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秦琼为什么不参加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

大唐武德9年。

大唐王朝由战乱走向了初定的太平。

长安城里的老百姓们,似乎生活过的很安定。

但没人会想到,在这表面的安定之下,暗流涌动。

几天后的清晨,秦王李世民,带着秦王府麾下十员骁将,设伏于玄武门,杀兄屠弟逼父,演变了一场有名的宫廷政变——玄武门之变

在众多秦王府麾下将领中,唯独缺了秦叔宝秦琼

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主持编写的《新唐书》中,似乎被他们有意做了支离,我们很难从传记、本纪中去通透了解事件的全貌。

那么,当年玄武门之变究竟是怎样的?为什么秦琼没有参加?

作者似乎在有意无意的为李世民遮挡,换言之,就是说玄武门之变,对李世民而言没有那么光彩。

事实,也正是如此。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确实让人大跌眼镜。

据记载来看,秦王李世民沙场之上百万军中的英明神武,但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却是表现的判若两人。即便是在那一天,一箭射死了自己毫无准备的哥哥。但自己不能驾驭好他的坐骑,被飞跑的战马,扔了下来,差点被自己的弟弟勒死。

倘若不是尉迟敬德,射死了李元吉,后果很难说。

其实玄武门之变,似乎主角更像是尉迟敬德。

你看那尉迟敬德,射杀了李元吉救了秦王,又拿着两位皇孙的脑袋,喝退了前来救驾的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卫队。

仅仅如此?

当然不是。

在这场你死我活的争夺战中,尉迟敬德还身着重铠、手持兵刃以保护李渊为名,从李渊手里拿来了兵符印信,剿灭了太子和齐王的余党。

按理来说,作为秦王麾下第一勇将的秦琼秦叔宝,没有理由不参与。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没有参与呢?

我们知道,秦叔宝成名很早,早先是隋朝名将来护儿手下的一名下级军官。来护儿曾经就说啦,秦琼这个人,文武双全,志节完备,必成大器。

事实也正如来护儿说的那样,秦琼在以后的多次战争中,凭借勇武过人,声名鹊起。即便是投了瓦岗,也是帐内骠骑的职务,礼遇甚厚。

后来投靠李唐王朝,成为李世民手下的右三统军。

在李世民手下,那也是赫赫战功。

从讨伐刘武周,到攻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秦琼可谓是每战身先鏖战,前无坚对。

甚至在东宫一党看来,秦琼是夺取帝位的最大威胁之一。

于是,李建成、李元吉那是时时刻刻想把这样一个文武双全,勇冠三军,令人敬畏的人物的杀死。

就是这样一个被忌惮的主,在史料当中却很难找到他助李世民谋划玄武门之变的只言片语。

如果必须说有关的,那也只能在《新唐书》记载中说玄武门之变后,秦叔宝被赏赐了封邑七百户。

封邑七百户,可尉迟敬德在事变之后得到的封邑是一千三百户;张公谨侯君集得到的封邑是一千户。

如果说封邑七百户是参与玄武门之战,表现突出的奖赏,未免有点牵强。

那么,秦叔宝到底有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

《旧唐书》中的记载说是,秦叔宝当天确实随从秦王到了玄武门。但一贯勇冠三军的秦叔宝,为什么在玄武门事变中的表现和战场之上的勇猛无敌一定判若两人?

我们可以推测, 秦琼一定很不愿意搅入到这场为夺帝位的骨肉相争当中。

帝位之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血流成河的。

李靖和李绩对帝位之争都采取了严守中立的态度,不做任何政治投机。

秦叔宝呢,作为秦王府的将领,他不愿意卷入,但他不可能像二位李将军那样可以置身事外,保持中立。

但他又深深的知道,这场帝位之战一旦打响,长安城内,必定是血流成河。

所以,在这场秦王帝王野心的血战中,秦琼秦叔宝选择了消极避战。

或许玄武门的血腥气总是被人们有意无意的淡漠,尉迟敬德等成了英雄被人崇拜。

但在秦琼秦叔宝看来,那个你死我活,众人都在用杀戮和屠灭,追求功名的日子里,他是不愿意的。他并不是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只是谨守着做人的良知。也正是这种坚持的勇气,值得后人深深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