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魏时期第一猛将,拥有鬼神之勇,五子良将加一起都不如他
三国时期曹魏势力,可谓人才济济,有着诸多的猛将,其中最著名的组合要数五子良将,然而我们今天说的这位,堪称三国曹魏时期第一猛将,拥有鬼神之勇,五子良将加一起都不如他。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五子良将,这五人就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曹操在行军作战之时,经常会将这五人列为先锋,撤退的时候又是让这五人断后,由此可见这几位将军的重要性,陈寿在撰写《三国志》中的魏书卷十七时,将五个人列为一传,将他们的个人事迹叙述万后,加了一句总评,"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
陈寿关于于禁的评价是“于禁最号毅重”,带军严肃庄重,有违反军纪者,以军法处理,不留情面,因此他不得士卒欢心,他曾经是鲍信的部将,主公死后,他被王朗给曹操,此后就一直跟着曹操东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而且他在战场上缴获的财物从来不会私藏,曹操很是看重他。有一次,敢于攻击不守军纪的青州兵,且为了维护军法不惜杀掉自己的故友,曹操称他胜过古代名将。
晚年的他没有继续辉煌,在襄樊之战中,他被曹操派去樊城协助曹仁,可对手是关羽,关羽利用秋天雨水多、汉水暴涨的情况将于禁打得全军覆没,于禁带着军队投降。曹丕称帝后,他被遣回魏国,没有人欢迎他,而是嘲笑已经年老消瘦的他,身为皇帝的曹丕也没有安慰他,反而是在于禁拜谒曹操的陵墓的时候,他命人画上当年关羽取胜,于禁投降的画像,这让于禁觉得丢人,心中羞愧,郁郁而终,死后被追谥为厉侯。
张颌最初是参加镇压黄巾起义的招募,后来率兵投降袁绍,在官渡之战中,他投降于曹操部下,同样是跟着曹操南征北战,多次下军功。曹丕称帝后,他升为左将军,后来跟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迫其退回汉中,可以说他是魏将中最令诸葛亮头疼的人了,此战后,他升为征西车骑将军。但几年后,他在带兵追击蜀军的过程中,其实这是司马懿让他一定要做的,张颌无奈只能听命,却在木门被伏兵乱箭射死。
张辽曾经从属于丁原、董卓、吕布,后在下邳之战中,归顺曹操,此后战功累累,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乐进等守合肥,曹操征汉中张鲁时,东吴的孙权带着十万军队进攻合肥,建安二十年,张辽仅带着八百将士就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吴军崩溃涣散,最后带着七千人马破了敌人的十万大军,就连孙权都差点被活捉。
曹丕登基后,仍然任用张辽守御孙权,张辽不幸染上了病,孙权趁着他大病期间,带军进攻,但拖着病体的张辽还是带军击破了吴军,没过几天后,他就因为操劳过度而去世了,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
徐晃原本是杨奉帐下的骑都尉,后来杨奉被曹操击败,他也就转投到了曹操帐下,跟随曹操,立下累累战功,参与徐州之战、官渡之战、冀州征伐、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关中征伐、夏侯渊平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曹仁被围,于禁率领的七军也被关羽所淹,危急时刻,徐晃带着军队击退关羽,追杀关羽,趁机连破关羽十重围堑,彻底解除了樊城之围。后来孟达反叛,司马懿带着军队攻城之时,徐晃冲在最前面,被孟达射死,恐怕他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是这样的死法。
乐进因为胆识英烈早早就跟着曹操,南征北讨,立下众多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逝世,谥曰威侯。他是五人之中唯一一个得到善终,自然死亡的。古代战争就是这样世事无常,即便是军中将领,也不能保全自己,因战立功,因战而死,很少能够安享晚年,得到善终。
那么说回正题,我们接下来的这位比之前面说的五位更甚之。
这个人就是曹仁。
曹仁字子孝,曹操的堂弟。汉末乱起,曹仁暗中纠集少年,有一千多人,周旋于淮、泗一带。等到曹操起兵,曹仁就跟随了曹操当了别部司马,代理厉锋校尉。这一时期能达到这一职务的惟有夏侯惇、夏侯渊两人,外臣只有荀彧一人(三人都名列曹仁之前)。当然,曹仁能够任这一职务得益于手里有兵和曹氏族人,那日后的升迁就靠的是实力了。
