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清宣宗道光皇帝简介-爱新觉罗·旻宁清朝第八位皇帝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爱新觉罗·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六位皇帝,年号道光,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皇帝第次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
旻宁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其才略有限,社会弊端积重难返。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八年旻宁苟安姑息、拒绝变革,而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太平天国运动也已在酝酿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机。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驾崩。在位三十年,终年六十九岁。庙号:清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葬于清慕陵,传位于四子爱新觉罗·奕詝即位。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八月初十日 ,爱新觉罗·旻宁生于紫禁城撷芳殿。 他出生时,父亲嘉庆帝颙琰尚为普通的皇子。母喜塔腊氏为颙琰福晋(嫡妻)。是嘉庆帝嫡出的皇次子,由于长子早夭,所以他是事实上的嫡长子。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八月,十岁的旻宁跟随祖父乾隆皇帝打猎获鹿,乾隆帝大喜,赐黄马褂、花翎。
嘉庆元年(1796年),旻宁进行大婚,娶满洲镶黄旗布彦达赉之女钮祜禄氏。 十一月奉嘉庆帝赐册,立为皇子绵宁的嫡福晋。
嘉庆四年(1799年)四月,嘉庆帝根据密建皇储的家法,亲自写上旻宁的名字,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鐍匣之内。
嘉庆十三年(1808年)正月,原配嫡福晋钮钴禄氏薨,继娶佟佳氏为嫡福晋。
嘉庆十八年,天理教徒攻进紫禁城,他又以鸟枪击毙两贼。嘉庆帝很高兴,封他为和硕智亲王,其御枪也被赐名为“威烈”。此后,旻宁备受嘉庆帝器重,嘉庆帝称赞他“忠孝兼备”。
登基继位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庆帝亲赴热河秋狝,旻宁跟随父皇前往。此时嘉庆帝病重,御前大臣赛冲阿、索特纳木多布斋,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总管内务府禧恩、和世泰等人当众开启乾清宫的鐍匣,宣布嘉庆四年的时候的诏书,立旻宁为皇太子。嘉庆皇帝驾崩后,当日就护送嘉庆帝的灵柩回北京。 八月,旻宁在太和殿登基。
道光元年(1821年)三月,旻宁加封托津、曹振镛为太子太傅。 四月,授予伯麟为体仁阁大学士,曹振镛为武英殿大学士。封阮福晈为越南国王。封松筠为兵部尚书,庆惠为热河都统。
道光四年(1824年)十月,回部匪酋张格尔率兵进入乌鲁克卡伦,清军围剿失利,侍卫花山布等阵亡。巴彦巴图等率兵剿张格尔,大败张格尔,张格尔奔喀拉提锦。
道光六年(1826年)七月,张格尔纠结安集延、布鲁特的回部部众进入清军哨卡。喀什噶尔的回部部众也为之响应。旻宁命杨遇春为钦差大臣率兵进剿张格尔。不久,张格尔攻陷和阗城。旻宁命长龄为扬威将军,命武隆阿作为钦差大臣,与杨遇春一起协助管理军务。 八月,回部匪酋巴布顶等人攻陷英吉沙尔。张格尔攻陷喀什噶尔城,然后接着攻陷叶尔羌。
道光七年(1827年)正月,和阗地区的回部部众投降,但是不久又被张格尔攻陷。旻宁任命惠显为驻藏大臣。 四月,长龄等人攻克喀什噶尔,张格尔逃走未能将其捉拿。
道光八年(1828年)五月,抓获匪首张格尔,并且行献俘礼。旻宁亲临午门受俘。旻宁亲自宣布张格尔的罪恶,将其处以极刑。
道光十年(1830年)九月,回匪安集延等人再次攻陷喀什噶尔,围喀什噶尔城。旻宁命玉麟前往新疆围剿。 十二月,喀什噶尔、英吉沙尔的回匪被清军平定。
在位中期
道光十一年(1831年),广东的黎族乱匪作乱,旻宁 命李鸿宾派兵进剿。并且以在广东贸易的英国人违反禁令之名,命李鸿宾等人彻查办理。 六月,申明颁布官民购买并吸食鸦片的罪责。
道光十二年(1832年)八月,陶澍上奏英国的商船再次进入中国海域,并且有时不遵守约束,应当严惩。旻宁认为他是挑起事端将其驳斥。 九月,英国的商船再次进入中国的主权海域,旻宁命沿海省份整饬水师。
道光十三年(1833年)正月,台湾嘉义的匪首陈办被诛杀。 二月,四川越巂等处的少数民族乱匪作乱,旻宁命那彦宝、桂涵派兵进剿。
道光十四年(1834年)六月,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抵达广州,在要求与两广总督会见直接磋商贸易事务被拒绝后,率军舰炮击虎门。
道光十五年(1835年)四月,两广总督卢坤、水师提督关天培奏请增修广州炮台,广东定《防范洋人贸易章程》。
