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王惕:漫谈佛教的造像

我接触与研究造像量度近十年了。初皈佛门,到各地参学,看到待修的庙宇断壁残垣,法像残旧破损,又见新造佛像多耗去巨资而不如法,真是痛心疾首。受菩萨戒时,我便发下大愿:“天下有一寺一庙一殿未修建完善者,誓不成佛。”遂浪迹萍踪,参访南北方庙宇,做进一步考查,并全身心地投入对佛教教义与造像、贴金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赵朴初先生、净慧法师、宝菡法师及吴立民老师的教导与鼓励,又有各地大德善知识及学者作我精进的增上缘,使我有了一些进步,在此,谈些体会供养法界同道,并乞指正。

一、有相与无相

世人多知佛教被称为“空门”,常常讲“四大皆空”、“诸法空相”,这样,便造成一种错觉,既讲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要。记得有人写文章曰:“佛门讲四大皆空,但某出家人还穿皮鞋。”似乎一讲空,连衣服、鞋袜也可不要了。

 还有一位知名人士,曾写信大骂我“画佛像骗人钱财”,并说了很多失身份的话。他主张,既然谈空,就不能供奉佛像,只能书写佛的四句偈加以供奉。可是,君不见四句偈也是一种文字相,仍然落在“有” 边,并不是“空”么?那么,到底什么是“空”呢?很多大德着了厚厚的书谈空,在此,不可能一一引用,《心经》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原来色即是空,五蕴(色、受、想、行、识)都是“空”,一念颠倒,“空”即是色,有了正思维,色即是“空”,理解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就会理解“空”。在藏文经典中,亦如此解释,我们看一件衣服,是上衣、裙子……什么颜色,什么款式,什么民族……分别得清清楚楚,而佛看到的是纤维,或是元素,是宇宙及事物的“元”,是本体。所以这“空”,不是空空,顽空、真空。故《造像量度经》序曰:

 “或问,佛有相耶?答:佛有相。问:佛无相耶?答:佛无相。问:佛有相之中无相耶?答:然。问:佛无相之中有相耶?答然。问:如何是佛有相?答:众生有相,佛焉无相?问:佛相众生相一耶二耶?答:不一不二。问:如何不二?答:佛以沙劫熏修,百千万行,相好庄严,圆成果海。众生旷古无明,性天未朗,所行所感,不出六道,故不一也。问:如何是不二?答:佛言,我昔曾为虫来,未成佛时,何异众生?今众生之中,忽然大悟,已有佛性,于生死海中顿超觉岸,前佛后佛而无间焉,故无二也。问:如何是佛无相?答:佛未出世,相从何生?问:出世后如何?答:镜花水月。”

 故众生执有而成为“病”,诸佛便以“无为药”而治之。“空”的概念,不是顽空,而是要破“执有”、“我有”诸暗,空即是色,为了普度众生,还是要入世,从“有”与“色”的桥上走过去。佛说的“法”是渡到彼岸的筏,空到连筏也不要了,便没有办法到彼岸去。如果我们对一个文盲老太太去谈空,要她学丹霞禅师,将佛像劈来烧火,她不喊“罪过”才怪。故寺庙、佛像都是接引众生的方便,是“因我礼汝”这四个字,南怀瑾先生解释说:“因为我的形象存在,你起恭敬心拜下来,那个像是一个代表而已。你这一拜不是拜我,是拜了你自己,你自己得救了。”(《金刚经说什么》)众生根性不同,解空者几人?若以佛教是空门,便日日坐在荒野上谈空,不修建寺庙以储僧宝,不造佛像来接引众生,佛教还能存在否?

 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亦都是空,空而不空,故应修庙造像,为不同根性的众生设置诸多的方便。

 二、造像与造像量度

 (一)造像分类:

 1、按美术技法分类:

 (1)雕塑:石雕、木雕、玉雕、牙雕、泥塑、铸铜、砸铜、酥油雕塑(即“酥油花”)等。

(2)绘画:中国画,连卷的水陆画、唐卡(卷轴等)。

(3)壁画。

(4)版画(主要是木版画)。

(5)工艺美术作品:堆绣、刺绣、陶瓷等。

2、按法界人天六道分类:

 (1)佛(2)菩萨(3)声闻(阿罗汉)、缘觉(4)护法(5)佛母、天女(6)人(7)阿修罗(8)地狱、饿鬼(畜牲未计)

 3、按用途分类:

