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为什么把朱高煦放在缸里活活烤死?难道真的只是因为被绊了一脚吗?
在明朝时期的几位皇帝都是狠辣之辈,开国皇帝朱元璋不必多说,开国功臣几乎被杀了个遍,明宣宗同样也是一个狠辣的人,在朱高煦绊了明宣宗一脚之后,明宣宗直接把朱高煦盖在三百斤的缸下面活活烤死,那么明宣宗杀朱高煦真的只是因为被绊了一脚吗?
朱高煦是朱高炽的弟弟,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二儿子。在靖难之役中,虽然朱高炽和朱高煦两人都立下了显赫战功,但是老二朱高煦性情强悍,骁勇善战,屡建奇功,使朱棣特别喜欢。朱棣当上皇上后,本来打算立朱高煦为太子,可挡不住大臣们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劝说,最后不得已立朱高炽为太子。这样的结果令朱高煦很不满意,所以开始一系列夺皇位的阴谋。
朱高炽是一位非常仁慈的皇子,在朱高煦屡次陷害他的情况下,依旧为朱高煦说情。《明史·朱高煦传》中记载:“十四年十月还南京,尽得其不法数十事,切责之,褫冠服,囚系西华门内,将废为庶人。仁宗涕泣力救,乃削两护卫,诛其左右狎〈目匿〉诸人。”这里面的仁宗便是朱高炽。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北征回归的途中去世,朱高炽登上皇位,改年号为洪熙。可朱高炽在位仅执政一年,就去世了,按照朱高炽的遗诏,朱瞻基登基,即明宣宗,改年号为宣德。
朱高煦见朱高炽去世,于是又有了夺皇位的心思。在朱高炽死后,朱高煦为了篡位,准备派刺客截杀从南京赶回北京继承皇位的朱瞻基,可因为预谋仓促,最终没有得逞。
朱高煦的死一方面在于他的父亲,另一方面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
一、朱棣对朱高煦的许诺让他居功自傲对太子不服,为叛乱埋下隐患。
因在靖难之役时朱高煦多次充当急先锋,并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朱棣很赞赏他,感觉这儿子有出息而且很有自己的风范,朱棣抚摸着他的背部道:“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朱棣对他的肯定,亲自许诺给他太子位,让他异常高兴,并恃功骄纵,经常干违法的事。
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只爱读书,不爱习武,他的体态很肥胖,连路都走不稳,必须要两个人搀扶才行。一生爱武的朱棣感觉他不像自己,因而不喜欢他,朱棣几次表现出有更换太子之意。靖难成功之后,朱棣登上了皇位,但就立皇太子的事上优柔寡断,给了朱高煦很大的希望。但因朱高炽是朱元璋亲自挑选的世子,他在其他方面很优秀,朱棣又必须遵守内阁制度和长幼有序制度,最终他还是立了朱高炽当太子,希望破灭之后的朱高煦很愤怒。
失去垂手可得的太子位,以朱高煦的性格自然不服,他表示反抗。他死守在京城挑拨是非对太子位蠢蠢欲动,不肯就藩。他向朱棣进谗言使支持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功臣解缙最终惨遭杀害。他还私养大批武士随时都有弄死朱棣和朱高炽的可能,在他母亲许皇后和杨士奇的劝说下朱棣才削夺了朱高煦的部分护卫,强令他就藩乐安。至此以后他安稳了一段时间。
二、自己作死
1、他自幼在人心中都没有好印象
朱高煦自幼生性凶悍,人品不好,又不爱学习,对人言行轻佻,就连他的爷爷朱元璋都非常讨厌他。他的堂哥朱允炆继位时,他与兄长朱高炽进京朝拜。他的舅舅徐辉祖看不惯他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样子,就暗中告诫他。他不听告诫,不听就不听呗,还偷走了他舅舅最心爱的宝马,跑回北平(今北京)。跑就跑呗,一路上还杀死官民,还在涿州击杀驿丞。为此朝臣们都纷纷指责他的父亲朱棣,“子不教父之过”,这样的逆子实在是让自己老爹下不了台。他还私自训养士兵,放纵手下滥杀无辜。
2、罪孽深重,忘恩负义、不思悔改
1416年(永乐十四年)十月,朱高炽已犯案数十起,要是平常将领早碎尸万段了。朱棣一怒把他囚禁在西华门内,准备将他废为庶人。太子朱高炽不计前嫌替他向父亲求情,朱棣免了他的罪,削去他的两护卫,将他的亲信诛杀。撵他回到封地,但他仍不思悔改。
3、叛乱
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太子朱高炽(明仁宗)继位,朱高煦又开始积极活动起来,他想学他父亲发动第二次“靖难之役”,他派遣心腹入京,伺机叛乱。结果被明仁宗查出,仍没有剿灭他,给他悔改的机会。明仁宗将朱高煦召回京城,既加工资又赏宝物。然后命他回他的封地乐安,封他的长子为世子,其他的儿子为郡王。
4、谋反
1425年,明仁宗病逝,太子朱瞻基从南京回来奔丧。朱高煦却在半路上设埋伏预谋夺皇位,但未成功。不久,朱瞻基(明宣宗)登上皇位,又对朱高煦大加赏赐并尽量满足他所提出的一切要求。结果他认为自己侄子好欺负,继续作死。
5、谋反
1426年(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急不可待带着自己儿子起兵造反,被张辅告发。朱瞻基亲征,他乖乖投降。朱瞻基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逆党王斌等被杀,同谋640余人被杀,因故意放纵和藏匿反贼的有1500余人约一半被处死,另外的被罚守卫边疆。但明宣宗并没有治朱高煦死罪,只是软禁。后来明宣宗派内侍看望他,他如果悔改认错明宣宗很有可能会放了他,让他颐养天年。但他作为一个阶下囚,还想着要弄死明宣宗,没有武器用脚绊。
明宣宗忍无可忍将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受其连累全都被杀。朱高煦有野心无谋略,自不量力终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