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清代后期汉族诞育风俗

清代后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化、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特别是经过戊戌维新运动和革命党人对新思想的宣传和对封建制度、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清代的人生 利益制度与规范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这就决定了清代后期汉族社会的人生礼仪风俗,必然出现新旧杂陈、趋时渐变的时代风貌。特别是汉族社会下层民众的婚丧习 尚,出现了许多变化,如婚娶中的文明婚礼,丧仪中的追悼会等新仪式,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吸收与融化了西方文化的因子,而呈现出趋时、渐变、求新的时风意 向。
诞育风俗
1祈子和怀孕
清代后期,在婚礼上有许多祈子习俗,如新娘进门时,以布袋铺 地,辗转更换,令步其上,谓之传袋,以讨传代之彩。在湖南民间,仍然保存着比较原始的 麒麟送子 仪式。据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清代的湖南长沙 就有这种习俗,大体情形是:每当耍龙灯的到主家时,主家送过礼物,人们就将龙围绕不孕妇女舞一圈,然后将龙身缩短,上边骑一小孩,在堂前绕行一周,就算是 麒麟送子。清人有诗曰:
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
真龙不及纸龙好,能作麒麟送子来。
在清代后期,民间为了求得子嗣,还有不惜以鞭笞新妇为代价的。这种习俗在福建闽侯叫 拍喜 。即于元宵之夜,亲邻持竹杖觅未受胎之新妇打之,谓之拍喜。 此俗将妇女不孕认作是身上有邪祟作怪,以为只有鞭笞棒打、驱除邪祟,才能怀孕得子,反映出清代汉族社会风俗愚昧落后的一面。
还流行着 过一种叫 转胎 的习俗。其主要方法是让怀孕妇女佩戴某种物品,或实行某种法术,从而转换所怀胎儿的性别。如江苏青浦黄渡镇习俗: 夫人怀孕,倘将雄黄精 佩在身畔,云可转女为男 ; 夫人怀孕未满三月,著婿衣冠,平旦,左绕井三匝 ,详观影而去,勿反顾,勿令人见,必生男。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 篇卷三《江苏》,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116~117页。此外,还有更加简易便捷的转胎法,如欲生男孩者,令孕妇多看男娃娃的画像,多接触男孩,多吃 公鸡及雄性动物的肉等等。
2产子和洗三
产妇临盆时,各地也有一系列的禁忌,如安徽产妇临盆时,戒随意乱泼盆中污水,恐污及送生娘娘,招来灾祸。婴儿降生时,其胎盘的处理,在浙江东部山区,要以陶钵盛之,上覆肥泥,再栽一丛葱,谓长生葱,以示长生聪明。 周耀明:《东阳风俗志》1984年铅印本。
