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民族英雄岳飞为什么在后世不被认同?

根据教育部明文规定:在任何历史教材中,不能提及岳飞文天祥、为民族英雄!!岳飞其人,历史如斯,后人品评到底够不够格为民族英雄!!

岳飞和关羽,两个光耀中华大地千百年、时至今日仍旧萦绕大家心中久久不能介怀的人物,细细考校起来竟然有这么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同样处于帝国地缘分裂的时代;他们同样因忠勇而名动天下、声名著于当时显于后世;他们同样文德武备、才华横溢、战绩骄人;他们同样为实现大一统进行了不懈奋斗;甚至他们同样因为不讲政治死非所得。唯一不同的是“民族英雄”这个绚丽的华冠无论如何都戴不到关羽的头上。

如果说关羽的不讲政治直接破坏了与东吴之间的联盟关系造成了他身首异处,进而丧失了集团战略地缘优势甚至断送了蜀汉统一的可能性,所以不值得同情的话;那么岳飞的“不讲政治”就仅仅是因为没有顺从宋高宗龌龊的帝王心思,就实在是令人扼腕痛惜了。作为将领尤其是对于单独掌控方面军的大员来说深谙军事与政治的攸关利害关系对于作战的极端重要性,岳飞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一例。不过我想在宋朝这样的政治传统和内涵下,如果像张俊那样变卖政治理念典当人格为代价,来换取政治的“明白”反倒不如糊涂的好。

一、怒发冲冠、五百抗金,宗泽遗愿忠实继承者

1122年十九岁的岳飞投军从戎,五年之后到北宋徽钦二帝被金兵所虏、城破国亡之后的岳飞毅然投效了仓促之间建立起来的南宋政权,并热情洋溢地给赵构写信敦请皇帝远奸臣、锐意进取云云;奸臣们则毫不客气地把他遣送回老家。无奈岳飞投奔了河北招讨使张所并在其副将王彦手下效力,后来这个王彦率领岳飞等大将和七千多士兵屡破大敌威震一时,此人的兵将为表明对其忠诚都在脸上刻上了“赤胆报国、誓杀金贼”,时人称他们为八字军。不过岳飞与他十分不和并发生冲突直至拂袖而去,后来被宗泽收留。

宗泽认为岳飞是个人才,命岳飞率五百士兵迎战来犯金兵,结果岳飞勇猛善战以少胜多大捷而回,从此深得宗泽的赏识,被任命为相当于团职军官的东京留守司七品统制;经此役岳飞之名开始了慢慢被人们所熟知。此时的宗泽年届七旬德望极重,他称赞岳飞具有古之良将的资质,但也指出喜欢野战靠个人武艺忽略行军布阵兵法造诣是重大缺陷。于是宗泽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终于打下了岳飞一代名将的基础。不久宗泽去世,临终前他连呼“过河”数声,可能给岳飞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纵观岳飞一生似都在为了这个目标而不懈奋斗着。

二、潇潇雨歇、独当一面,直捣黄龙的鸿鹄之志

接任宗泽职位的杜充是个极为残暴无能的人,其动辄以小过失杀人并藉此扬威立信;不过赵构却认为此人果敢决绝连连提拔并登堂拜相,命其统十万大军固守长江最为紧要的健康段防线。1129年金国举重兵直下江南,长江防线的全线崩溃把赵构的领导才能、杜充的无能和无耻全面地验证了一遍;赵构在大海上飘荡了四个多月躲避金兵追杀,而杜充则成为南宋第一个叛国投敌的宰相倒是也开了一个先河。

失去了组织领导的岳飞收拢溃散的部队并带领他们转战宜兴、常州一带,之后岳飞配合韩世忠成大功于牛头山,并从此岳飞获得了独当一面和施展才华的机会。次年在张俊的推荐下重用之下,岳飞在一连串恶仗硬仗中以少胜多连战连捷,迅即成为南宋帝国最为耀眼的一颗将星。赵构对岳飞大加赞赏并准备为他建造府第,岳飞以“敌未灭,何以为家”回绝了皇帝的好意。这里有一段小插曲,赵构禁止岳飞喝酒并对他说“等你收复了失地,打到河朔时候才可以再喝”,此前经常豪饮的岳飞从此滴酒不沾;直到十年之后岳飞扭转宋金战场局势,收复了沦陷十多年的中原故地时就曾兴奋地对手下的将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黄龙府即今吉林农安,是古代军事重镇,并不是金国的首都,直捣黄龙是一种习惯性的比喻说法)