 为佛菩萨造像,从用途上分,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艺术作品,创造者不必是佛教信徒,也不是必须了解佛教,只要有一定的知识与技巧,随意拈来即可。这种艺术品(包括民间美术品),不是寺庙中供奉的佛像,而是作为艺术品,仅供人欣赏的,故抽象的有之,现代派的有之,意象的有之,具像的也有,不受造像量度的约束。另一种佛像,则是专供寺庙及信士的佛堂供奉的佛像,必须“如法”,法相庄严,使众生见到以后生恭敬心,生欢喜心。对这种供奉的佛像,不能妄造,必须依照佛教经典中所规定的量度、尺寸而造之。

 (二)目前寺庙造像的现状:

 从80年代初开始,全国各地寺庙陆续修复,新造的佛像,多由两种渠道提供:

 1、民间艺人:如石雕、木雕、陶瓷中的一部分,多出于民间,他们和专业队伍也有较多的接触,但比较起来,他们较少受到系统的专业培训,尤其较少接触西洋雕塑,他们的技术纯熟程度不一,有的是祖传、家传;有的则仅仅是美术爱好者或为了谋生,因此水平参差不齐,他们的造像多依传统工艺,造型互相借鉴。比如出现了一些瓷观音像,手中持一个宝珠,石雕工人不解其意,以讹传讹,也雕出手持宝珠的观世音,并索取高资,不但不如法,也辜负了四众辛辛苦苦供养的血汗钱。当然,在民间艺人中,也有较多技术精湛的,他们在佛教造像中竟能胜过美术院校一筹,其原因,是他们从民间传承中,继承了古代造像的尺度、方法与技巧。曾有一位某美院的教授,为一个寺庙搞了三尊泥塑:文殊、普贤与观音。由于他追求艺术创造中的“个性”、追求“媚态”,故把每尊都塑得娟娟秀秀。像塑成后,四众膜拜的同时,总感到“不像”菩萨,而像下凡的仙女,于是终被请走,又换上民间艺人木雕的三尊法相。

 2、美术院校师生:很多寺庙的兴建,为了庄严道场,都不惜重金聘请高等美术院校的专家、学者、教授参加造像。他们有高超的技巧,对人体解剖了如指掌,可以把人体刻划得维妙维肖,可以像罗丹与米开朗基罗一样,把骨骼、肌肉乃至皮下的血管按照极准确的解剖部位塑造出来,对于他们的技术无可非议,同时,他们对全国的石窟也极熟悉,各历史时期的造像资料齐全。但是,正由于他们总感到过去的佛像“不合比例”、“解剖不对”、“造型不准”,所以总想用自己的高超技法去改造古老的传统造型,他们由于较侧重于西洋的造型方法,所以对于佛教特殊的造型规律了解得不够全面,结果往往出世的菩萨变成了入世的仙女。

 我曾问过一位造像者:“观世音菩萨是男的还是女的?”答曰:“女的。”这正是他把观音的手设计成纤纤玉指的根据。这说明,他对佛教了解得不够深入。当然,要深入了解,并非易事,单单是观音的造型,就可以写一本书,我对他说:观世音菩萨是一尊古佛——正法明如来,他为了帮助释迦牟尼弘法利生,而现菩萨相,他本身则与释迦牟尼佛一样是男身,但因他可以现妇女身为妇女说法,又因他大慈大悲愍众生,救苦寻声,所以佛法传到中国后,观世音由一个有胡子的伟丈夫形象,演变成了民间称之为“奶奶”、“娘娘”、“老母”的女相。这种变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中国民间(尤其是汉族)原始信仰母亲神、生殖神女娲,俗称“奶奶”、“娘娘”、“老母”,佛教传入中国后,古老的女娲形象渐渐与观世音合二而一,故观世音菩萨的造像多象一位慈母。不过,无论如何,其宽肩厚背以及胸、腰、臂、肋等处,皆有尺度,需要像大丈夫般健壮、伟岸,而绝不能像赵飞燕一样,如果一味的追求女性的媚态,就会失去佛教的内涵。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注意,菩萨与佛不同,南怀瑾先生在他着的《金刚经说什么》一书中说:“佛教里表现实相叫示现,大菩萨们的示现都是在家的装扮。比如大慈大悲观世音,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以及一些菩萨等,都是在家人的装束示现,除了大愿地藏王菩萨。出家人是绝对不穿华丽衣服的,绝对不准化装的,可是你们看菩萨们,个个都是化装的啊!又戴耳环,又挂项练,又戴戒指……这个道理是什么呢?就是说他是入世的,外形虽是入世的,心却是出世的,所以菩萨境界谓之大乘。”