洗三的仪俗中国南北都有。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 小儿生后三日,名为洗三。是日必招收生婆到家,酒食优待,然后由本家将神纸(俗称娘娘码儿)并床 公、床母之象,供于桌,供品用毛边缸炉(北京点心名)五盘。由收生婆烧香焚神纸,毕,将火或煮之槐条水倾入盆内,旁置凉水一碗及两盘:一盘胰子、碱、胭 脂、粉、茶叶、白糖、青布尖儿、白布数尺、秤权、剪子、锁、镜等物:一盘盛鸡子、花生、栗子、枣、桂圆、荔枝等物,均用红色染过。诸亲友齐集床前,将各样 果子,投数枚于盆内,再家冷水两匙,铜元数十枚,名为添盆 。添毕,由收生婆洗小儿。洗罢,将小儿脐带盘于肚上,敷以烧过之明矾末,用棉花捆好。所有食 物,全由收生婆携去。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一《京兆》,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30页。
作家凌力曾对清代后期的 洗三 作过生动的描述:
收洗婆婆一进门,先有一顿酒食招待,然后挂起娘娘码儿、床公床母码儿(神像的俗称),供上五盘毛边缸炉烧饼。收洗婆婆烧香祝拜后,超要围盆红不、挑脐银 簪,把熬好蒲艾水倒在洗盆内,旁置凉水一碗,大茶盘两个。一盘盛胰子、碱、胭脂、粉、花儿朵儿、茶叶白糖、青布尖儿、白布头儿、升儿斗儿、锁头秤砣、棒 槌、梳子篦子镜子、金银锞子,一盘盛红鸡蛋、花生、栗子、枣、桂圆、荔枝、喜果以及葱、姜、香蜡等。此时诸亲友齐一集床前,收洗婆婆把孩子抱起,请众人添 盆 添凉水,她说: 聪明伶俐长流水 干果,她说: 枣儿栗子,连生贵子。枝元桂圆,连中三元 添金银,她说: 金满箱银满箱,来年中个状元 郎。 随后她拿棒槌搅合得水温合适,边搅边说: 一搅二搅连三搅,各个带着弟弟跑 打开包把孩子顺着五往盆里放,撩水上身,孩子必哭,名为 响盆 , 是好兆头。姥姥口说手收,一刻不停: 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 高;洗洗蛋作知县;洗洗沟,作知州;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说话免丢丑;三梳 子,两拢子,长大戴个红顶子 用艾球炙孩子脑顶脑门,在脐带处敷上烧过的明矾末,将孩子报襁褓中,拿葱往身上打三下后扔上房顶: 一打聪明,三打伶 俐,三打邪魔。 拿锁头三比: 头紧、脚紧、手紧。 拿秤砣一比: 秤砣个儿小压千斤。 拿镜子一晃: 照照腚,白天拉屎黑下净。 将孩子托在茶盘上: 左掖金,右掖银,使不料,赏下人。 将花朵往供炉上一插: 桃杏玫瑰晚香玉,栀子花儿茉莉花儿,花瘢豆疹,稀稀拉拉。 盆内盘内所有食品银物都归姥姥所 有。她收敛齐全,最后把床公床母码儿当院一烧,祝告说: 床公床母本姓李,孩子大人交给你,多送儿,少送女。送走床神,洗三完成,收洗姥姥这才讨赏要 钱。 凌力:《生死? 饮食 ?男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14页。
3寄名神佛和认干亲
清代后期,民间缺医少药,婴儿的死亡率高。故民间恐育儿不大,遂有寄名神佛之俗。徐珂《清稗类钞?风俗》曰: 惧儿夭殇, 且有寄名于神鬼如观音大士、 文昌帝君、城隍土地 , 或即寄名于僧尼,而亦皆称之曰干亲家。 在江南地处区,这种寄名关系的结束要到小儿长大成人后的成婚那天,仪式是将原先寄名时留 于寺庙的 过寄袋 取回,俗谓 拔袋 。举行过这些仪式后,寄名关系才告结束。
清代汉族民间还普遍流行小孩认干亲风俗。认干亲风俗流 行的原因据近人钟毓龙《说杭州 ?说风俗》的分析,主要有三: 一因两家交情深密,更以儿女承寄,作为干亲家,多一重亲谊;一因子女之八字不能永年,宜出 寄于属某肖之人 ,方能解免;一因子女之八字冲克父母,出寄所以远之也。此皆算命先生之言,而承寄者亦以此二项为多。 钟毓龙:《说杭州》,浙江人民出 版社1983年版,第492页。
