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黄遵宪为什么不赞成中国实行美国式民主?

黄遵宪不赞成中国实行美国式民主,读《人境庐诗草》,我们会强烈感受到这一点。诗中云:
彼党讦此党:党魁乃下流。少作无赖贼,曾闻盗人牛。
人闻挟某妓,好作狭邪游。聚赌叶子戏,巧术妙窃钩。
面目如鬼蜮,衣冠如沐猴。隐慝数不尽,汝众能知不?
是谁承馀窍,竟欲粪佛头。颜甲十重铁,亦恐难遮羞。
诗歌记录的是 1884 年美国大选的景况,当时在任总统是争取连任的共和党人切斯特 阿瑟,竞争对手是民主党人格罗弗 克利夫兰,结果是后者获胜。那种场面,与今日大选约略相同,不消说当时的情景给黄遵宪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虽然在诗歌中也歌颂了华盛顿的丰功伟绩,但对美国民主的这种选举形式是有微词的。1904 年 7 月 4 日他在给梁启超的信中提及这一问题时说: 既留美三载,乃知共和政体万不可施于今日之吾国,而是以往,守渐进主义,以立宪为归宿,于今未改。
可见他对美国式民主的见解,始终未作改变。黄氏为什么持这种观点?
究其实,这关涉到文化模式选择。
黄遵宪(1848 1905),近代诗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出任过驻日使馆参赞,做过新加坡总领事。
光绪八年(1882 年),黄遵宪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繁广的成长经历,既使我们看到了黄遵宪眼界开阔的一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其思想基
底中传统的一面。
文化有差异也有整合,对外来文化的消化和吸收永无停止。不过所整合的对象是有选择的,与传播和接触极有关系。就黄遵宪而言,他接触的日本文化较欧美文化多。中国大门被别人的枪炮轰开,日本虽然不能居于第一位,可日本带给人的精神挤压却使人刻骨铭心。一衣带水的近邻却以袭击中国为乐事,究竟是什么原因,中国早醒的知识者们一直进行研究。
1877 年 10 月,黄遵宪随何如璋赴日本。据《黄遵宪年谱》记载, 是时日本民权之说正盛,先生初闻颇惊怪,继而取卢梭、孟德斯鸠之说读之,心志为之一变 。严峻的社会现实往往与文人纸上的描画不同,虽然黄遵宪早就具有了改革思想,但异国的明治维新运动仍然引起了他的极大震撼。1880 年日本八万多名自由民权运动参加者选出代表在大阪开会,正式成立 同盟会 。运动中,代表中下层资产阶级利益的党派与团体纷纷建立,其中影响最大的自由党,宣布为开设国会、减轻地税与修改不平等条约、争取 平民的自由与权利 而奋斗。它还公然用炮火向蛮横的专制政府示威,1882 年,福岛县自由党人把反迫害斗争与农民起义斗争结合起来,发展为大规模的暴动。1884 年,群马县自由党人聚众数千人高呼 不流血不能建立自由的基础 ,生俘政府官员,占领警察分署,向兵营进攻。
面对如火如荼的社会形势,初入日本的黄遵宪感到不适应,对当时的 民权之说 ,开始惊怪、犹疑,后来才逐渐发展为肯定、接受并在《日本杂事诗》中作了初步的介绍与阐扬。对于黄遵宪来说,现实的日本虽然异于固有的观念,引起他初时的猜疑和不解,接受起来毕竟不算特别困难,相近的地域,文化也往往相通。可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是与君主立宪制毫不相同的制度,对中国而言是完全异质的,黄遵宪难以索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清朝知识分子了解外国的途径极其狭窄,往往是通过书报的翻译,不论是魏源还是徐继畲,都没有亲炙外国风土人情、社会制度的经历。
黄遵宪是有幸亲历的少数者之一,也正是亲历校正了纸上得来的印象,他认为,美国 民智已开 , 泱泱大国 ,选举总统尚且如此混乱纷扰,中国民风 蔽塞 ,万不能实行民主共和制。他不是否定民主制度,而是认为本国民众的素质不适于实行这种民主。
今日回视黄遵宪对美国式民主的印象和见解,觉得这种观点颇具代表性,在传统专制社会浸泡久了的人发出这种声音不能算不正常,能够如他那样已经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