 菩萨的形象是入世的,在家的(除地藏王菩萨,其余都带发)有装饰的,但又不能随意加之,所以需造像者慎重。造像以《造像量度经》为指导。

 在释迦牟尼佛中年时,中印度瓶沙王为了向远方的朋友展示佛的法相,乞得世尊的画容。这是最初的佛像(绘画)。而优填王在佛上天为母说法期间,因思念佛陀,镂造檀木世尊之像,则开始了雕塑佛像的先河。舍利弗受命创制“造像量度”大约在此之后。

 我见到的《造像量度经》为大清内阁掌译番蒙诸文西番学总管仪宾工布查布所译,看来此经是由藏文译成汉文的,其中之十幅插图也都是藏传佛教的佛像,这给汉传佛教的造像量度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出了课题:如何才能画出汉传佛教的标准的、如法的佛像?

 三、“造像如法”的必备条件

 造像是否如法成为当前修复庙宇谈话的课题之一。那么,怎样造像才能如法呢?

 (一)量度:量度即造像的尺度与比例。这些尺度与比例是根据诸经中对佛的描绘而制定的。比如,《佛说阿弥陀经》中,多次提到佛“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不可思议功德……”这是说佛在无数阿僧祗劫的修行中,具备了凡夫所没有的多种特殊的功德法相。在佛经中总括为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

 造像有一定的比例尺度,《造像量度经》曰:

“以自手指量,百有二十指。肉髻崇四指,发际亦如此。面轮竖纵度,带半十二指,分三为额鼻,及颏俱得一。下分四指半,颏身只二指,广向十六足,深分迳四指……”对每一部位都确定了比例。

 (二)手印与法器:手印是每尊沸、菩萨双手的动态、姿式,是一种以双手的手掌、手指变化出来的信息符号(手语),比如常见的阿弥陀佛下垂右手,是接引众生的手,又称“与愿印”,就是可以满足众生的愿望。无论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诸佛菩萨的手印都是特定的,有特殊含意的,尤其是藏传佛教,以真言(咒语)与手印为修行的主要方法,佛、菩萨、佛母、救度母、护法都有各种特定的手印。有的面部及头饰相似,相近,惟依手印来判定是哪一尊。

另外,有的佛、菩萨手中擎执法器也有一定法度,不可任意改变增减。

 (三)环境:包括神座、须弥座、莲台、背光等佛像周围的配套设施。

 (四)神态与气质:这是最难刻划的,也是最关键的。佛是慈悲的,法相庄严的,佛又是伟岸的,有威仪的人中狮子。佛多次在入定时无声说法,他的金刚不坏身是“如如不动”的。菩萨虽然可以现妇女身而为妇女说法,但不要忘记,他们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

   四、装脏与开光

 造像需装脏,如果是绘画,装脏是请法师在画的背面写咒语。如果是雕塑,则需体内中空,留有装脏的余地。装脏的内容很多,最常见的是装入一部乃至多部经卷,如《心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经》等,视佛像的大小而定。另外装脏的内容有:

 五金:金、银、铜、铁、锡。

五宝:金、银、珍珠、珊瑚、青金石。

五药:菖蒲,仙人掌、苦参、乌贼、藤梨干。

五香:白檀、沉香、肉豆蔻、龙脑香、郁金香。

五谷:稻、大麦、小麦、绿豆、白芝麻。

五甘露:蜂蜜、石蜜、乳、酪、酥油。

五彩线。

五种花。

 装脏有仪轨,需请大德高僧主持。

 开光有两层意义:(一)在为佛像贴金或彩绘以后,由画师第一次开光,描绘五官,这很关键,如果画师的技巧高,且有一定的佛学知识,他可弥补造像之不足,并可使佛菩萨像更为传神。(二)是一种仪轨,需两序大众拥戴高僧,一人乃至数人而为之。在《造像量度经》中称“徒灵”,亦即使佛灵归位,经过装脏开光的佛像才可以顶礼膜拜。

 造像有福,大乘造像功德经言:“若有人作佛像者,所有业障皆得除灭,离众生苦恼,无诸病疾”。女转男身,不堕恶道,所获功德无量无边,乃至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永拔众生一切苦恼。

 (信息来源:《法音》1994年第05期,引自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