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道教胜地——西山万寿宫

晋代道士许逊在南昌西山万寿宫中开坛布教、修道炼丹,创“太上灵宝净明大法”,并于公元374年农历八月初一携全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次年,百姓为感念他的功绩在此建起“许仙祠”。南北朝改祠为观,公元1116年,好道的宋徽宗亲书“玉隆万寿宫”匾额并以当时西京(洛阳)崇福宫为蓝本建成一座宏伟宫苑。南宋时礼部尚书洪迈(宋饶州鄱阳,今波阳人)曾任万寿宫提举宫观一职。洪迈著有《容斋随笔》一书,深得毛主席喜爱,老人家临终前十三天还提出要看这本书。此后万寿宫多次毁于战火,迭毁迭修。抗日战争期间,日寇盘踞西山万寿宫达七年之久,他们拆毁殿宇修碉堡,砍伐风景林作燃料,盗走宫内的文物,使这处江南名迹蒙受了巨大的破坏。十年内乱时期,又遭“四人帮”破坏,面目全非。1983年,新建县人民政府募款重修,现已恢复八座巍峨大殿和一些附属建筑并广植花木,使之成为宗教旅游胜地。

西山万寿宫现存的正殿、三清殿、三官殿、谌母殿、关帝殿等,为同治、光绪年间的建筑。正殿前的古柏,相传晋代所植。正殿之内许真君塑像端坐中央,坐像头部为黄铜铸成,重500斤。高明殿等三殿之前,6株参天古柏苍老遒劲,四季常青。宫前有八角古井,民间盛传的“真君锁孽蛟于井底”,指的就是这口古井,至今泉水澄碧,保存完好。

 神剑擒龙万民敬仰

 人们提到西山万寿宫,往往都要联系被神化了的历史人物许逊——许真君。许真君原本姓许名逊字敬之,祖籍河南汝南。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其父许肃避乱来南昌。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许逊出生于南昌县长定乡益塘坡。相传许逊生性聪颖,博通经史,精医理道术。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许逊四十二岁,出任四川旌阳县令。他近贤远奸,居官清廉。经十年的精心施政,使旌阳这个岁岁饥馑,野有饿殍的地方,治理得政良俗美,生产发展,社会安定,户口繁衍。当时旌阳一带疫病流行,许逊为民治病,药到病除;活人无数。以此之故,当时的旌阳县民无不对许逊感恩戴德,爱之如父母。据当时流传的民话说:“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活人,病无能为。”许逊名望之高,由此可见。

许逊辞官回归故里后,当时江西各县洪水为患,他即组织群众治水救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由于当时人们以为洪水为患就是蛟龙为患。因此,许逊被附会成了仗剑布阵、擒斩孽蛟的法力无边的神奇人物。其实,许逊并不是什么超凡脱俗的神仙,而是位对人民作出过很大贡献的水利专家和医药学家。

像福建人在各地修建天后宫供奉妈祖作为福建会馆一样,江西人在全国和世界各地修建江西会馆——万寿宫,供奉许真君。据老人讲凡在全国经商的江西人,去万寿宫居住均为免费。

 忠孝廉慎成仙证真

许逊为何被称为“忠孝神仙”呢?这要从道教的重要流派净明道派说起。净明道派出现于南宋时期,它以盛传东晋许逊升仙为起因,以江西南昌西山为活动中心,尊奉许逊为教祖,仅次于正一道教主张道陵

净明道主张修道为人应以“忠孝为本”,并尊祟许逊所授“忠孝廉慎”,因此许逊在唐代有“孝道之师”美誉。将孝道化为神灵,孝道是成仙证真的前提,这是其他道派所没有的。孝也包含了“事君”的意思,即“忠君”之意,这就是净明道“忠孝”并用的由来。

 南昌人作兴在母亲去世后由女儿花钱请道士至家中做法事追荐亡人,称之为做“五七”。法事中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就是后代坐在道士身边听其念《血盆经》,其意大抵是讲母亲十月怀胎及抚养小孩成人的艰辛,教育后代要孝敬父母。我婆婆去世时曾听道士念过此经,其中有两句说词至今记忆犹新:“一怕我儿逃学去,二怕我儿打游戏。”当时颇觉有趣,看来道士念经也得结合现实生活,与时俱进。

 “百善孝为先”,孝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遗产。《二十四孝》中“孝感动天”的故事,至今激励着世人。行孝必能获得上天赐福,这是世人幸福观的核心。净明道派中所倡导的“孝道”思想,可以为我们今天开展敬老尊老注入新的内涵,那就是人生在世,不能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