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抗战结束后的北平之行 10年青年为之欢呼
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深刻影响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走向。长久以来,人们对其功过是非的评价呈现多极趋势,中外史学界也热衷于研究、挖掘蒋介石的生平、性格及思想。由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兼历史学者布赖恩·克罗泽撰写的《蒋介石传》。抛开两岸意识形态差异,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客观、审慎、敏锐地考察了蒋介石波澜起伏的传奇一生。在西方出版以来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第一部真正尊重历史与当事人的权威的蒋介石传记。
1945年,在日本投降之后,蒋介石派军队进驻北平,据美国人写的《蒋介石传记》中描述,当时国民党军队在北平城,可以说跟日本人没差别,因此很是不得民心。
这样说来,大家似乎明白了蒋介石来北平的目的,为的就是收拢人心。据美国学者对二战的研究,普遍认为蒋介石在日本人投降时,其实际的实力并不大。
可以说1945年时的蒋介石,“几乎什么也没有”,军队力量薄弱,而且还是主要依靠美国,军队也主要集中在四川、广西、湖南的一些地区。
像北京、上海、哈尔滨这些大城市,蒋介石根本控制不了,因为城市的知识份子并不支持他,至于统治区的经济,更是一塌糊涂,而蒋介石还在农村不停的抓壮丁,以扩充部队。
蒋介石的几百万军队,很多是抓壮丁来的,这样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被解放军一打就垮。那么当时蒋介石在军事力量,以及经济力量都出于不利的情况下,他该怎么办?
当时蒋介石的身份是“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这个身份地位是获得世界认可的,所以他干什么事都是名正言顺,也正是因此,他利用这个身份,积极收拢人心,尤其是在军事力量不强的地区。
1945年12月6日,蒋介石乘飞机抵达北平,“最高统帅”的到来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国民党军队的恶行,也被蒋介石的到来给冲淡了。
蒋介石在北平紫荆城广场演讲,10万青年群众围绕其座驾经过之处,夹道欢迎。
这是蒋介石许久没有见过的场面了。抗战十几年,他逃亡失败居多,群众夹道欢迎,最近一次也是在陪都重庆,庆祝军民抗日胜利。
蒋介石在演讲中说,过去,我中华形如散沙,招致敌人侵略。“今后要完成建国大业,则我全国同胞必须集中于三民主义旗帜之下,相信相爱,团结一致,互助合作,奋斗到底,乃克达成吾人之目的!”
欢呼声四起,大家群情激奋。
演讲完毕后,数千人涌向蒋介石,想见见真实的委员长,碰碰他的衣服,瞻仰瞻仰领袖丰仪,场面激动得有些失控。
保镖们慌了。
他们全力护驾,“花了半小时”维持秩序,打开一条安全通道,护送蒋委员长上车。蒋介石很高兴,边走边对保安说:“没事,没事。”
回去的路上,蒋介石回想十几年来的艰苦历程,荣辱沧桑,百味杂陈,如今终于赢得胜利、群众拥戴,心中感慨万千,不觉泪眼朦胧。
随后蒋介石又飞回了南京,在他离开北平不久,天安门城楼上就出现了他的巨像,如今看起来令人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