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古代酒量最大的六人,第一位连喝三天三夜不醉,180斤酒下肚不用上厕所

近些年我们在影视剧中都可以看到,古代有很多喝酒的情节,可是你知道古代酒量最大的人有那些吗?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第六名:孔融,就是那个4岁时不喜欢吃梨,就找借口把梨让给哥哥吃的那位!这家伙小时候不喜欢吃梨,长大了却是个酒鬼更不喜欢吃梨了!曹操也是个酒鬼,但是是个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家伙,他竟然颁布了一条戒酒令,酒鬼颁布这样的命令可笑不?孔融真受不了啊,就直接上书老曹,给曹操讲喝酒的好处,估计曹操那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就是孔融激发的灵感!可惜孔融喝酒后喜欢耍酒疯,到处说曹操的丑事,被老曹咔嚓了!

第五名,郑泉:三国是个酒鬼辈出的时代,北有孔融曹操,三国时南方也喜欢酒。东吴郑泉小哥哥,郑泉经常白日做梦,躺床上痴心妄想,希望有艘能装500坛美酒的大船,船头放下酒菜,“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在船舱里喝酒!”“让我们荡起双桨,美酒在船里飘香,不醉不罢休,来来来,喝完这杯还有三杯,喝完三杯还有好几坛!”更牛的是他的遗书:希望家人把他的尸骨做成酒壶,永远和酒在一起!执着的精神,感动的让我眼泪掉下来!

第四名,王绩

五言律诗的奠基人!看吧,喝酒创造灵感的人才!他是隋朝人,隋炀帝时当了县丞,他喜欢骑一头老牛四处溜达,遇到小酒馆就把牛放一边去喝酒!后来隋朝没了,唐朝征前朝的人才当官,都有工作经验,就不用试用期了,按照规定,每天提供美酒三升!老王一看大赞啊,这是专门为我提供的吗?

一向不喜欢上班的老王,冲着这一条规定,上了好长时间的班,他的上司陈叔达听说后,感动坏了,把三升升级到了一斗酒,这待遇!这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喜欢喝酒,那么喝酒定能成大器!

第三名,曾棨

曾棨,是江西永丰人,也是明朝永乐2年的科举状元,人称江西才子。据史籍记载,曾棨可谓是个奇才,才如泉涌,曾经在朝堂上回答廷对两万字不用打草稿,可谓是个人才了。廷对,就是在朝堂上,当众书写或口诵,相当于现场答题,而且是两万字的文言文。

曾棨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能喝酒了。曾棨出身南方,家境贫寒,身材高大魁梧,能吃能喝,酒量惊人。关于曾棨的酒量,有两个事例可以证明。第一个是明朝有次来了一位外国友人,号称能喝酒,当时因为其气焰非常嚣张,朝堂上没人敢陪他喝,只有一个低级武士敢作陪。曾棨听说后毛遂自荐。明成祖朱棣很高兴,让曾棨主陪,那个低级武士副陪。这两个人和外国来使喝了几天后,结果出来了,只有曾棨清醒如故,那两人醉倒了。朱棣非常高兴,说曾棨可谓酒中状元。

第二个事例是因为曾棨能喝,很多大臣都好奇曾棨的酒量到底有多大。英国公张辅就想丈量一下,张辅先是丈量了曾棨的肚子,根据曾棨的肚子大小,做了一只木桶,放在厅堂后面。然后张辅邀请曾棨来家里喝酒,曾棨喝多少酒,张辅就命令下人往木桶里倒入多少酒。曾棨喝了一天,桶里满了,曾棨还丝毫不醉。张辅又拿了个瓮来丈量,瓮满了,曾棨还未喝醉。三更天的时候,曾棨回到家里,又摆酒宴犒劳送他回家的张辅府里的仆人,仆人都醉了,曾棨才休息。张辅惊讶地说,曾棨是海量呀。

曾棨六十一岁的时候,得了重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就写了一首绝命诗,然后让家人摆上酒菜,曾棨痛饮一番后,去世了。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像曾棨这样的奇才很多,有名相张居正、圣人王阳明徐霞客、李时珍等等。曾棨这样的考中了科举状元,又被皇帝赞为酒中状元的,历史上只有他一个!

第二名,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人们常说李白斗酒诗百篇,这足以说明他的酒量,此君也同样是一日三餐不能离开酒,其特点是越喝诗的质量越高。也同样不耽误正事,有一次在小城华阴,离家去看朋友,相聚当然饮酒做诗,日出之时畅饮,正午之时李白做出了脍炙人口的诗: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日落之时,李白骑着自家的小毛驴回家,不慎误入县城知府大堂,当即被衙役拿下,知县大怒,问:“何人大胆,胆敢骑驴擅闯官府重地?”

但见李白双目微挣,叫衙役拿来纸墨,只写到:­“皇上给我调过羹,贵妃给我捧过砚,高力士给我捶过腿。天子门前尚容我骑马,华阴县里却不许我骑驴?”

知县看罢大惊,忙赔罪,李白看也不看,跨上毛驴扬长而去。­

从日出之时喝到日落,一篇佳作,在县衙全身而退,从李白喝酒的时间上看,此君理应排名第二。不但能喝,还特牛。­

第一名,汉宣帝时期的宰相于定国

根据《汉书》的记载,于定国能够"食酒至数石不乱",古代的一石是120汉斤,换算的话1汉斤为现代的半斤,一石也就是60斤,而于定国能够喝"数石",至少也是两旦吧,那就是120斤,喝120斤还不醉,当真是令人佩服了。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古代的酒跟现代不一样,当时的酿造技术落后,所以酒的酒精含量很低,而且提纯不够好,当时的酒都是浑浊的,如果你看到古装电视剧中给倒酒特写时,倒出来的酒跟现代一样清澈,那是导演没做功课,这部电视剧也就不用再继续看下去了。

如今我们喝的啤酒读书大约10度,而古代的酒度数很低,一般都在3-5度,所以喝不醉是可以理解的,但于定国能喝120斤以上,这就不仅仅是酒量的问题,而是肚量的问题了,一般人就算喝120斤水都会撑死了,可他偏偏没事。

史料说于定国"冬月治清谳,饮酒益清明",就是说喝了十多斗酒,思路还很清晰,照样能办案。据说朝中有大臣对于定国的酒量很感兴趣,就做了个实验,让人测量他的身高腹围,按照相应尺寸做了个木桶放在厅堂后,然后请他来家中喝酒,他没喝一碗,就让人在木桶中倒入一碗。

结果于定国一杯杯的喝,木桶中的酒都溢出了,可他仍旧没醉,于是大臣让人拿来第二个木桶,继续倒酒,可第二个木桶也溢满出来了,于定国仍旧面不改色,大臣家中酒已经被喝完了,只好派人抬轿子送他回家。

据说于定国回家后尚未尽兴,又取出好酒配四个轿夫喝,五人一共喝了三天三夜,于定国前后喝下去的酒超过180斤,可他中途竟然没上一次厕所,而另外四个轿夫早就烂醉如泥了,由此可见于定国当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