸腾。

正当此时,邓奉正好回家探亲,吴汉军队的暴行把他激怒了,他率乡民奋起抵抗,把残暴的吴汉军队打得大败,还一直追击到新野以北的淯阳县,并依此为据点抗拒吴汉。

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吴汉的行为确实在南阳郡引起了众怒,二是邓奉确实有非凡的军事才能。

邓奉对吴汉军的战斗绝不是简单的内讧,站在保境安民的角度,邓奉比吴汉更是英雄。顺便说一下,吴汉也是南阳人,只不过他早年在南阳地位并不高,而今打回南阳率领的又是河北兵。他和他的军队对南阳没什么感情,这让扰民成为了可能。

双方胶着不下的时候,没有听到刘秀的声音,这是个很奇怪的事情。本来就是吴汉理亏在先,邓奉抵抗在后。邓奉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与附近的其他势力联合,基本控制了南阳郡的主动权。

此时,南阳郡的“叛乱”一定令刘秀大为吃惊,当他意识到问题严重的时候,双方还是没有交涉——刘秀派征南大将军岑彭率领朱佑、贾复耿弇等数路大军共击邓奉,纵然如此还是久攻不下,而邓奉却俘虏了朱佑,击伤了贾复,把几员大将打爆。

战争持续了半年多,最后不得已刘秀御驾亲征,邓奉这才一败再败,才率余部投降。

邓奉叛乱由吴汉引起,史书上说刘秀想赦免邓奉。岑彭和耿弇认为应该以此事警戒其他蠢蠢欲动的人。于是刘秀诛杀了邓奉。

故事以邓奉出场开始,又以邓奉退场结束。个中是非,只有用鲁迅先生的那句话说,“有时候读古书会使人更糊涂,甚至不辨是非”说“赦免”。未必是真,“诛杀”确是真的。在邓奉事件中,刘秀作为领导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首先,用人不当。吴汉是“大屠夫式”的将领,刘秀让他来执行南阳郡范围内的军事,这很不妥当。南阳郡是刘秀的根据地,他的班底大多是南阳人,豪族较多,利益牵扯较大,吴汉的性格不适合处理繁冗复杂的南阳郡事务。

其次,处理方式不妥。在处理邓奉事件时,应该以怀柔的方式安抚、疏导,而不是反复用武力紧逼。刘秀对邓奉事件的迟钝表态,使原本将领之间的内部矛盾,转化为邓奉与东汉王朝之间的矛盾,使南阳政治军事集团内部受损严重。

也许,就在他攻打吴汉军的一开始,刘秀就知道了,但是他迟迟没有表态,他在等事情扩大化,等扩大化之后做一个了断。也许,邓奉还在等待刘秀的一句家长里短,等刘秀像劝说宿敌一样,和自己达成和解。

在经过了十多年的统一战争之后,刘秀结束了各地政权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统一天下,为百姓开创了一个太平盛世。

刘秀称帝三十三年后,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刘秀身为东汉王朝的开创者,其后宫的人数难以统计,知名的就只有他的两个皇后和一个美人,他的儿子也皆是由这三个女人所出。

刘秀的首任皇后是真定王的外甥女郭圣通,他们俩的结合是纯粹的政治联姻。郭圣通为刘秀生了五个儿子,他们俩的长子也被立为太子。虽然是情势所迫,政治联姻,刘秀对郭圣通也很是宠爱。只是后来,帝后两人见的矛盾日益加深,颇多争执。因度田所造成的的忧怖也悉数施加到了郭氏的身上,更重要的是,刘秀心有所爱,他心目中的皇后人选重来都不是郭氏,所以在郭圣通当了十数年的皇后之后,还是被刘秀废黜了,同时她的儿子也被废黜了太子之位。之后,刘秀为了安抚郭氏,将其改封为沛太后。

刘秀的第二任皇后是他的原配阴丽华,也是刘秀最爱的女人,她也为刘秀生下了五子。刘秀登基后,就想将阴丽华封为皇后,但是阴丽华多次推辞,他在无奈之下,才将郭氏封为了皇后。但也因此,刘秀对阴丽华更加地宠爱,连同阴氏家族也一同受到厚待。传闻中,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还是在行军的途中出生的。当年刘秀要隋军出征,而阴丽华已身怀有孕数月,不知是出于何故,刘秀执意要带着阴丽华从军。有人猜测是因为当年刘秀出巡河北之时没有带上阴丽华,致使他们生生分离了两年的缘故。

许吉阳是刘秀的嫔妃之一,她的出名只是因为她是除了两位皇后外唯一为刘秀诞下孩子的女人。事实上,许美人并不得刘秀宠爱,她生的儿子,所获得的封地也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