承寄之方法,在南方,由出寄者之父母,备具王母寿星神马,并素菜十碗,前往受寄之家斋供,本生父母率 领之,外加糕、桃、烛、面、鞋袜、鞋舄等,以献干父母;又准备盛筵一席并香楮等,前往祭干父母之祖先。干父母对于所寄之子女,一为代取名字,俾从自姓,列 于子女之排行;二为送见面礼;三为用金银恩锁片等物,置于所取名字之纸上而送之,名曰压帖;四为衣帽鞋袜等,而其中必有包袱、领巾、肚兜三项,谐音谓之 包领大 也。承寄之后一年之内,干儿女每逢各节,如新嫁女儿之例,必送干父母以节礼,除夕须送年饭及岁烛一对,三年为满。干父母则答以压岁钱及果饵等。
民间更有认鬼神为干父母的,钟毓龙《说杭州》曰:杭州等地 前清之末,中人之家,既恐其子之不寿,而畏位拜干爷干娘之费用大,乃妙想天开,不寄之于人, 而寄之于鬼神。旌德观中之喜神,寄之者犹少。武林门外马塍庙之无常鬼,寄之者独多,呼之曰胡阿爹胡干爷。其寄之之法,做新白布长衫一件,取其旧所着者而易 之。另用烧饼、烧酒、香烛、银锭而供之焚之。该庙和尚即代为取名,用红纸一条,上书寄名符宝某字样,归而贴之大门之外。于是每年七月,其父母即须抱儿往拜 胡干爷之生日,至十六岁而止。
4周晬、成年礼和生日礼
婴儿周岁,有周晬风俗。 江南地区孩童周晬时,还要斋王 母寿星,戴百家锁,亲友送礼相贺。近人钟毓龙《说杭州》记杭州清末周晬风俗曰: 周岁谓之淬,亦须斋王母寿星,小孩着鞋袜,戴百家锁。百家锁者,乞取百家 之钱而制之。其中以劳、顾、万、年、陈五姓为最重要,谓其牢能过于万年之城也。须坐竹车,车下必置糖饼一个,谓能粘住之,将来有坐性也。亲友送礼者,大率 鞋袜各一双,粉制周饼二盘。外婆家更有衣裙袄裤之类。送现银者曰淬盘之敬。 《说杭州》,第491~492页。
小孩长大成人时,有冠 笄礼风俗。同治十年(1871年)四川乐志县知县请人来县讲《礼》,并在公署为子施三加之礼, 数百年废坠之典,一旦复行,观听者如堵,若汉圜桥然。 光绪《续增乐县志》。山西《榆社县志》中亦记有冠礼细则,作者用意明确: 礼不容竟废也,故志之,以告世之有志复古者。 光绪《榆社县志》。部分地区则 实行简单化的冠礼,如直隶深州, 士民家自十五六至二十余岁择日加帽,其蘸宴诸仪久废。 光绪《深州风土记》。可见,尽管昔日繁复的冠礼笄已废,但其遗 风仍作为传统习俗流行于民间。然而更为普遍的是,汉族大部分地区将冠笄之礼合于婚礼之中。一般在婚礼前三日或一日举行。要宴请宾客,为加冠者起字、号,并 书于墙壁。自此该男子可以使用字、号,可以进入本族祠堂,做成年人该做的事情。如直隶遵化州 寻常民户夏用麦笠,冬用毡笠,唯不轻戴缨帽也,惟至婚期用 之,或亦婚先于冠之意欤。 光绪《遵化通志》。定兴县男子娶妻时 具衣冠,习礼仪,童子当此,俨然有成人风。 光绪《定兴县志》。有的地区的女子笄礼 则已为婚礼前的 开脸 仪式所替代,开脸即使一老年妇女将欲开脸者脸上的绒毛用丝线一一绞去, 开脸 后则意味着女子已经成年。
四川 所盛行的婚前 簪花之礼 ,亦为冠礼附于婚礼之例。成都民间娶妻时 婚前一日,父命其子至当前,亲加冠服,教以成人之道。祀祖毕,亲友簪花披红,举酒酌 贺。 同治《重修成都县志》。江安、南溪等县 于成婚前一日,主人延集亲朋,请乡前辈之显达者一人为大宾,傧相四人,设冠席于东隅,设宾席于西隅,先以祝 文告祖,应宾行三加礼,大宾祝冠而命之以字。冠礼毕,行醮礼。戚友各以花红、酒馔登堂致贺。冠者先拜父母,遍拜尊长毕,设宴款洽,曰饮富贵酒 。
清代后期,民间贺生日、祝寿之风颇盛。尤其是为老人祝寿,大摆排场,甚为铺张。《上海研究资料》一书记载同治年间上海知县叶廷青为母亲做寿的情况曰:寿 日前两天,衙门内便已很热闹,大堂、二堂、花厅、签押房、帐房等处张挂灯彩,晚上请知宾;寿日前一天为预祝;寿日那一天为正寿;26日为谢客;27日结 束。正寿诞席分上下两等96桌,其贺客轿夫、随役、厨夫、茶夫等勤杂人员吃面共2050碗,仅吃一项花费大洋1088块,钱411815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