道光十八年(1838年)四月,鸿胪寺卿黄爵滋疏陈鸦片为害之烈,主张严禁。 十二月,旻宁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往广东禁烟。
鸦片烽火
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月,旻宁 命林则徐以禁贩鸦片檄谕英国及各国在粤洋商,于虎门销烟。五月,英水手杀村民林维喜,英领事义律拒交凶犯,侵犯中国法律主权,史称林维喜事件。九月,英舰在虎门外穿鼻洋挑衅,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部迎击。十二月,停止与英人贸易,以林则徐为两广总督。
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皇后钮祜禄氏逝,上尊谥“孝全”,其子奕詝由静贵妃抚养。五月,英舰队在广东海面集结,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严密设防,英军无隙可乘。六月,英军北犯定海,疯狂屠杀,占领定海。七月,英军直抵天津,直隶总督琦善与义律在大沽口会谈,琦善向英人妥协。旻宁迫于英军气焰,竟将林则徐、邓廷桢交军机处严加议处。九月,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以琦善署两广总督。十二月,琦善擅自与义律订定《穿鼻草约》,私许割让香港,开放广州,赔偿烟价。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英军攻陷虎门沙角、大角炮台,旻宁被迫下诏向英军宣战。派奕山为靖逆将军,赴广东主持战事。二月,英军进犯广东虎门,引起虎门海战,关天培力战殉职。因与英人交涉中妥协退让,夺琦善大学士职,逮问,籍其家。五月,《广州和约》的签订,激起广州人民义愤填膺。广州三元里人民奋起抗英。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英军攻陷长江吴淞炮台,江南提督陈化成力战牺牲,上海失陷。七月,英军舰侵入南京江面,钦差大臣耆英与英驻华全权公使璞鼎查在南京江面英舰上谈判,答应英国一方提出的全部条款。旻宁批准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答应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十月,阅圆明园八旗枪兵。
晚期朝政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月, 英国女王颁布香港皇家殖民地宪章(即《英王制诰》),以璞鼎查为首任总督兼驻港英军总司令。八月,耆英与璞鼎查在虎门签订《五口通商章程》。九月,上海开埠。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五月,耆英与美国代表顾盛签订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九月,耆英与法国代表签订不平等的《中法黄埔条约》。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六月,耆英照会比利时来华谈判专使兰纳,准许比利时按五口通商章程办法通商。十一月,上海道台宫慕久公布了与英国驻租界地之先河。十二月,广州人民反对英人入城,数千人众冲入府署。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一月,容闳等随马礼逊学堂校长赴美留学,开启近代留学先河。以皇五子奕誴为恪亲王绵恺后。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月,耆英与瑞典、挪威签订五口通商章程。为皇四子奕詝指婚,女为太仆寺卿富泰之女萨克达氏。十月,命京师及各省编查保甲。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正月,重申不准法人擅入内地传教。二月,册萨克达氏为皇四子奕詝之嫡福晋。青浦教案发生。五月,拒绝俄罗斯在新疆通商贸易。十二月,英驻沪领事阿利国上书香港总督文翰,建议对中国再次发动战争,以便获得更多利益。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二月,葡萄牙澳门总管亚马勒非法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停征关税,并下令封闭粤海关衙门。十二月,皇太后逝于慈宁宫,移梓宫于绮春园之含晖殿。
与世长辞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上大行皇太后谥为 “孝和”。旻宁病重,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等,公启秘匣,宣示御书“皇四子立为皇太子,封皇六子奕訢为恭亲王”。
旻宁病逝,皇太子奕詝即皇帝位,以第二年为咸丰元年。追封藩邸嫡福晋为皇后,上谥“孝德”。封皇七弟奕譞为醇郡王。二月,命左都御史柏葰、内务府大臣基溥为孝和睿皇后营建昌西陵。四月,上大行皇帝尊谥为“成”,庙号宣宗,陵为慕陵。准俄罗斯在新疆通商。七月,沙俄强占中国黑龙江口庙街,易名为尼古拉也夫斯克。九月,暂安奉大行皇帝梓宫于慕陵隆恩殿。十月,奉安孝德皇后梓宫于田村。清廷申谕两广督抚劝谕士民举行团练。十一月,诏允祁寯藻等所拟军机处章程九条。十二月,洪秀全于广西金田起义。

