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春节习俗:“舞春牛”与“放炮节”
瑶家糍粑是过年的必备美食。李光平摄
“舞春牛”是瑶族过节的一种民俗文艺活动,在春节期间举行。活动分3个部分:迎春牛、耍春牛、送春牛。春牛由两个青年男子扮演,扎黑绑腿,穿紧身衣,牛头为竹扎框架纸糊而成,牛身由一块青土布制成。基本动作包括牛走路、过桥、喝水、搔痒、撒欢、发怒等。春牛进寨时,全寨的男女老少都在寨前相迎,燃放鞭炮、敲锣打鼓,还高声念《迎牛词》。春牛进到表演场中,便开始撒欢、“滚水”。这时,大家都争着摸春牛的眉心,讨开年吉利。送春牛像迎春牛那样,全寨人列队依依不舍地将春牛队送往别的寨子。
位于南岭腹地的江华大圩、两岔河一带是高山瑶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九,瑶族村寨的瑶胞们都要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欢度他们特有的“放炮节”。几个村寨轮流做东,“聚集一脉男女,生熟表散,摇动长鼓,吹唱笙歌,祭祀歌乐盛会,务使人欢鬼乐,物皁财兴。”男女老少带着各种鞭炮,来到一个宽敞的坪子上,大家唱起婉转多情的瑶歌,跳起花样百出的长鼓舞。气氛最热烈时,大家燃放起自己带来的鞭炮。
正月十五闹元宵,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的传统节目是“火烧龙狮”。正月十五晚上8时左右,张灯结彩的码市街上,鼓锣齐鸣,龙狮并舞。舞龙队和舞狮队从街头舞到巷尾,各家各户则向龙狮燃放起鞭炮。附近村寨也都派出文艺骨干,拿出龙狮拜年、火烧香火龙、耍春牛等传统节目一比高下,将瑶山的节日气氛推向高潮,有时要闹到次日凌晨才尽兴而散。
- 上一篇:观前街老字号的历史和现状
- 下一篇:柯尔克孜族的婚嫁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