曹操击败袁术,曹仁杀敌数量和缴获战利品颇为可观。曹操征讨徐州,曹仁经常督帅骑兵充当先锋部队。又作为侧翼部队攻打陶谦的将领吕由,获胜后,回头与大军在彭城汇合,大破陶谦军。曹操征伐吕布,曹仁独自带领一支部队进攻句阳,攻陷敌城,活捉了吕布的部将刘何。曹仁在跟随曹操铲平黄巾军以及迎接汉献帝建都许县这几件事情上都有功劳,因此被任命为广阳太守。由于曹操器重他的胆气和谋略,没有让他去上任,而是以议郎身份统领骑兵。曹操征讨张绣,曹仁单独攻取其他的县城,俘虏男女三千多人。曹操撤军,遭到了张绣的穷追猛打,屡战失利,士气低迷不振,曹仁用心卖力地激励将士,曹操也受到了这种勇气的鼓舞,于是得以击退张绣。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袁绍派刘备到许昌以南攻略诸县,诸县纷纷响应刘备,曹操为此十分忧虑。曹仁认为,诸县背叛是担心大军难以支援他们,但刘备的这支部队是刚刚组合起来的,还没有形成较强的战斗力,现在果断进攻必定能够打垮刘备。曹操很欣赏,派曹仁前去攻打刘备,果然打得刘备丢盔弃甲,因而全部收回了叛变诸县。要知道,这时候的刘备,关羽、张飞都在身边,曹仁能够迅速地将其打败,可见该有多么勇猛。回到官渡前线后,曹仁又在鸡洛山打败了袁绍攻击曹军侧翼部队的韩荀,袁绍从此再也不敢分兵出战。在曹操亲率大军火烧乌巢之前,曹军还有一次烧毁袁绍千辆运粮车的战斗,这次战斗的指挥者就是曹仁,所率领的将领则是史涣、徐晃等人。
真正能够体现曹仁勇猛的战役是在荆州。当时曹操任命曹仁为代理征南将军,留守江陵,抵御周瑜。当时情况,东吴赤壁获胜,士气正旺,周瑜率领数万士兵前来攻击江陵。而曹军由于大部队染上瘟疫只好退到北方,曹操本人也因为西北有事而回到了许都。曹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留守江陵的。周瑜的前锋部队数千人来到江陵城下,曹仁观看之后,挑选了三百名勇士,派部曲将领牛金前去挑战。敌兵是牛金兵的多倍,牛津很快就陷于了重围。长史陈矫等人都在城上观战,眼见得牛金等人覆没在即,人人都惊慌失色。曹仁吩咐侍从牵自己的马来,准备亲自出城参战。陈矫等人拉住他说:“敌兵人数众多,气势不可阻挡。就算舍弃了这几百人又有什么关系,将军您何必以身赴难呢!”在这些人看来,曹仁出城必死无疑。曹仁不理睬众人的劝阻,披挂上马,带领手下数十名亲兵冲出城门。在距离敌兵百余步处,有一条河沟,陈矫等人都认为曹仁只是隔沟声援牛金,但曹仁却径直跨越河沟,冲进敌人的包围圈,将牛金等人解脱出来。但是,还有一部分兵士尚在敌人的包围圈当中,曹仁再一次冲入,救出了那些士兵,同时又斩杀了数名敌兵,逼迫敌人开始后退。陈矫等人起初见曹仁执意冲出去救援,都十分担忧,及至曹仁得胜归来,惊叹说:“将军真是天人啊!”后来,曹仁因为兵少而江陵已经成为一座孤城而只得撤出,但他在江陵和周瑜周旋了一年,为曹操整个战略布局赢得了时间。
曹仁在跟随曹操平定马超、韩遂等西北叛乱以后,又一次被任命为征南将军驻守樊城。关羽发起襄樊之战,当时汉水暴涨,于禁等人率领的七军都被大水淹没,于禁投降了关羽。曹仁率领数千名士兵据守着樊城,城墙只有几版高还没被淹没。关羽乘船攻城,围了好几层,城里城外断绝了音信,粮食所剩无几,援兵不知何在。曹仁激励将士,表示了誓死守城的决心,将士们被他的精神所感召,都心无二志,决心与城池共存亡。直到徐晃援军赶到,大水也渐渐消退,徐晃从外面打破了关羽的包围,曹仁才得以突出重围。
曹丕继任魏王,曹仁被任命为车骑将军,都督荆州、扬州、益州诸军事。孙权派将军陈邵占据襄阳,朝廷命令曹仁前去讨伐,曹仁与徐晃一起打败了陈邵,进驻襄阳。
曹丕当皇帝,曹仁被任命为大将军,后来又升为大司马。这是曹魏的最高军职,曹操时期能和他同职的只有夏侯惇和夏侯渊两人,曹丕时期只有夏侯惇一人。
说曹仁是曹氏家族的第一勇将一点都不为过。
曹仁諡曰忠侯,按《史记?諡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故当魏一朝,「忠」实为大誉之諡,只有夏侯元让同焉。仁、惇二人虽同有宗族之谊,但观夏侯惇所为,颇名不副实,濮阳遭劫,更是武将的耻辱,其功业实不如曹仁远甚。而夏侯渊急进轻躁,虽有军功,然身死彊场,得恶諡曰愍。名望亦稍不如曹仁远矣。
另,《傅子》有载云:「曹大司马之勇,(孟)贲、(夏)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这是多麽骄人的称誉!令江东小儿不敢夜啼的张文远,也仅次于曹大司马,谁说子孝是庸才?故曹仁论功业则胜于夏侯惇、论名望则高于夏侯渊、论党族则亲于五子良将,又享善终,宁不为良将乎?
人物评价
陈矫:将军真天人也。
温恢: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
钟繇:征南将军运田单之奇,厉愤怒之众,与徐晃同势,并力扑讨。表里俱进,应期克捷,馘灭凶逆。
曹丕: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
植:文武并亮,权智时发。奢不过制,俭不损礼。入毗皇家,帝之股肱。出作侯伯,实抚东夏者,曹大司马也。
朱桓:仁既非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