为政举措

政治
• 政治局势
旻宁在位时因循守旧, 绝少建树,重臣曹振镛奉行“多磕头,少说话”哲学。大臣所上奏章也“语多吉祥,凶灾不敢入告”。继起的穆彰阿,人称“在位二十年,亦爱才,亦不大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为务”。鸦片战争战败后,前方将帅还不断谎报战绩,掩败为功, 责任重大的指挥官靖逆将军奕山竟被钦命“交部优叙”,赏白玉翎管。礼部右侍郎曾国藩批评道光时代:“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缄默。”“以畏葸为慎,以柔靡为恭。”“京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乃至太平天国兵起,地方官仍互相隐讳,不敢上报。
• 改组军机
旻宁继承大统后,此时的首席军机大臣托津已经66岁,戴均元已有75岁高龄。旻宁即位39岁。君臣之间年龄悬殊,而且这样一班人能力不大,经常倚老卖老,对新皇帝也没做到毕恭毕敬。所以,旻宁将要撤换军机大臣。
在登基大典举行完的第十天,嘉庆二十五年(1825年)九月初七,旻宁就抓住了“遗诏事件”,以此大做文章,从而成功撤换领班军机大臣。 旻宁令托津、戴均元退出军机处之时,命曹振镛在军机处行走。
• 整顿吏治
旻宁对于吏治整顿也有所行动。嘉道时期,官吏贪污之道除漕运和盐政外就是河防。为堵塞这一途,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旻宁要求禁止河工费让过往的官员、贡生、监生染指。这年四月,他还处分了一批贪污的河工官员。
• 清查陋规
旻宁执政仅半月,即于九月十 一日下诏清查陋规,诏书中称:“箕敛盘剥之风日甚一日,而民间之储藏概耗于官司之朘削,因此民生困极。与其私取,不如明给。”“各省的陋规,如舟车行户、火耗平余、杂税存剩、盐当规礼,其名不一。有此地有而彼地无者,有彼处可以裁革而此处断不能裁者。虽然明令禁止,照样巧取豪夺,上司借此恐吓属员,小民为此控告官吏。不如明立章程,加以限制。只是各省情形不同,令各地督抚将所属地区陋规逐一清查,应存者存,应革者革。”此后再有搜刮者,一经查出,即从重治罪。
然而只是说出了其致弊之由,而无切实整顿办法,未免徒托空言。凡臣工建言,必须有关于国计民生之大,补偏救弊之实,才能于事有益。若只泛言空论,而无具体办法。
经济
• 漕粮海运
过去从两江(江西、江南两省。江南省包括现今江苏和安徽)、湖广等地征来的漕粮(田赋中运送京师、通州部分)都是从大运河运到目的地,漕运官员经常利用手中的职务之便中饱私囊。加上运河受水患破坏经常遭到阻碍,运费又高。
户部尚书英和建言海运便利。海运曾行于元代至明代永乐间。旻宁将此建议交给有漕粮的省讨论,两江总督琦善、安徽巡抚陶澍请求把苏州、镇江、太仓四府一州之粟全部海运。旻宁立即接受了他们的建议,由江苏布政使贺长龄赴海口同地方官一道雇商船,分两次运走。安徽、江西、湖广离海口较远,仍然河运。为杜绝经纪人的需索、无端阻留、刁难。旻宁还下令在上海设海运总局,令理藩院尚书穆彰阿会同仓场侍郎驻天津验收。道光六年(1826年)春夏第一次海运漕粮成功,900只船运输漕粮160余万石。这种运法只坚持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下一年以财用匮乏,谕自本年始直省河运、海运一律改征折色。”所谓折色是所征田粮折价征银纱布帛。
• 修改盐法
清朝盐政向来采用明朝纲盐法。这种办法,由固定的盐商凭盐引行销纲盐,而盐引完全为盐商垄断。盐商垄断盐业,又须维持庞大的销盐机构,导致盐价提高,引起销售困难。不照章纳税的私盐泛滥,盐引滞销,盐税减少,盐商遭受打击,纲盐法难以存在下去。包世臣提出以票代纲,允许私贩经销的主张。旻宁支持陶澍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推广这种任何人只要纳税,都可以领票运销食盐制度,打破了食盐运销的垄断,降低盐价,促进了盐的销售,增加了盐税,剥夺了官员利用盐政营私的途径。
• 允许开矿
乾隆中叶,乾隆帝害怕开矿会引起闹事,采取了封矿政策。道光朝后期旻宁提出任由老百姓自由开采政策,对开发资源,提高人民生活起了积极作用。
