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史上最抠门的皇帝道光,为什么最后却节俭却穷?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帝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清朝史上最抠门的皇帝道光,为何最后却节俭却穷?
清朝在乾隆执政晚期就已经出现颓势,尤其是到了道光皇帝年间,清朝更是在下坡路上越滑越快,鸦片战争的爆发,清政府战败,开始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泱泱中华成了列强案板上的羔羊。
清朝的没落不是一人之责,世界在不断进步,可清朝一直闭关锁国,社会弊端积重难返,道光继位后,也曾想励精图治,带领大清重回往日盛世模样,可是当时的清朝已经病入骨髓,还有外敌虎视眈眈,道光皇帝的资质也是很一般,没有大刀改革的魄力,最后整顿没有成效,不了了之,尤其是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失败,道光皇帝心灰意冷,不再作为,得过且过地走完了帝王生涯。
道光作为皇帝确实并不优秀,但倘若他接手的是一个盛世,我相信他是可以扮演好守成之君的角色,将祖宗基业兴盛的传下去,之所以会有此假设,是因为道光这个人是很不错的,身上有大多数帝王不具备的优点。
道光是嘉庆的嫡次子,但嫡兄早亡,所以道光是以嘉庆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的,身份尊贵、地位超然,清朝历史上除了同治皇帝是独生子,继位毫无悬念外,当属是道光继位最为顺利,也几乎没什么悬念,在这样一位皇子身上居然看不出沾染了什么纨绔子弟的气息,反倒是其父嘉庆皇帝的谆谆教诲都良好的体现出来了。
就如对待皇族兄弟避讳的问题,雍正登基,众兄弟“改胤为允”、乾隆不要求改字、而嘉庆为了避免众兄弟改名字麻烦,自己改名颙琰,道光也跟着父亲将自己改名为旻宁,其实嘉庆皇帝对他影响最深远的教育还是在生活朴素上,使得道光皇帝毫无争议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
道光皇帝的节俭也离不开嘉庆帝的教导。有次,嘉庆帝带着道光回沈阳祭祖,在沈阳宫殿中,嘉庆拿着太祖太宗的遗物,对道光帝讲解祖先们创业的艰难。听后,道光立志要节俭律己。
道光皇帝即位后,就把这种节俭之风立即推向全国,还发表了节俭宣言书。书中说到“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于是,他身体力行,带头过苦日子。据说,除了龙袍,他身上穿的衣服没有一处没有补丁的。同时,除了太后,皇帝,皇后外,减少开支,不到节假日不准吃肉。
宫中的妃嫔平时也不准用化妆品,不准穿绸缎衣服。过生日,请吃饭也就一碗打卤面。在节俭上,道光皇帝真可谓不遗余力。皇帝当到这个地步也真是千古奇谈了。
除了自己,他还要求大臣们不得衣着光鲜,否则就有可能遭到训斥。比如,有一年,有人举报盛京将军经常在家里嬉戏玩乐,道光皇帝知道后便立即革了职。反之,有次道光帝亲自检阅京城军地,看到官兵衣服朴素,就认为这些官兵务实不忘本,于是将这些主管的人全部晋升。
道光皇帝除了生活上节俭外,还把节俭之风带到了军队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大学士长陵平定新疆叛乱后,道光帝亲临午门迎接,并要赐宴。一共2桌的菜,大臣们没有一个敢动筷子,因为怕动筷子后,很快及会吃完。而这个时候,道光帝也不吃菜也不喝酒,却只在席间吟诗作乐,整整两个多小时,却丝毫没有吃饭的意思。
受道光皇帝的影响,北京城内也是处处节省。但是,一旦离开京城,天高皇帝远的,大清官场依旧纸醉金迷,奢靡成风。我想,道光皇帝知道了,恐怕也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据道光年间一官员说过:来往于西藏,新疆,甘肃,四川的众多官员都要经过西安,而西安的官员都要大鱼大肉的招待一番。如安排的上席中,燕窝烧烤,鱼翅海参必不可少,吃完之后,还有听戏宴会。
从上面看出,道光皇帝的”节俭“之风对官场的奢靡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即使在当时没有明显的作用,那么对他的子孙后代有没有影响呢?咸丰皇帝纵情声色,儿媳妇慈禧大兴土木的生活方式国内外皆知。所以,道光皇帝的”节俭“习惯对其子孙也没有什么影响,后代用一记记现实在打道光皇帝的脸。
尽管,道光皇帝用”节俭“的这种方式,为清朝当时节省了不少的开支。但是对如何发展经济却显得没有丝毫的办法,财政状况每况愈下。所以,有的大臣看到道光皇帝这样,也问道:”为什么乾隆皇帝能日夜挥金如土而国库却充盈,而如今您日益节俭却民生罕裕“。我想问,这个疑问恐怕也在伴随着道光皇帝一生吧!
