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陈友谅为什么输给了朱元璋?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什么原因?

明朝朱元璋建立起明朝之前曾经和陈友谅发生了一场大战,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是损失惨重,但最终还是朱元璋以胜利告终,那么在这场战争中陈友谅为什么会失败呢?

陈友谅是沔阳人,本来是打鱼的,臂力过人,自己也有野心,在天完政权大将军倪文俊率军攻破沔阳的时候,他参加了义气,被倪文俊看中,他靠着头脑灵活多有战功,一步步升迁,有了自己的军队和地盘。等到倪文俊火拼徐寿辉失败,来投奔陈友谅的时候,这么个如师如父的角色就被陈友谅杀了。

之后陈友谅把皇帝徐寿辉挟持,最后还把徐杀了自立为帝。另外天完政权颇有名望的大将赵普胜也因为他的疑心被杀。要知道就算陈友谅建立的汉政权,一众官员都是之前天完政权的,对于这么一个杀师弑君斩友的人,心里肯定会畏惧和抵触。

关于陈友谅为何输给朱元璋几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争论。至今也没有什么统一的结论,但是我们可以将陈友谅的失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刚愎自用,陈友谅在杀死自己的上司徐寿辉之后,便着手准备与朱元璋展开一战,在完成准备之后。陈友谅便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军队攻打朱元璋的地盘。尽管一开始陈友谅在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但是却在洪都遭到了朱元璋军队的殊死抵抗。而陈友谅因此被纠缠在了洪都,没有趁朱元璋不备之时直下南京城,以至于陈友谅错过了最佳的时机,而且陈友谅在军事行动过程中很少听取他人的建议。致使朱元璋在完成了对张士诚的布防之后,转身率领大军前来与陈友谅决一死战。

其二,战略部署。尽管陈友谅在人数以及武器装备方面都比朱元璋的军队要稍强。但是陈友谅与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摆开阵势对阵之时,陈友谅却没有充分的发挥其武器装备的优势和大船的优势,而是被朱元璋逼到了浅湾之中并且利用风向占据了军事上的优势。陈友谅的大船反而成了鸡肋。朱元璋只需一场大火胜负已定!

其三,急功近利。陈友谅在杀死自己的上司徐寿辉之后。便在众人的簇拥之下登基为帝,做了大汉王朝的皇帝。这就使得陈友谅站到了起义军的对立面。而且此时陈友谅还没有完成对原徐寿辉旧部的思想统一和内部建设。内部矛盾重重之时便浩浩荡荡的去攻打朱元璋。因此陈永谅尽管在人数上占据优势,但是在内部团结上和将领任命、排兵布阵上则欠缺许多。而此时的朱元璋依然韬光养晦,不着急做皇帝,因此与淮西将领们关系亲密团结一致。

如果陈友谅能够像朱元璋那样处理好和自己名义上老大的关系,打好手里的这张好牌,完全有实力整合天王政权的力量,获得徐的部下的支持,能够多很多帮手,少很多敌手,对于自己的实力自己是有很大好处。

第四,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也缺乏运气,彻底丧失优势。在鄱阳湖大战初期,陈友谅的水师占据绝对优势,朱元璋的军队完全不能招架。但突然刮起了东北风,给了朱元璋火攻的机会。在湖泊这种相对较窄的水面,火攻让大战船无法承受。陈友谅遭遇了当年曹操的状况,战船被火烧,身中流箭而死。鄱阳湖大战后,陈友谅集团的优势就此消失,最终失败。

朱元璋的谋士就有朱升、刘基、宋濂李善长等人,他们的建议被朱元璋所重视,如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策,使得朱元璋实现了韬光养晦,避免成为众矢之的。起到了军事方面达不到的效果。待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展开军事行动,实现全国统一。

朱元璋的成功与陈友谅的失败像极了历史上楚汉相争,而历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因为刚愎自用,妇人之仁,先后错过多次彻底打败刘邦的机会,逼走了自己的谋士范增。可怜一代豪杰项羽,身死乌江旁。而陈友谅的失败何其相似,历史需要的是总结教训,却又有许多人犯同样的错误。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的绊脚石又少了一个,他开始由南向北讨伐元政权,最终建立了大明帝国,成为一代伟帝,而陈友谅则被更多人遗忘在历史的角落,算是印证了那句成王败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