军事
• 平定回部
道光六年(1826年)六月,乾隆年间处死的大和卓波罗尼敦的孙子张格尔利用南疆维吾尔族人民对清朝参赞大臣静斌残暴压迫的不满情绪及其宗教影响,纠集安集延、布鲁特兵500多人在 英国的支持下侵入新疆,煽动叛乱,纠集起数万人攻占了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阗四城,企图复辟和卓家族统治。
旻宁调集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四川清军3万余人以扬威将军长龄、陕甘总督杨遇春、山东巡抚武阿隆、甘肃提督杨芳为统帅入疆平叛,在新疆人民的帮助下终于在道光七年(1827年)三月击败张格尔,收复四城。
道光八年(1828年)五月,张格尔被解送京师,旻宁亲临午门受俘,并颁发谕旨,历数张格尔煽动、组织武装叛乱和背叛祖国的种种罪行。
平定张格尔叛乱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与西北边疆的和平安定很有意义,这是旻宁一生最大的功绩。
• 鸦片战争
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二月,琦善与义律在广东开始谈判。由于英国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签订,使旻宁大为不满,旻宁便把琦善抄家革职,派奕山、隆文和杨芳赴广东指挥作战。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七日,英军也不满谈判的进展,义律先下手为强,发起虎门之战。
旻宁闻讯下令对英宣战,派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并从各地调兵万余人赴粤。二月二十三日进攻虎门炮台,虽然部队英勇抵抗,但不敌英军,虎门炮台最终失陷。二月二十六日,英军又出动海陆军,攻破虎门横档一线各炮台和大虎山炮台,溯珠江直逼广州。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力战殉国。
文化
旻宁与嘉庆帝一样都算是因循守旧的帝王,但旻宁毕竟比嘉庆帝多点改革精神。这里不妨举个小例子。《康熙字典》,恭维者说无一错误,直到乾隆王锡侯在《字贯》指出一部分,但惨遭文字狱。嘉庆一朝都是维护包庇。但道光七年(1827年),旻宁就冲破传统观念,让王引之作《字典考证》20卷,纠正它的错误。
社会
旻宁在汹涌而至的外国鸦 片面前采取了先王一贯坚持禁止政策。他派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州禁烟,后来又任林则徐为两广总督。当他得知虎门销烟的消息时,高兴得不得了。
后来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他以为不可怕,“天朝”可以速胜。当英国舰船北犯,到达天津海口并向清政府提出割地赔款要求时,旻宁傻眼了,害怕了,立刻从主战的立场转变为主抚即妥协的立场。穆彰阿、琦善把英国的强盗行为归罪于禁烟,旻宁听信谗言,撤了林则徐和原任两广总督后为两江总督的邓廷桢的职。他派投降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东与英国谈判,要求琦善上不失国体下不开边衅,意思是既不要给英国割地赔款,又不跟英国发生军事冲突。多幼稚的旻宁啊!这等于既不让闯进屋里的强盗抢走东西,又不必跟他搏斗。琦善对英方让步,私自允许将香港割让给英国,旻宁将琦善锁拿并先后派杨芳、奕山对英作战。杨芳没有阻止住英军向广州城前进,道光慕陵楠木殿奕山先是冒险后是投降。二十二年八月,英舰开到南京下关江面,绝望的旻宁被迫派耆英和伊里布与英军签订清朝第一个屈辱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从此由古代步入近代,旻宁也就成为惟一的跨古代和近代的皇帝。
旻宁在鸦片战争中立场动摇,指挥失败,使中国蒙受耻辱,实在可悲。但他更为可悲的是在此事件之后他没反思,没有任何振兴王朝的举措。

