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二战时期中日军的帽子下面挂着几片布有什么用?关键时刻能抵一命

在抗日神剧中日军的帽子看起来丑到爆表,帽子下面还挂着几片布,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日本人称为“军帽垂布”,而中国人称为“屁帘”。

无论各位的审美观如何,日军军帽看起来总是不太美观,日本为何设计这样的军帽,这里面究竟又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事实上这种帽子的设计者并不是日本人,它最早出现在法国军队里,而日本人在明治维新时期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才将这种帽子引进来。从此以后,日军就一直带着这种帽子,俨然成为他们的标志。而在晚清时期,当时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这种帽子就已经被投入使用,不过当时的产量不多,使用的人数也很少。

侵华战争时期,所有的日本士兵都戴着这种帽子,也是日本军队的一种特征。虽然很多人嘲笑这个帽子长得真丑,但是还是有人联想到这种帽子是不是有什么特殊作用。

我们知道法国曾在北非驻扎了大量军队,而北非地区气候干燥,阳光照射强烈。于是,为防止士兵脖子部位被阳光灼伤,因此在后颈处加了布片。同时,随着士兵走动,布片随风飘扬,也能防止脖子部位被蚊虫叮咬。

日本明治维新后,彻底拥抱西方,他们也将法军佩戴的军帽加以改进,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事实上,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关东军是不戴这种军帽的。随着日军入侵范围不断扩大,入侵东南亚以及中国南方的日军都配发了这种“屁帘”军帽。

其实这两片布的作用有很多,而且非常实用。比如在热带作战的日军,就像在东南亚,这两片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遮挡阳光,而在那种地区,紫外线非常强烈,这种帽垂就还起到阻挡紫外线的功能。还有一点我们大家都能想到,那就是阻挡蚊虫的叮咬啦。

别看阻挡蚊虫叮咬只是一个小作用,事实上,热带的蚊虫往往都带有病毒的,更因为当地湿热的气候,所以一旦感染了病毒就会很容易感染。所以这两片布阻挡蚊虫也就是防止了病毒的感染。

或许是因为这种帽子在东南亚的战场上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日军,减少了损伤,所以即使在后来其他的地区,日军还是戴着这种帽子。而即使是在帽子因为美观等原因进行改造设计,帽子两边的布也没有被改变太多,最多只是改变了下样式,可见日本人对这种帽子的喜爱。

早在1899年,日本天皇就下令给在台湾的日军配发了急需的“屁帘”军帽,这也是因为台湾纬度较低,潮湿高温,蚊虫滋生,日军很急需这个。如果追溯日本历史,日军使用的这种军帽也能找到原型。

早在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就能发现“屁帘”的身影,当时成年男性穿正装时,都会戴上“立乌帽子”,从镰仓时代以开始,乌帽子越高表示等级越高。“屁帘”军帽看起来非常实用,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其次,屁帘也是为了防止步炮兵或专业炮兵战斗时耳朵被炮火发射的声响震聋,可能有人就要问了,就两块小小的布,防震有效果吗?当然,屁帘是可以拿下来的,这几块布能够起到保护颈部的作用,防止被弹片、或者炸飞起的碎石等划伤。而且还可以保护耳膜,抵消一些能量波的冲击,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日军的听力会有所下降,怪不得在抗日战争中看到的日军,战斗力都那么低下呢。

其次如果被大刀砍到脖子上,这层布还可以有效阻挡,帮自己抵一命。

有利就有弊,“屁帘”不是万能的。之所以当时中国人称日军这类军帽为“屁帘”,就是因为以军人的形象来说,确实不是很好看。不过,日军可不管那么多,一切都以实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