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净慧长老与中国现代佛教

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人进入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佛教也在太虚大师、弘一大师、欧阳竟无等佛门先进的大力推动下,逐渐进入到了一个理性化、现世化和多元化的新世纪。从此,我们才有了“新佛教”、“人生佛教”和“人间佛教”等许多现代佛教新概念。

在大陆佛教界,真正将现代人间佛教运动传承和发展起来的,要算净慧长老1993年在河北省赵县柏林寺举办的“生活禅夏令营”活动。净慧长老是继赵朴初之后第一位真正自觉地继承和推展现代人间佛教运动的人,也是迄今在大陆比较成功地探索现代佛教建设的一个典范。

净慧长老对于生活禅理论的宗旨和思想来源有过直接的交待。他说:“生活禅的理念从1992年正式形成。当时就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8个字作为生活禅的宗旨,并提出了落实生活禅的4条意见,那就是:‘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他还说:“我觉得生活禅的理念和宗旨完全是契佛理、契时机的,是佛法在当今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发扬优良传统的一种探索。太虚大师、赵朴初老居士等老一辈大德,根据佛法的精神和时代的需求,提出了‘人间佛教’的理念,应该说,这一理念是佛法的根本义趣,它是亘古今而常新的理念。生活禅不过是结合‘中国佛教特质在禅’的特色,在以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对人间佛教思想进行具体落实的实践体悟的理念。”

净慧长老在对其倡导和推展的生活禅做出如上交待的同时,还指出:“中国佛教历史上三位里程碑式的大师,各自成就了所处时代佛教契理契机开展教化的历史因缘:道安大师成就了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大事因缘,慧能大师成就了中国佛教大众化的大事因缘,太虚大师调拨‘人间佛教’的理论,成就了中国佛教现代化的大事因缘。开一代佛教新机,成千秋佛门盛业,三位大师功德无量。如果我们能继承先德的遗范,以契理契机为原则,勇猛沉着,敢于承担,继承传统而不泥古,适应时机而不流俗,既现代化,又化现代,则中国佛教乃至世界佛教必将在下一世纪迎着挑战,泽被群生,大放光芒。”这充分展现出净慧长老对建设中国现代佛教具有高度的历史自觉。

从中国现代佛教史的角度来看,生活禅的主要特征有5个方面,即年轻化、知识化、生活化、学术化和国际化。

首先,净慧长老自觉继承和推展了太虚大师以来现代佛教重视青年佛化的工作,以“生活禅”为中心,采用现代弘法的形式吸引年轻人加入僧团,或成为佛化青年。太虚大师曾说,青年总是站在时代的前面,成为时代前进的领导者,“中国的佛学,需要青年来振兴”,慈悲充足、智慧圆满的佛化青年,“足为时代的前驱”。印顺法师更是强调现代人间佛教就是“青年的佛教”。净慧长老所领导的生活禅活动及其僧团建设,引领大学生们参加佛化活动,充分展现了佛教的年轻化特色。

其次,净慧长老自觉继承和推展了太虚大师以来现代佛教的知识化教育传统。所谓佛教知识化,就是要使佛教的信仰和实践建立在现代知识体系的教育基础之上,也就是要提高佛教僧俗的现代教育文化水平,并积极开展现代佛教文化教育。太虚大师强调佛教是理性的宗教,并先后开办或主办了著名的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汉藏教理院等许多著名佛教教育机构,还大力推动佛教界开办社会教育,并到各大学演讲佛学,极大地促进了现代佛教的知识化,使佛陀的教化逐渐回到正知、正见、正行和正信的道路上来。慈航、印顺、星云等在台湾也大力推展佛教教育,并创办了多所佛教大学,使佛学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净慧长老也主张佛教是理性的宗教,并非常重视佛教青年人才的培养,创办了河北佛学院等教育机构,还大力支持在北大、人大、中央民族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设立鼓励青年人才成长的“怀云奖学金”等。

第三,净慧长老自觉继承和推展了太虚大师以来现代人间佛教的佛法社会化的传统,并将佛法的社会化落实在生活化当中。他说,在现时代弘扬佛法,必须大力宣传人间佛教,“将佛教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现实生活始终是佛教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我一直提倡‘生活禅’,并提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口号,并将之展开为: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在生活中透禅机,在保任中证解脱;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以三学为修学的总纲,以四摄为利他的方便,以六度为修学的正行,以老实做人为修学的起点,以轻安明净为修学的证验等修行理念。

第四,净慧长老自觉继承和推展了太虚大师以来现代佛教所重视的学术化传统。佛教在明清以后的逐渐衰落,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义学不兴。太虚大师说:“所谓人生佛教,实与现时生活有极大的关系。青年对于佛学,应有学问及道德作基础,从事社会事业,均须本此精神去做。”也正是在他的倡导和引领下,法尊、印顺等许多学佛青年都先后成长为现代佛教的主干力量,为20世纪中国佛学的振兴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同样的,净慧长老率先在柏林寺成立河北禅学研究所,积极推动和参加国内外的各种佛教学术活动,并在柏林寺和黄梅四祖寺等处每年定期举办全国性或国际性佛教学术研讨会。

第五,净慧长老自觉继承和推展了太虚大师以来现代佛教所重视的国际化或世界化传统。早在上世纪50年代,净慧长老就陪同虚云和尚等参与佛教国际交流活动。1979年到中国佛教协会工作后,净慧长老就在赵朴初的领导下参与中外佛教交流工作。1988年,他受派陪同日本佛教参访团访问赵州禅师祖庭,也因此与柏林寺和河北佛教结下了深厚因缘。后来,他几乎每年都要参加各种国内外和海内外的佛教文化交流活动,并先后应邀到日本、美国、韩国、欧洲、东南亚地区和我国港澳台地区进行弘法和文化交流活动,不仅赢得了国际声誉,也使得柏林寺和黄梅五祖寺等道场成为当代中国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1912年以来的中国现代佛教史,是中国佛教两千多年来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在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进程中,太虚大师、欧阳竟无、弘一大师、印顺法师、星云大师、证严法师、圣严法师和赵朴初、巨赞法师、净慧长老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净慧长老所开创的生活禅,远承中国佛教两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近续太虚大师所开创的现代人间佛教之路,旁参台湾人间佛教运动的成功经验,在赵朴初的直接引领、支持和帮助下,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适应新时期大陆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发展之需要的现代佛教发展之路。它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积极推展中国佛教的年轻化、知识化、生活化、学术化和国际化,不仅成为当代大陆佛教生存与发展的典范,也为大陆佛教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思想启示。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