轶事典故

《清朝野史大观》有几则关于旻宁生活简朴的逸闻:
旻宁即位后,内府依例给他40方砚,砚后镌有“道光御用”四字。旻宁认为太多,闲置可惜,便将它们分给了臣下。
以前皇帝用笔须送紫毫中最硬的。笔管上刻有“天章”、“云汉”字样。旻宁觉得不合用,让户部尚书英协揆到坊间买一般常用的纯羊毫、兼毫两种。
旻宁穿的套裤,膝盖处破了,让人在上面补了一块圆绸,这就是一般说的打掌。臣子效法他。一次,他见军机大臣曹振镛裤子膝盖处有补缀痕迹,便问:“你的套裤也打掌吗?”曹振镛回答:“裤子易做,但花钱多,所以也打补丁。”旻宁又问:“你裤子打掌要多少钱?”曹说:“要三钱。”旻宁说:“你们在宫外做东西便宜,我在宫内还要五两。”3

人物评价

《清史稿》:宣宗恭俭之德,宽仁之量,守成之令辟也。远人贸易,构衅兴戎。其视前代戎狄之患,盖不侔矣。当事大臣先之以操切,继之以畏葸,遂遗宵旰之忧。所谓有君而无臣,能将顺而不能匡救。国步之濒,肇端于此。呜呼,悕矣!
《清实录》:尧曰成功,舜曰成功,禹曰成功,下此商曰成汤,周曰成周,惟我宣宗成皇帝克集大成。微特汉之本始,唐之大中、明之宣德,不足以媲媺万一。即车攻吉日,作为诗歌,号曰中兴。
嘉庆帝:忠孝兼备,岂容稍靳恩施。
萧一山:嘉庆以后,武力不竞,纪纲败坏,教徒纷起,民不聊生。但仁宗之淳厚,宣宗之节俭,均有可称。
费正清:他(旻宁)看来是一位谨慎小心的,甚至是胆小的统治者,宁可与几个心腹顾问进行密议,而不愿接受实际的批评或警告。
冯尔康:旻宁是遵循皇家家法的……清朝的“勤政爱民”家法,确是代代相传。这是将皇帝对国家臣民的责任心具体化了,应有可以称道的内容。
阎崇年:道光是中国两千年帝制史上,第一个同西方殖民者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皇帝。鸦片战争的失败,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道光皇帝应负主要历史责任。
孟森:宣宗之庸暗,亦为清朝入关以来所未有。
喻大华:旻宁本是一位循规蹈矩、不好声色的帝王。
郭实腊:尽管他具有宁折不弯的诚实品性;对受难者悲天悯人,乐于助人之所需;他还有一些商务方面的习惯可以让他在银行交易中成为一流的专家。但是,他没有作为帝王的天赋;他可以成为一个光彩夺目的诚实的农妇;在任何方面都有可靠的品质,但是缺乏帝王所需的明晰的洞察力。
季云飞:毋庸置疑,《南京条约》的签订与香港的割让,作 为享有至高无上权力的道光皇帝旻宁,应负有不可推卸的首要的历史责任。然而,历史现象是错综复杂的,简单的历史结论无助于对旻宁作出历史的、客观的、准确的评价。
张玉芬:就个人品行来说,道光在清朝乃至中国历代帝王中,绝非贪暴、淫逸之君,相反,其“俭德”向为旧史家所津津乐道。道光治理朝政,也称得上勤、谨。如果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道德标准来衡量,道光大概不失为有德之君。
朱诚如:道光作为这场战争(鸦片战争)的中方决策者和指挥者自然难辞其咎。但是,如果做出道光的妥协投降路线导致战争失败的结论,似乎尚欠公允,且与历史实际不符,因为道光在鸦片战争中,并非自始至终都执行妥协投降路线,相反,在鸦片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道光是主张抵抗也实行了抵抗的。

家庭成员

后妃
道光皇帝的皇后(四位)
• 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1781—1808年) 
•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1790—1833年)
•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1808—1840年),咸丰帝生母。
•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1812—1855年) 
皇贵妃(一位)
• 庄顺皇贵妃乌雅氏(1822—1866年)
贵妃(三位)
• 彤贵妃舒穆鲁氏(1817—1875年)
• 佳贵妃郭佳氏(1816—1890年)
• 成贵妃钮祜禄氏(1813—1888年)
妃子(三位)
• 和妃纳喇氏(?—1836年)
• 祥妃钮祜禄氏(1808——1861年), 初事宣宗为贵人。
• 常妃 赫舍里氏,咸丰十年(1860年),当英法联军侵入时居圆明园,惊吓而卒。
嫔(五位)
• 珍嫔(1804-1829年)赫舍里氏,父容海,母伊尔根觉罗氏
• 恬嫔富察氏,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封恬嫔,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卒。