三、壮怀激烈、守死无去,动地而来的岳字风暴

1133年,此时深得赵构信任的岳飞被授清远军节度使加封武昌县开国子,成为整个长江中游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仅仅四年之后,深受徽宗逝世消息刺激的赵构授予了岳飞太尉的头衔,并把他的实职擢升为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成为地位仅次于宰相位同执政的最主要军事统帅之一。

到了1135年,在战争需求的拉动下自然成长起来“岳家军”已经发展为十万之众,成为南宋帝国五大主力之一。几年之后,金国主战派取得了国内政治斗争的胜利撕毁了绍兴和议,兀术提倾国之兵再犯南宋;岳飞以长江中游为基地发动了极为强劲的反击,1139年7月,岳飞所部轻骑凭借着“守死无去” 的战斗作风抵挡住了金兵的强大攻势并在河南郾城打破兀术的铁浮图和拐子马的合围,进而又在朱仙镇重创十万金军;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极为有效地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动摇金军全军军心士气。一时之间百姓踊跃参加岳家军并提供大量的后勤物资。

四、空悲切、无奈大鹏鸟,飞不出帝王九重天际

不论是从南宋初年的现实危局考虑、还是从后来对先帝逝世的感情原因,宋高宗赵构不止一次地坚定抗金的决心。虽然中间有岳飞不合时宜地提出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赵构此前因金兵追杀时受到过度惊吓导致了阳痿,并且唯一的儿子已被香炉翻倒也惊吓致死),甚至在密奏中再提过继皇子确定继承名分,赵构虽然极为不悦,但是从接下来赵构计划安排岳飞接管中途退出的刘光世部并节制吴d所部的情形来看,(如果果真如此执行的话,岳飞将节制南宋五分之三的兵力,在淮西、川陕、荆襄三个主要正面战场上对金兵形成全面反攻的战略态势),显然这并不是岳飞身死的主要原因。

此时的南宋政权基本稳定住了阵脚,帝国政治传统的作用渐渐地显示出来,张浚和秦桧以历来重文抑武为缘由极力弹劾岳飞,张浚甚至把岳飞因与他的意见不合而辞职的轻率行为上纲上线地说成“岳飞处心积虑地想兼并别人部队,此次辞职意图要挟皇帝”。紧接着淮西兵变发生了,刘光世部四万余人集体叛逃伪齐。由此赵构坚定了执行历代裁抑武将政策的决心。南宋初年中兴四将,刘光世已退、韩世忠削职免罪、张俊与秦桧狼狈为奸,只剩下岳飞了;有人提出的像韩世忠那样向皇帝求情意见也被岳飞拒绝了,恰巧此时金国提出和谈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先杀岳飞。对赵构而言,杀了岳飞可以达成主和派已经上台的金国的和谈条件,杀了岳飞可以解决尾大不掉的后顾之忧,杀了岳飞可以满足朝臣们心愿(很多大臣拥护重文抑武政治传统),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至于岳飞心腹爱将王贵的反水似乎也就无可指责了。

赵匡胤的重文抑武政策和赵光义的文臣监军制度对将领巨大的约束,成为两宋时期挥之不去的阴霾,加之宋代军籍制度下地痞和流民以及老弱士兵众多,构成了宋兵不胜的必然因素。与其说岳飞之死是南宋的悲哀,不如说是帝国制度的悲哀,他即使有通天的本领和足够的世故圆滑也逃不脱帝王心思的算计;毕竟岳飞只是冲天而起的大鹏鸟,从本质上根本就无法逾越赵构这个天的藩篱。我想岳飞与王安石司马光都是属于拥有坚定政治理想信念的那类人,王安石认为变法救国就竭毕生之力亲身践行,司马光觉得变法误国也尽生平之能极力反对,同样岳飞只是想只有北伐才能复故土和振国威所以就甘冒箭矢奋不顾身地去实践了。当这一切迹象表明北伐变得不再可能的时候,岳飞就拒绝了他人的好意规劝慷慨赴死,其实,岳飞是随着他的恢复帝国荣耀的梦想一起走的,并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