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赵云箕谷之战的战略目标
一。前奏
公元227年,蜀汉建兴五年,流传后世,被奉为千古绝唱的《出师表》于孔明笔下写成。也正是这道表文,拉开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的序幕。
在此之前,孔明外联东吴,内平南蛮,并且发展蜀汉内部经济,使得本来已经弱小至极的蜀国重现生机【1】。而北伐曹魏,兴复汉室也在此一举。
这时候孔明也成功的策反孟达,但是很遗憾孟达太不经打,十几天之内就被宣王平定【2】,孟达的响应,可以说是在诸葛亮原有的北伐战略上锦上添花,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偏偏孟达在司马懿面前大意了,这个一生反叛的人终于被自己的部下背叛。而对于诸葛亮来说,这朵花则是尚未开放便已凋谢。不过这并不足以完全影响到诸葛亮的战略,他立即整顿军队,出师北伐。
—————————————————————————————————————————
【1】
《后主传》“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亮传》“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2】
《明帝纪》“太和元年十二月,新城太守孟达反,诏司马宣王讨之。二年春正月,宣王攻破新城,斩达”
二。正文
(1)箕谷之战的意义
想要弄明白箕谷之战的意义,我们首先要了解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略措施。从史书记载上来看,诸葛亮明显是想攻打陇右。而曹魏在关中又拥有大量的军队,那么诸葛亮若想打下陇右,就要避免关中军的干扰。所以这时候就有一个任务诞生了,那就是扮作疑兵假装攻打关中。
也就是说,孔明这次的计划是两路伐魏,一路主力军队由自己亲自带领,另一路则由麾下一员将领率军充当疑兵。而比起关中,防备甚少的陇右显然更加诱人,因此诸葛亮把兵力集结在了攻打陇右这条路线。那么攻打箕谷的意义就在于,让曹魏误以为诸葛亮是在攻打关中,或者说分不清诸葛亮想攻打哪里,因此无法选择驰援陇右,从而达成诸葛亮攻下陇右的目的。
(2)箕谷之战的人选
在当时,诸葛亮手下的将领主要有赵云、魏延,王平吴懿以及新秀马谡等。在此之前,魏延突飞猛进当上汉中太守的表现很是亮眼。而在诸葛亮五年驻扎汉中的时候,就以魏延为前部【1】,可见魏延此次的任务应当是率领前锋攻城拔寨。再加上他心比天高的性格,很难沉得住气去做疑兵。所以魏延并不适合这个职位。
而其它优秀的将领像王平吴懿等地等,在资历上还远远不够,让他们出军,很难让曹魏误以为他们是主力。此外,马谡虽然熟读兵书,但是于排阵布营,随机应变等并不在行。而赵云在此前却是身经百战,经验饶足。再加上他的职位则是中护军,也就是名义上蜀汉的中军统帅,主力在他手中再平常不过。而邓芝则是中监军,这两个人搭配,就极有可能统帅蜀汉主力,而事实上蜀汉的主力却在诸葛亮那里,这样就起到了很好的迷惑敌军的作用。无论这支疑兵打着孔明的旗号也好,打着自己的旗号也罢,曹魏的斥候间谍也都有探出他们真实面目的可能。而赵云邓芝作为统帅,曹魏无论把它们当作诸葛亮还是知道它们两个的真实面目,都会怀疑这支疑兵就是主力。因此诸葛亮选赵云、邓芝作为疑兵统帅是极其正确的。
(3)箕谷之战的初期战略
想要搞清楚箕谷之战初期是否成功,我们就必须先着眼于魏志和蜀志的矛盾。根据魏书记载,是三郡反叛之后曹真才督的关中诸军。而蜀书记载的顺序则是曹真先督诸军,三郡才反叛【2】。
所以我们现在要搞明白的问题是:曹真在此之前是否是在关中。那么首先,当时曹真的职务是大将军,而在太和二年曹植的上疏中也可也可以看到,魏国的确是大将军督西线,大司马督东线【3】。曹真就应该是负责西线的。其次,按照魏书的顺序,三郡的沦陷无疑已经暴露了诸葛亮的主力位置,曹真却在关中犹疑不决率领郿诸军和赵云纠缠,这显然不切实际。再次,后世的诸如《华阳国志》、《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在这一顺序问题上一致的采用了蜀书的记载【4】。最后,明帝纪只是记载曹真总督关右并进兵,但这并不代表之前曹真就不在关中。如果之前曹真在关中,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了关中失陷,明帝任命他督关右进兵一样成立。因此综合以上四点我们可以得出,在三郡反叛之前曹真就已经在关中了。
[page]在确定这个顺序以后,我们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这次战役。诸葛亮扬声出郿,但是真实的军队却出了陇右。而曹真则派了部分军队去箕谷阻挡赵云,另外一部分军队应该是驻守郿城。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赵云的诱敌之计是非常成功的。因为是赵云的举动,让曹真在关中滞留,这样诸葛亮就毫无阻碍的平定了陇右三郡。因为对于曹真来说,如果赵云是主力军队,那么就意味着赵云很可能前来取郿城,因此曹真必然不敢把军队开往远离郿城的陇右。所以箕谷一战的初期战略还是非常成功的。
————————————————————————————————————————
【1】
《陈志。魏延传》“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
【2】
《亮传》: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云传》: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
《明帝纪》: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并进兵。
《曹真传》: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