• 顺嫔那拉氏,初为常在,历咸丰、同治二朝累晋封为顺嫔。同治七年(1868年)卒。 
• 豫嫔尚佳氏(1816—1897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晋尊为皇祖豫嫔,光绪年间卒。
• 恒嫔蔡佳氏,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晋尊为恒嫔,光绪二年(1876年)卒
贵人(四位)
• 平贵人赵氏,初入侍宣宗潜邸为格格
• 定贵人孙氏,初入侍宣宗潜邸为格格
• 李贵人李氏(1827—1872年),内务府六库郎中善保女 [52]
• 那贵人那氏(1825—1865年),正白旗托永武管领下,原蓝翎长那俊之女 
常在(一位)
• 蔓常在姓氏未知
答应(一位)
• 睦答应姓氏未知,满洲正黄旗。
官女子(一位)
• 官女子刘氏,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卒。
子女
道光皇帝的儿子(九人)
• 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1808—1831年), 隐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
• 皇次子 爱新觉罗·奕纲(1826—1827年) ,顺和郡王,幼殇。
• 皇三子爱新觉罗·奕继(1829—1829年),慧质郡王,幼殇。
• 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咸丰帝,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不予赘述。
• 皇五子 爱新觉罗·奕誴(1831—1889年),过继给惇恪亲王绵恺,为惇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
• 皇六子爱新觉罗·奕訢(1833—1898年),恭忠亲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 皇七子爱新觉罗·奕譞(1840—1891年),醇贤亲王,光绪帝生父,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 皇八子爱新觉罗·奕詥(1844—1868年),钟端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 ·皇九子爱新觉罗·奕譓(1845—1877年),孚敬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公主(十人)
• 皇长女 端悯固伦公主(1813.7.3— 1819.10.20),其母为孝慎成皇后佟佳氏。 
• 皇二女 (1825.1.13—1825.7.14) 其母为祥妃钮枯禄氏。 
• 皇三女 端顺固伦公主(1825.2.20— 1835.11.8),其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 皇四女 寿安固伦公主(1826.4.6一1860.3.3),其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指配德穆楚克札布。
• 皇五女 寿臧和硕公主(1829.10.19—1856.7.9),其母为祥妃钮祜禄氏,指配恩祟。 
• 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1830.12.7— 1859.4.13) ,其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持氏,指配景寿。
• 皇七女(1840.7.2——1844.12.20),其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
• 皇八女 寿禧和硕公主(1841.11.26—1866.8.2),其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指配札拉丰阿。
• 皇九女寿庄固伦公主(1842.2.13——1884.2.14),其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指配德徽。
• 皇十女(1844.3.17—1845.1.20),其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

