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台湾佛教教育先驱——慈航法师

慈航法师

慈航法师,福建建宁人,一八九五年农历八月初七生。俗姓艾,名继荣,别名彦才。54岁时,慈航法师应中坜圆光寺妙果长老之请,在宏宗法师的协助下,渡海赴台,主办台湾佛学院于圆光寺,主持院务,四众兼收。时为1948年,日本军国主义在3年前已无条件投降,台湾也回归到了祖国的怀抱。日据期间,台湾佛教深受日本佛教影响。为重拾中华佛教传统,台湾佛教界有识之士纷纷延请祖国大陆僧人前往弘法,而慈航法师无疑是最好的人选之一。

慈航法师放弃新加坡堪算优越的条件应请赴台,有他的想法。他曾写信给当时尚在杭州的学僧自立法师说:“台湾现在有人请我办学,我想借此机会着实为中国佛教教育做点事业,替未来佛教多培育一些人才。”据印海长老回忆,慈航法师常叹息说:“世人多喜欢吃果子,但不愿意栽果树,栽了也不肯好好培植,试问,哪有丰硕的果实给我们享用呢。”他的意思是:世人多重视老年人,而忽视青年,恭敬上座,而轻视后学。慈航法师要改此偏见,不仅要栽树,还要好好培植。而且,还有个当务之急的现实的原因,他在《台湾佛学院宣言》一文中,这样说明他的办学目的:“我台湾沦陷于异族之手,50年来固堪疾首,然民众信仰佛教向未后人。虽一时曾为帝国主义者所利用,纯洁无瑕之佛教致蒙不白之冤,然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提倡佛学教育,实不可缓。同人等本此意旨,为国家计、为民族计,故有创办‘台湾佛学院’之举。”据东初长老说:“慈航法师初到台湾时,计划要在台湾办50所各类的佛学院。”

当时的台湾,经济落后,台湾佛学院僧员达到40多人时,因为经济等原因,被迫停办。慈航法师带着部分学僧转往基隆灵泉寺,办起灵泉佛学院。后来,也因经济等原因,慈航法师又带着部分学僧转到狮山开善寺,办起狮山佛学院。1949年夏天,灵泉、狮山两佛学院学僧与台湾佛学院学僧于圆光寺举行联合毕业典礼。典礼之后,慈航法师带着20位已毕业的大陆学僧到新竹灵隐寺,筹办灵隐佛学院。这时,受人诬陷,师生悉数被台湾当局拘捕,留住圆光寺的10名大陆学僧也不例外。这是慈航法师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不因为自己被拘捕,而因为学僧们“难”上加“难”。为这,有次他激动地对学僧们说:“为了佛教,我要和你们同甘共苦,努力奋斗,替你们开建一所幸福的乐园。你们是未来佛教的主人,伟大的斗士。而今我已老了,死也不足惜,但我不忍心一人跑走,而让你们受苦流浪!我在台湾一天,你们就会寄一个希望在我身上。我走了,你们的希望永远破灭,甚至意志消沉、堕落!我已经对你们说过了,我是没有身体的,你们僧青年是我身上的血液和灵魂,也是我的化身。请你们放心吧!我是愿意为佛教做事,更乐意为你们僧青年受苦的,只要于你们有益,使你们能够安心为法努力,即使再……遭遇不幸,我都会含笑了此残躯的!”后经斌宗法师、李子宽居士、董正之居士、丁俊生居士、廖华平居士,尤其是孙立人将军的夫人孙张清扬居士的极力营救,方得保释。

出狱后的慈航法师,环岛弘法,为抢救僧宝而呼吁,这感动了汐止的达心与玄光两位尼师,被接往静修禅院居住。后来,在赵恒惕居士等人的帮助下该院又建造弥勒内院于后山,供慈航法师居住与弘法,分散各地的学僧也纷纷聚来依止,求学热情高涨,一时之间,弥勒内院成了抢救僧宝的大本营,也俨然成了台湾佛教的教学中心。当时弥勒内院的授课,每日6小时,主要内容有《楞严经》、《楞伽经》、《法华经》、《华严经》、《成唯识论》、《大乘起信论》等,还教授因明学。主要参考书有:《圆瑛法汇》、《太虚大师全书》、《谛闲大师遗集》等。绝大多数课程都是由慈航法师亲自担任,其工作量之大,由此可知。这也可从他的日常时间安排表上看出:晨5–6:30诵经礼佛;7–8时读英文;8–9时讲经;9–10时讲经;10–12时编书;午睡后,2–3时讲经;3–5时讲经;5–6时编书;晚上8–9时讲经;9–10时编书;10时以后,礼佛静坐就寝。但他不为所苦,乐此不疲。1952年9月19日观音诞,慈航法师于内院入法华关,作第三次闭关,但仍于关中透过窗口继续为学僧授课。

1954年5月6日,即农历四月初四,下午10时10分,勇猛精进一生的慈航法师于弥勒内院法华关中安祥圆寂,入塔后山,时年60岁,僧腊42年。1959年5月19日,弟子们开缸检视,惊现“肉身不坏,袈裟完好,面呈紫色,眼睛发亮,耳鼻口俱全,唇尚软,身肌尚有弹性,且长出头发与髭须,眉毛亦长了许多。”后被装金,迎归弥勒内院安座供养,成为中国台湾省首尊全身舍利——肉身菩萨,人称慈航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