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高僧 慈悲楷模 四众导师
班禅副委员长 赵朴初会长为茗山法师颁奖
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焦山定慧寺方丈茗山法师离开我们已整整十年了,他爱国爱教的精神、以戒为师的风范、智悲双运的法身留给我们永恒的记忆、缅怀和敬仰!茗山法师俗名钱延龄,1914年生,十九岁在江苏盐城出家,1934年受戒于镇江焦山定慧寺,是焦山佛学院的首届毕业生。后考入太虚大师为院长的武昌世界佛学院高级研究班深造,得益于大师的熏陶和举荐,并传为法孙。1946年任定慧寺监院、焦山佛学院教务主任、主编《中流》月刊,是太虚大师倡导的“人生佛教”思想的积极推崇者、继承者和弘扬者。茗山法师1951年出任定慧寺第九十八代方丈,至2001年6月1日圆寂,历时50年。在十年动乱期间,他被迫离开寺庙,虽历经坎坷,仍坚持个人修持,精进不懈,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佛学精神遗产。改革开放后,他先后兼任南京栖霞寺、无锡祥符寺、宝华山隆昌寺、盐城永宁寺、建湖罗汉院、射阳息心寺的住持,为定慧寺的恢复、律宗第一山的传承、灵山大佛的建造,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为中国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茗山法师一生爱国爱教,与党和政府风雨同舟,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他历任江苏省和镇江市政协常委、江苏省和镇江市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他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觉接受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亲手建立和完善寺庙各项规章制度;他努力探索和实践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挖掘和发挥佛教教义教规中的积极因素为当代社会服务;他一生布衣素食,一切供养收入,悉数用于建寺育人,赈灾济困,支持国家和地方建设,堪称爱国爱教的典范。茗山法师与赵朴初居士以佛结缘,从1948年春同被选为中国佛教会理事开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茗山法师是赵朴初会长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五项建设”(信仰、道风、教制、人才、组织)和“六字方针”(僧装、素食、独身)的坚定追随者、支持者和践行者。他受赵朴老的重托,筹办中佛协僧伽培训班、创办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为培育佛教人才呕心沥血;他率团赴日韩参加中日韩佛教“黄金纽带”友好交流活动,护送玄奘大师舍利赴台、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赴港瞻礼,成功参访泰国、美国、斯里兰卡、新加坡、日本等国,成为改革开放后向世界展示中国佛教新形象的国际和平友好使者。茗山法师毕生悲智双运,知识渊博,通晓经、律、论三藏,所著佛教论文和教义诠释在佛教界倍受推崇。他的诗作不但含义隽永、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而且富有浓郁的禅韵哲理;他的书法以魏碑见长,专用藏锋,结构谨严,刚劲内敛,充满了郁勃奋张的气势,享有“书家诗僧”美誉。他赴世界各地讲经、弘法、放戒,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影响深远,他曾五赴新加坡讲经,在香港连续弘法114天,深受弟子信徒的敬仰,无愧为慈悲楷模、四众导师、一代高僧!茗山法师曾为焦山万佛塔落成而作诗一首:浮图高耸七层楼,八面风光满目收,一塔摩霄邻北斗,双峰如柱砥中流,十方佛子来朝觐,代代观人竞旅游,夜放光明照江面,永留胜迹在山头!茗山法师——我们心中的万佛塔、灵山大佛!他的作品、他的风范、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1993年春茗山法师陪同赵朴初会长三度考察江苏佛教
1998年10月茗山法师率团护送玄奘大师舍利赴台,并在两岸介学交流会上演讲
1998年11月茗山法师参加纪念中国佛教二千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主题发言
焦山定慧寺万佛塔
2002年10月14日定慧寺举行新山门落成庆典
2010年秋定慧寺举办传授三坛大戒法会
茗山法师纪念堂
- 上一篇:卫立民先生二三事
- 下一篇:娄山学派的主张是什么?娄山学派创始人范鄗鼎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