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王府的文化生活??戏曲
清代,京师演戏主要为满足宫廷、上层社会生活的需要,所以极为盛行。康熙朝,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洪升的《长生殿》曾轰动京师。孔尚任的一位满族王爷朋友是勤郡王蕴端。在孔尚任母亲过生日时,诗画皆精的王爷因不能去,便送上一份礼物,以示祝贺。该贺礼的画面是长春花,还赋诗其上曰:“孔君与我交,诗文兼道义,孔君不挟长,我亦不挟贵。贤母居古稀,华筵腾鼓吹。同人共称筋,独我不能至。画此长春花,取此长春意。”这是与戏曲界人士交往的一个例子。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传奇戏曲本子《扬州梦》。到乾隆朝,徽班进京,其“二黄调”与北京的京腔、秦腔等相包容,并逐渐演变成京剧的基调,西皮、二黄也很快受到欢迎。此时,朝廷也成立了掌管戏曲的衙门南府,道光朝改为升平署。在王公贵族中,也出现了很多向梨园界名伶学演、学唱的王爷。如肃亲王善省,平日里与梨园界往来较频繁,尤其是与叫杨小朵的名伶交情更深。但清廷规定,不准王公贵族登台演戏。怎么力?于是,嗜戏成癖的王公贵族们便暗中在自己的府内登台串演。他们在府中自组戏班,服装、鼓师一应俱全。一些王府中还建造了戏台、戏楼。恭亲王府花园中就有座大戏楼。恭王府中还有个戏班名全福班,恭亲王奕?在世时常唱昆腔和高腔,还不时上演以《聊斋志异》中的《大力将军》为题材的昆腔戏。有一次,奕?请其五哥亲王奕谅、七弟醇亲王奕轰到府中看四喜班演戏。当演出《大嫖院》一剧时,饰演剧中老钨的名丑刘赶三(名宝山,字韵卿号芝轩)高呼“老五、老六、老七,出来见客呀!”因坐在台下的三亲王正好行五、行六、行七,所以惊亲王拍案大怒说:“可恶!何等狂奴,竟如此无礼!”并令拘拿治罪。后经众人劝解,才从轻发落,对刘赶主重责40大板了事。奕?去世后戏班解散。道光朝,组织非营业性演唱会,要得到清廷内务府的批准,并发给印有两条金龙的执照方可。因此,这种组织又称为“票房”,其成员为“票友”。这种票房因需较宽敞的房间和讲究的陈设,故多设于王府中。票友常自发组织活动。末代庄亲王溥绪,是位有名的京剧剧作家。他以庄为姓,名清逸,又号清逸居士。先后为尚小云、杨小楼、高庆奎、郝寿臣、新艳秋等表演艺术家创作剧本30余出。
说到戏曲,离不开满族对曲艺发展的贡献。这就是“始韧于八旗子弟”,清初在军中流行的民间俗曲,形成于乾隆朝的一种曲艺曲种?子弟书。当时,这种远戍边关寄托思乡情以及凯旋时表达胜利欢欣的曲调、也轰动了京师。子弟书没有说白,唱词为七言体,每,回限用一个韵目,曲调为八旗子弟乐,以八角鼓和三弦为伴奏。其中也融人了昆曲的一些风格。据《天咫偶闻》记载“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始创于八旗子弟。其词雅训,其声和缓,有东城调、西城调之分。西调尤缓而低,一韵萦纤良久。此等艺内城士大夫多搜场,而替人其次也。”子弟书的内容,多以明小说、戏曲和流行于社会的故事改编而成。子弟书与王府的关系有3个。一是作者中有亲王、那王的子弟。女口庄襄亲王绵课之子奕赓,就是其中之一。他笔名鹤侣,年轻时当过6年宫廷侍卫,晚年家道中落,对炎凉的世态有较深的感悟。如他揭露以活佛自居的江湖骗子的作品,就写得非常形象,而且幽默诙谐?“多年的沉琦应手而愈,传说他许多圣迹无量的功德。京师的风俗本来好造言生事、意欣欣千百成群叩拜活佛。纷纷过耳传来的语,件件说的活跳活脱。也有说某人的噎隔是罗汉治好,也有说多年的气蛊只一摸索。也有说罗锅子应手将腰直起,也有说病腿手医的快跑如梭。也有说瞎子头上击一掌登时睁眼,也有说哑巴身上瑞一脚立刻把话说。也有说曾与室女同眠将痔虫靠,也有说曾与疯疾捉病魔。”二是后来发现较为完整、数量也较多的子弟书出于京师的蒙古车王府。后来,顾领刚先生据此编辑了《蒙古车王府曲本分类目录》。车王府曲本分2次散出,共1600余种、4400余册。其中,除子弟书外,还有单唱鼓词、说唱鼓词等多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府对戏曲的爱好。三是子弟书又叫弦子书。作为戏曲的一种,他从自娱性演唱,发展到后来登府入第唱堂会。尤其是在嫁娶喜庆唱“喜曲”、寿辰大庆唱“八仙寿庆”等堂会中,子弟书和京剧、什不闲(又名莲花落的一种小曲)等都挺走红。如唱堂会讲究用“全堂代角鼓”,其中子弟书在“群曲”开场后的中场与岔曲、单弦、双头人等是不可或缺的曲种之一,最后以拆唱八角鼓收场。
- 上一篇:地方剧种:二人台
- 下一篇:第十一届山西省“杏花奖”展评活动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