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隋朝最大规模的面子工程:外国人来隋都吃饭免费

隋炀帝干了很多富有争议的事情,最出名的莫过于开凿大运河

在古今很多人眼中,开凿大运河无疑是隋炀帝的专利。其实,有隋一代,最先想到开凿运河的是老杨,最先落实为行动的也是他。

开皇四年,隋文帝见“渭水大小无常,流浅沙深,常阻塞漕运”,就命人“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开凿了一条“长三百馀里”的水渠。因为这条渠经过了渭口的广通仓,所以定名为广通渠。

在开凿之前,朝廷内外也有不同的声音存在。然而,真等到渠凿成了,大家都看到了好处,也都尝到了甜头。“自此漕运通利,关中赖之,故又称富民渠”。一时间,朝野上下对老杨交口称赞,鸟生鱼汤地夸了个遍。

当时还是晋王的沸羊羊杨广看到父亲羊村村长干出了这样的业绩,心向往之。他不仅入了眼,而且入了耳、入了心。等到他当上了皇帝,就迫不及待地要入行了。

由于人口激增,北方的粮食供给成了问题。政府报告显示说是缺粮,但隋炀帝经过研究发现,缺粮只是个伪命题。粮食是够的,问题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南方米多人少,北方人多米少;偏偏陆路交通又不便,等南方的米运到,北方的人估计都饿死一茬儿了。所以,表面看来是缺粮,其实是缺交通。

有木有解决办法?当然有,陆路不便,咱走水路啊!可是,木有水路啊!简单,建一条水路不就得了嘛!

大业初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要有渠。”于是就有了通济渠。三年后,他又画了一条线:“还要有渠。”又有了永济渠。又过了两年,隋炀帝又说了:“要有河”。这就有了江南河。大臣们凑过来一看,好嘛,成一条线了。这一条线就是享誉世界的大运河。

一提到大运河,大家都会想到唐朝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其实,何止是唐朝人,今天的我们不一样也赖着这千里通波嘛!

这叫什么?这叫功在后世。可是,如果我们问问生活在那个年头的普通百姓,恐怕没一个人说好。事儿是好事儿,可做事的方式不对,功在后世,罪却在当代。

开凿大运河是前无古人的浩大工程,在那个年代只有动用巨大的人力才能办到。开通济渠时,隋炀帝无偿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馀万”及“淮南民十馀万”。等到永济渠工程动工时,“发河北诸军五百馀万众”尚且“丁男不供”,隋炀帝一拍脑门儿,把女人拉出来当男人使。

通济渠刚刚开好,隋炀帝就迫不及待地要去第二故乡――江都(他曾在江都生活多年)转转。单是他乘坐的龙舟,就有近八十米之高,船上建有四层高的楼阁。随行的船只达六千艘,绵延近一百多公里,光纤夫就有八万多人。方圆五百里以内“皆令献食,极水陆珍奇”;吃不完,“将发之际,多弃埋之”。

如此奢靡浪费,老百姓能乐意嘛!

这还仅仅是大运河这一项工程。

大业元年三月,洛阳新城工程破土动工,“每月役丁二百万人”,第二年正月就竣工了。十个月的时间就建了一个相当于北京西城区那么大的城。

大业三年五月,“发河北十馀郡丁男凿太行山”。愚公一瞅来了这么多人,乐了,再一打听,原来是这么回事儿:皇帝要去并州,不想绕远,So……

仅仅过了两个月,他又“敕发丁男百馀万筑长城”。老杨留给他的三大重臣――光禄大夫贺若弼、太常卿高G和礼部尚书宇文弼――一致反对:陛下,别修了,历史证明那玩意儿除了劳民伤财,关键时候能顶个鸟用?

隋炀帝不听,秦始皇能修,朕为啥不能修?仅用了二十天,工程完工。事后,高G他们几个私底下还在念叨这事儿。杨广急眼了,以“诽谤朝政”为由将三人全部斩首,老瘪犊子,再叨叨?第二年七月,又“发丁男二十馀万筑长城,自榆谷而东”。接着修,怎么地?

以上还仅仅是数得着的超大型工程,至于兴修离宫别苑都算小事儿。东都要修显仁宫,江都要修江都宫,晋阳要修晋阳宫,汾水要修汾阳宫,涿郡要修临朔宫……这些行宫别苑都是一水儿的精装修。

从大业元年到大业六年,不到六年的时间,隋炀帝搞的工程数量超过了唐朝三百年的总和。唐朝没搞大运河,他搞了;唐朝没搞长城,他搞了;唐朝没搞太行山,他也搞了。唐朝之所以没搞这些工程,其实就是因为隋炀帝已经替他们搞好了。

而这些大小工程都需要用到两样东西,人和钱。其实,钱也是从人身上来的。所以,各种不好最后都得由人民群众来买单。让你出钱又出力,漂亮媳妇娶回来了,入洞房的却是隋炀帝,这事儿搁谁身上能高兴?

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正月初一,东都宫门外爆发了一起小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一队自称弥勒佛的假僧侣,人数大约几十人,抢夺卫兵武器,意图冲击政治中枢,未遂。此事虽小,但却是《资治通鉴》记载的隋朝第一起民变,可谓后来隋末乱世之先声。

但隋炀帝并没有重视,接着脑残炫富,十四天后的元宵节,他尽集各国酋长及使者,“盛陈百戏”。参演艺人多达一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达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

各国商贾要求在东都开展外贸。隋炀帝一口答应,并立即下令,要求全城商户“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连卖菜的都要铺上龙须席。外商经过酒店饭馆,店主必须得拉胳膊拽腿儿的请人家进来,餐毕不仅不收一文钱,还得拿出白云大妈的架势,高喊口号:“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

不晓得是不是连大隋的小姐们都得免费“招待“外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