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回族掼牛 中国式的斗牛

 

掼牛是回族的一项传统竞技运动,“掼”(guan),扔、摔、掷的意思,也可称之为回族斗牛。回族的掼牛与西班牙的斗牛不大一样,西班牙斗牛要用剑把牛刺伤。而回族的掼牛,不用任何武器,完全靠个人的勇敢与身体的力量把牛摔倒。

回族武术家韩海华和徒弟的掼牛表演

 掼牛活动在回族聚居区比较受重视,主要与回族爱吃牛肉、经常宰牛有密切关系。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回回营,居住着近千户人家,他们每年过节时,都要宰上百头牛。每次宰牛都要把牛赶在一起,然后由四五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拿着绳子和木棍,互相配合把牛捆住摔倒。由于牛的性情倔强,气力巨大,在遭到外力束缚时,经常用尖利的牛角和磐石一样的蹄子伤人,有一次在捆一头身躯庞大的公牛时,一个小伙子被牛觝伤,不久“无常”(去世)了,乡亲们为此很伤心。第二年过宰牲节时,有一个身强力壮、勇敢聪明的回族小伙子不用别人帮忙,一个人用敏捷的动作把牛掼倒了,乡亲们赞不绝口。在他的影响下,回族小伙子纷纷效仿,以能徒手摔倒公牛为荣。随后,掼牛逐渐成了回族群众喜爱的一项传统活动,在一些回族聚居区还有专门的表演。

掼牛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力量和技巧,在一定时间内把牛掼倒为目的。回族在掼牛表演时,一般都机智灵活,面对犄角坚利、暴跳如雷的大公牛,跨步向前,双手紧握两只牛角,全神贯注,用力把牛头拧向一侧,然后马上用右肩扛住牛下巴,把牛脖子使劲一别,大公牛前脚立刻跪下,随即用力压住牛的颈部,通过拧、扛、压等一系列动作把大公牛掼倒,使之四脚朝天。

回族的掼牛在1982年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全上参加了表演,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受到兄弟民族和外国友人的欢迎和好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大加赞扬:“这个项目真正具有中国传统民间特色,是‘中国式斗牛’!”

 

 韩海华生平简介

韩海华1954年7月生于浙江嘉兴回族世家,现任嘉兴市政协委员,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省摔跤柔道协会委员。7岁时随父习武,9岁时拜上海著名回族武术家李尊思为师学习武艺,后又师从大红拳传人王亮臣、大刀李青山,练习心意六合拳、查拳、摔跤、斗牛等各式回族传统武艺。由于从小勤学苦练,20岁时,韩海华膀粗腰圆,力大无比,在嘉兴回族习武众人中脱颖而出。他不仅勤练“斗牛”绝技,而且在该项目上尝试表演创新。他将传统的表演,增加了斗牛前先走鸡步、虎步、龙步——总共有10余种动物的形态模仿、斗牛士排打热身,对牛进行拳打脚踏等环节,将牛逗怒,在牛追逐斗牛士的过程中将牛摔倒,不仅增加了掼牛难度和惊险,而且观赏性更强,同时“斗牛”背景民族音乐的运用、斗牛士民族服饰的设计制作,使得该项目文化底蕴深厚,观赏性强,可与西班牙“斗牛”媲美。

1981年,韩海华入选浙江省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沈阳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得到了第一枚金牌;随后又参加了第五届全运会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屡获金牌。上世纪80年代,他先后创办了嘉兴回族摔跤队、嘉兴市回族武术队、嘉兴市武术队、嘉兴市摔跤队、嘉兴市柔道队,受聘担任了嘉兴武警部队散打、擒拿格斗教官,嘉兴学院学生武术协会总教练,向武术爱好者传授武学。1992年起,他担任嘉兴市武术协会副主席,2007年担任南湖区首届武术协会主席,协调、指导嘉兴开展群众性传统体育和竞技体育。目前,“中国式斗牛”和“心意六合拳”在“嘉兴武林”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从2003年至今,韩海华率弟子连续参加了香港国际武术大赛、浙江省国际武术大赛等,获得了100多枚金牌。2005年,作为嘉兴市民间艺术的友好使者,他率嘉兴市人民政府武术代表团出访了韩国。2009年3月4日,在香港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举办的2009年第四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暨国际健身气功展示会上,韩海华率领的江南武侠武术团名扬香江,共拿到49枚奖牌。比赛结束后,新派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特别会见了来自家乡的“武林人士”,在对家乡的武术发展表示肯定和赞赏后,金庸先生告诉代表团,他正在筹划一本图集,准备将韩海华的绝技编到图集中去,并希望这些绝技更加精益求精、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