【3】
《陈志。曹植传》“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曰。。。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
【4】
《华阳国志》“六年春,丞相亮扬声言由斜谷道取,使镇军赵云、中监军邓芝据箕谷为疑军。魏大将军曹真举众当之。亮身率大众攻祁山。赏罚肃而号令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册府元龟》“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资治通鉴》“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兵,据箕谷;帝遣曹真都督关右诸军军郿。亮身率大军攻祁山,戎陈整齐,号令明肃。
三。箕谷之战的中后期战略
诸葛亮攻下三郡,关中响震之后,曹魏派出了张合率领五万援军驰援关中。而诸葛亮则在用人方面犯了一个错误,马谡临阵违命,导致街亭败北。这是主战场,赵云也奈何不得,而值得一提的是此时赵云在箕谷的表现。
根据云别传的记载,赵云此役非但无过,而且有功【1】。我觉得这个记载很不切实际。因为诸葛亮一向赏罚分明,怎么可能一边贬官,一边赏赐物品?加之诸葛亮上表所云的“不戒之失”,赵云在箕谷一定还是犯下了过错的。何焯的《义门读书记》对此的评论是有一些道理的【2】。
综合赵云传、汉晋春秋、诸葛亮传三家之言【3】,我们可以得出三点结论:
1赵云的兵力比曹真的要弱、但是在遭遇失败后立刻敛众固守,没有遭遇大的失败
2赵云在箕谷的兵力多于曹真、
3赵云在箕谷有“不戒之失”、
从以上三点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赵云在箕谷面对的是曹真的一部分精锐部队部队,但是由于戒备不严,遭到了偷袭,这才导致赵云兵败。但是赵云发觉之后立即固守阵地,也使得自己的军队没有遭到像马谡那样的大败。而之前赵云在箕谷和曹真相持极久,使得曹真犹疑不决,为诸葛亮攻打西线做出来不可磨灭的贡献。最后虽然因为不戒备遭遇了兵败,但是能够立即固守全军,使得军队没有遭到大的损失。在这一战里,赵云的表现还是相当精彩的。
但是赵云在这场战争中毕竟犯错导致军队遭到偷袭,败就是败了,其它的功劳无法掩盖他的败绩,因此他也难逃降职的处罚。此外,他退军的时候烧坏了蜀军行进的栈道也存在导致他降级的可能(详见子龙退军与箕谷位置考)。
————————————————————————————————————————
【1】
《云别传》曰: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
【2】
《义门读书记》“诸葛赏罚之肃,云犹贬号,其下安得滥赐?又足以明其不然”
【3】
[page]《汉晋春秋》曰: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
《云传》: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亮传》: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
附。子龙退军与箕谷位置考
根据诸葛亮给诸葛瑾写的书信【1】,在赵云退军的时候烧坏了赤崖的栈道。诸葛亮写这封信的原因就是像诸葛瑾解释自己无法出褒斜谷攻打关中。而赵云烧坏栈道的目的,明显是不让曹真继续追击。从当时的战局来看,赵云的这个选择应该是正确的,因为除了自己遭遇袭击的小股部队外,在离箕谷不远的郿城就有曹真的大批部队,倘若这些军队都通过了褒斜谷,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次烧坏栈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使得诸葛亮无法从褒斜谷出关中,被迫走绥阳小谷。所以如果赵云因此而遭到惩罚,也是说不准的事情。
而关于箕谷的位置一直很有争议。大体上主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箕谷在褒城以北。《三国志选注》、《一统志》等持此观点【2】。另一派则认为,箕谷在宝鸡东南方,《方舆纪要》、《陕西通志》、《宝鸡县志》等持此观点【3】。
我们想要辨别谁对谁错,诸葛亮的信件就是第一首材料,宝鸡东南方向的箕谷离赤崖极近,褒城以北的箕谷则离赤崖甚远。其次,从子龙的目的上来分析。子龙的目的是作为疑兵,使曹真犹疑不决。而褒城离汉中不过四五十里,离郿城却有数百里之远,作为疑兵,绝对没有在自家门口晃悠之理,因此《一统志》和《选注》所标的箕谷位置明显不切实际。基于以上两点,我们也可以看出箕谷的位置当以《方舆纪要》为准。
具体地理布局应当如下:
—————————————————————————————————————————
【1】、
《水经注》:褒水西北出衙岭山,东南迳大石门,历故栈道下谷,俗谓千梁无柱也。诸葛亮《与兄谨书》曰:“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阁道,缘谷一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又云:“顷大水暴出,赤崖以南,桥阁悉坏。时赵子龙与邓伯苗一伐赤崖屯田,一伐赤崖口,但得缘崖与伯苗相闻而已。”
【2】
《三国志选注》:在今陕西省褒城县镇北十五里箕山中。
《一统志》:箕山在今陕西汉中府褒城县西北。
【3】
《陕西通志》“箕谷水,在县东南六十五里,源出箕谷,北流三里入渭。”
《宝鸡县志》“县东南五十里曰箕谷水”
《方舆纪要》:卷五十五:箕谷在宝鸡县东南四十里。
- 上一篇:襄樊战争中关羽因性格所犯下的十大错误
- 下一篇:西陵之战与孙吴政权的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