其实,通过乾隆朝后,到了嘉庆,道光年间,衰败之势已经抵挡不住,社会风气也在逐步下滑,部分官员也是离心离德,丝毫没有一点应有的责任感。而道光皇帝只是隔靴搔痒,没有从根本上来解决腐朽的体制问题。使其政治体制的发展能够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只是用落后的榜样思维,妄图扭转败坏的社会风气,从而想刷新吏治。这必然使得道光皇帝的这种”节俭“的措施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道光皇帝虽说勤奋节俭,在历代皇帝的品行中也不算太差。但无奈,政治情商不足,执政能力偏低,尽凭着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来感化世人,显得时如此的格格不入,势单力薄。其实,清朝在这时逐步走向衰落,也不能怪道光皇帝。
总的来说,道光皇帝在位期间的表现比较平庸,他不像康熙皇帝那样能平定三番,也不像雍正皇帝那样能整顿吏治,他治理国家的能力比较一般,清朝在他的手里,可以说是走下坡路走得越来越快。而且他选择的皇位继承人咸丰皇帝,治理国家的能力比道光皇帝更弱,他没有选择能力更强的奕䜣,可以说是道光皇帝的一大败笔。
清朝的道光皇帝有九个儿子,其中一个,就是恭亲王奕䜣。这个儿子天生聪明伶俐,做事有勇有谋,与其他兄弟有着完全不同的气质,所以,受到了道光皇帝的青睐。在道光皇帝选择太子的时候,他思考和纠结了很长的时间,可是,还是很难做出选择。
恭亲王奕䜣是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孩子,所以,也有一个别名叫“鬼子六”,原因就是他非常古灵精怪。如果,从年龄的大小来看的话,道光皇帝应该选择第四个儿子为太子;如果,以贤能作为的标准来看,恭亲王奕䜣则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样的对比,让道光皇帝更加犹豫不决,但是,道光皇帝的处事风格,相对来说比较保守,所以,他一直都想找一个天真善良,尽仁尽孝的人来继承皇位。在最后一次召见中,道光皇帝向恭亲王奕䜣提问了关于国家政治等问题。
奕䜣淡定自如地回答了,他的每个回答都引人思考,让人频频称赞。如果,康熙在世的话,他可能会选择贤能的奕䜣来继承皇位。但是,道光皇帝纠结到最后一刻,还是被四子的仁孝触动了。最终,仁孝的四子继承皇位,成为了清朝的咸丰皇帝。
然而,让道光皇帝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个艰难的选择,不但影响了清朝的命运,还影响到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方向。
在1853年3月,太平天国攻下江宁(今南京)的时候,咸丰一朝完全不甘示弱,多次改变局势反败为胜。但是,这并不是咸丰皇帝的功劳,而是恭亲王奕䜣的功劳,是他指挥军队,最终,才消灭了太平天国的势力,以及捻军跟西部各省的回民叛乱,促成了“同治中兴”。
不久之后,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城,还是奕䜣与西方列强进行谈判,经过不断的周旋沟通,最终,凭借着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了英法联军的信任。有了这次经历,奕䜣也得到了一定的政治资本,不仅与国外有了一些接触,还对他以后开展的外交活动有着很大的帮助。
奕䜣的做事风格非常果断,在思想上他也非常开放,这一点刚好与他的父亲道光皇帝相反,这或许就是他没有继承皇位的原因。清朝末年,面对严峻的内忧外患,以奕䜣为首的洋务派,开始走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史称“洋务运动”。
这场运动,不仅开辟了中国人自强求富的道路,还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虽然,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是,从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上来看,它为中国人民的思想开放和民族独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但是,却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可以说,在这次运动之中,奕䜣作为号召者之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洋务运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更是遇到了许多的挫折。如果,没有奕䜣的付出和努力,是很难继续开展下去的。而这次洋务运动也培养出了许多贤才,比如: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
但是,世事难料,如果此时的清朝处于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没有内忧也没有外患的话,或许仁孝的咸丰皇帝还有可能会成为一代明君。但是,清朝自鸦片战争之后,“仁孝”已经不再适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已经不适合清朝的发展了。
当时,清朝的局势并不乐观,如果,有奕䜣这样果断、能力超群的人来挽救局面,清朝的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变。但是,很可惜的是,道光帝还是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没有选择一个得力的继承者,最终,是他把清朝推向了亡国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