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冶山道院”曾是中国道教中心

 朱元璋下诏改建冶山上的道院,并赐名“朝天宫”。肖雷摄

在南京市白下区朝天宫北侧,有一条名叫冶山道院的小巷子。可是走遍这条巷子,第一看不到冶炼,第二看不到山丘,第三看不到道观,那么这条巷子,为何起这样一个名字呢?原来,这条巷子在明清时期不仅有道院,还是中国道教的中心。那个道院,事实上就是现在的朝天宫。朝天宫原本是道教场所,清同治年间,两江总督曾国藩重建毁于太平天国的朝天宫,将其改为文庙和江宁府学。如今朝天宫的作用已经再次改变,成为南京市博物馆,只有冶山道院这个名字保留下来。小巷子颇具生活气息沿着王府大街要一直往南走,过了秣陵路没多远,便能找到这条小巷子。小巷子东接王府大街,西连莫愁路,长约300米,宽度4米左右,仅容两车通行。巷子虽小,但里面茶楼、饭馆、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倒是颇有生活气息。可是走遍了小巷子,除了南侧有一些明清特色的青砖黛瓦墙以外,很难找到和“冶山道院”这个名字有关的痕迹。记者随机问了几位市民,也都说不出这个名字的来历。难道这个名字真的是随便取的吗?记者首先查阅了南京市地名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南京地名大全》一书。书中确实收录了这个地名,可惜描述太过简单,只有一句话:“清代有巷,巷内有道院”。“冶山”源于曾经的两个吴国为了解开这个疑惑,记者联系了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贺教授分别说明了“冶山”和“道院”的来历。至于为何叫做“冶山”,贺教授表示,历史上有两种说法,都是和吴国有关。“只不过第一种说法的"吴国",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的吴国,第二种说法的"吴国",是三国时期孙权建立的东吴。第一种是说吴王夫差北上伐齐时,曾在这个地方设立作坊打造兵器。第二种是说东吴时期,孙权曾经在这里设立官方的冶铸作坊,因此被称为"冶山"。这两种说法中,第二种更可靠一些,因为六朝史书中对此有记载,第一种说法则只是传说。据《六朝事迹类编》记载,晋元帝大兴初年,住在冶山附近的丞相王导生了一场重病,久治不愈。方士戴洋对王导说:"你的命属金,冶山这里一直是冶铸作坊,全是火,火克金,所以病一直治不好。"王导听信了方士的迷信说法,将冶山上的冶铸作坊移到了石头城,原址建了一座园林,叫做西园。这个记载说明在东晋之前,冶山这个地方是有冶铸作坊的。”至于道院,贺教授表示,实际上就是朝天宫。“从唐代以来,朝天宫所在的地方一直是道教场所,和孔子没有任何关系。直到清同治年间,两江总督曾国藩重建毁于太平天国的朝天宫,将其改为文庙和江宁府学,老子也让位给了孔子。”明代成为道教中心南京市博物馆的资料记载,南朝刘宋明帝泰始六年(公元470年),宋明帝在冶山建立起古代南方最早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总明观”,分设文、史、儒、道、阴阳五门学科。唐代,冶山上建起道教宫观太极观,冶山从此就变成道教场所。宋代,道观改名为天庆观,此后又改为祥符宫。元朝改为玄妙观,又改为永寿宫。明洪武十七年,朱元璋下诏改建这座道院,并赐名为“朝天宫”,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之意,成为皇室贵族焚香祈福的道场。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朝天宫成为全国道教的中心。朝天宫历经明清两代,香火甚旺。老百姓为方便记忆,便直接称之为“冶山道院”。直到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入南京,朝天宫一部分建筑被毁,尚存的建筑成为洪秀全政权制造和储存火药的“红粉衙”。同治年间,两江总督曾国藩重建朝天宫,将其改为文庙和江宁府学,朝天宫从此变身为儒家圣地,不再是道教场所,冶山道院这个名字一直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