史书记载

• 《清史稿·卷十七·本纪十七·宣宗本纪一》 
• 《清史稿·卷十八·本纪十八·宣宗本纪二》 
• 《清史稿·卷十九·本纪十九·宣宗本纪三》 

人物争议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嘉庆帝到热河秋狝,命皇次子智亲王旻宁、皇四子瑞亲王绵忻随驾。这年他六十一岁,“身体丰腴,精神强固”。二十四日,到达热河行宫,“圣躬不豫”。当天,嘉庆帝到城隍庙拈香,又到永佑宫行礼,二十五日,病情严重,当夜崩逝暴死,死因不明。嘉庆帝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年逾花甲,身体肥胖,天气暑热,旅途劳顿,诱发脑、心血管病而猝死。
祖制家法
嘉庆帝在热河避暑山庄病逝后,本应立即派大臣急驰北京,到乾清宫取下正大光明匾后的秘密立储敕书, 但是,当时并没有这样做。据包世臣所撰《戴公(均元)墓碑》文记载当时情状,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春,戴均元拜文渊阁大学士,晋太子少保,管理刑部。七月,戴均元和托津等随从嘉庆帝到热河秋狝,“甫驻跸,圣躬骤有疾,不豫。变出仓猝,从官多皇遽失措”。戴均元和托津督促内臣翻检皇帝遗物,最后在嘉庆皇帝近侍身边的“小金盒”里找到了传位诏书,鐍匣没有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开启时也没有储君等在场,这是违背清室家法的,有的学者认为“‘鐍匣’随嘉庆带往避暑山庄的记载,实难征信。”此为历史疑云之一。
宗室建议
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 建议由旻宁继位。 禧恩建议旻宁继位表明:嘉庆生前并未就嗣之事在大臣中公布,禧恩建议时也未公启鐍匣,否则,托津、戴均元等就不会“犹豫”而不表态。所谓“公启鐍匣,宣示御书”之说,存在矛盾,大可存疑。禧恩只是内务府大臣,按“家法”他没有资格“建议旻宁继位”。可是他又为什么违背“家法”而这样“建议”?此为历史疑云之二。
太后懿旨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她在北京皇宫惊悉嘉庆崩于热河行宫噩耗时,便发出懿旨:
“今哀遘升遐,嗣位尤为重大。皇次子智亲王,仁孝聪睿,英武端醇,现随行在,自当上膺付托,抚驭黎元。但恐仓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谕,而皇次子秉性谦冲,素所深知。为此特降懿旨,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以顺天下臣民之望。”
