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朱棣迁都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除了周王朝外,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很少有迁都的情况,明朝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呢?

一般来说,开国皇帝建都在何处,后来的皇帝也都跟随着一直在哪里设都。唯独明朝却不是这样。朱元璋开国时,建都在南京,直到朱棣手上才把京都迁往北京,其中原因何在?基于什么考量?此问题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却饱含深意。

分析已有资料,剖析朱棣心迹,纵观当时形势,我们可以看到明成祖做出此决策,并非心血来潮一时之念,而是通盘考虑谨慎之为。理由如下:

其一,巩固“根据地”的需要。

我们知道,虽然朱棣出生在南京帝王之家,却由于不是首位嫡子,一直不太可能有传位自己的可能。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到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换句话说,朱棣是从燕王领地起家的,无疑北京就是他的根据地和大本营。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建都,自然最有安全感,也最能够保全和壮大属于自己的或明或暗之力量。

其二,避免“迷信说”的忌讳。

中国古人大多很信奉迷信说法,作为皇帝为了江山社稷大业,更是不想有丝毫不顺利不吉利。事实存在着一个奇怪的建都现象,在南方建都的王朝,大都短命。而都于北方者,大都国祚长久。故就此考虑,朱棣也希望可以通过换都方式,讨个民众口彩、求个自我安慰。

再者说,中国古代一直有句老话,叫做“树挪死人挪活”。朱棣在南京政变夺权,面临巨大压力,也祈求换个环境可以放松心境、改善环境。

其三,放眼“大局观”的考量。

朱棣看到,明朝设都南京偏于江南一隅,不利于控制北方局势。而当时北方边患比较严重,时常受到鞑靼和瓦剌的威胁,故朱棣决定建都北京,有两大好处:一是便于为了抵御异族的入侵。二是实行所谓“天子戍边”的政策,表现出皇帝誓死守卫边疆的决心。事实上,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加强了北方边境的防务,并推行积极政策与北方友好,形成了繁荣稳定的边境环境,使大明朝无了后顾之忧。

其四,建立“宏图业”的梦想。

元朝大都在北京,形成地跨三大洲的大国,而朱棣也抱着这样的梦想而积极准备。也许正是因为朱棣拥有许多皇帝不敢想不敢做的宏伟抱负和远大理想,明成祖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组织学者编撰长达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设立奴儿干都司,以招抚为主要手段管辖东北少数民族。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前六次在永乐年间进行,第七次下西洋在宣德年间进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

通过以上四点,我们不得不说,朱棣迁都北京这着棋,走的好、走的妙,走出了胆识、走出了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