这个懿旨,对于旻宁嗣位,关系极为重要。旻宁在热河接奉懿旨时,伏地叩头,感激不尽!也是因为这个做法,让母子二人后来的感情更加亲近,后来所有正史只记载了避暑山庄公启鐍匣之事。道光复奏皇太后文曰:“子臣(旻宁)跪奏:本月二十五日,皇父圣躬不豫,至戌刻大渐……维时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恭启鐍匣,有皇父御书: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宁)朱谕一纸。该大臣等,合词请遵大行皇帝成命,以宗社为重,继承大统。子臣逊让,至再至三。该大臣等,固请不已。本日(二十九日),恭奉懿旨,子臣即正尊位。皇父、皇母,恩慈深厚,子臣伏地叩头,感悚不能言谕……谨将鐍匣所藏皇父朱谕,恭呈懿览,谨缮折复奏,恭谢慈恩。七月二十九日。”当年康熙继位,是孝庄太后的意思,但孝庄太后是用顺治遗诏名义宣布的,而不是用皇太后“懿旨”的名义。孝和皇太后指令旻宁继位虽被后世称颂为无私之举,但这在当时是违背“祖制”、“家法”的,况且太后如何能肯定嘉庆指定的皇位继承人是旻宁?如果懿旨同遗诏发生矛盾怎么办?此为历史疑云之三。
朝臣态度
《清史稿·托津传》 记载:“仁宗崩于热河避暑山庄,事山仓猝,托津偕大学士戴均元,手启宝盒,奉宣宗即位。”
《清史稿·戴均元传》也记载:“扈从热河,甫驻跸,帝不豫,向夕大渐。戴均元,乾隆进士,官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均元与大学士托津督内侍检御箧,得小金盒,启,宣示御书立宣宗为皇太子,奉嗣尊位,然后发丧。”
这两条记载,同《清史稿·宗室禧恩传》记载不一致。包世臣所撰《戴公(均元)墓碑》文,记载当时寻找并开启鐍匣的情状:在嘉庆临终时,由托津、戴均元督促太监,翻箱倒柜,寻觅鐍匣,最后由近侍找出小金盒。前引《清史搞.宗室禧恩传》所载,禧恩建议立旻宁,托津、戴均元均犹豫,则并无其事。托津、戴均元开启金盒时,也没有见记载当事人旻宁在场。人们对此事的真伪产生怀疑。此为历史疑云之四。
实录记载
《清宣宗实录》也记戴:“仁宗疾大渐,召御前大臣赛冲阿、索特纳木多布斋,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和世泰,公启鐍匣,宣示御书: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宁)朱谕一纸。戌刻,仁宗崩……扈从诸臣,遵奉朱笔遗旨,请上即正尊位。上号恸仆地,良久方起。”《清宣宗实录》是咸丰修的,不会同他父皇纂的《清仁宗实录》相违背。
以上两个实录总算把这件事自圆其说。在相关的档案中“公启鐍匣”为“公启密缄”。据此,当嘉庆病危时,临终前召戴均元、托津、禧恩等八大臣,“公启鐍匣”,立旻宁为皇太子,然而,这同前面《清史稿·宗室禧恩传》的记载相矛盾。此为历史疑云之五。
由上看出,旻宁继位,得到以禧恩为代表的宗室之建议和认同,又得到皇太后的中宫懿旨和皇弟瑞亲王绵忻的赞同,最主要是有军机大臣等开启鐍匣的御书圣旨。

道光皇帝电视剧全集

影视剧名称

扮演者

大清后宫之还君明珠

张晨光 

《满清十三皇朝Ⅱ》

鲁振顺

万凰之王

陈锦鸿

《漕运码头》

章申

《鸦片战争》

苏民

鸦片战争演义

李保田

《天地民心》

修庆

嘉庆皇帝

刘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