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抗战中没能名垂青史 却在金三角成了山大王
金三角(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于东南亚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因这一地区长期盛产鸦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产地,而使“金三角”闻名于世。说到这里,给大家说一个历史人物,他是国民党陆军中将李弥。但是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却没有让他名垂青史,相反的是,金三角这个地方却成就了他的历史。他在金三角这个地方做了什么?
李弥(1902—1973),字炳仁,号文卿,1926年黄埔第四期毕业。国民党军陆军中将(病逝后追晋二级上将)。
1902年,出生在云南省盈江县太平街。1939年,参加昆仑关战役。1948年,任13兵团司令官。淮海战役中,奉命支援黄百韬部未果,第13兵团全军覆没,李弥化装逃到山东潍县、青岛、乘海轮赴南京、上海。1950年,李弥率部撤往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地,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绥靖公署主任。1954年,撤往台湾。1973年3月10日,病逝在台北。
李弥是为国尽忠的将士,但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却成了与解放军对抗的顽固分子,这时的他都不值的一提。尤其是在解放黄百韬兵团时,李弥却看着黄百韬兵团被消灭,在淮海战争中,他的部队全部被歼灭,他却乔装打扮成老百姓侥幸逃出来了。
1950年9月,蒋介石派原第8军军长李弥来到缅北,纠集残部,收编各路武装,成立“云南人民反共救国军”。开始,国军攻势迅猛,连夺云南4个县城。但后来在3个解放军师的包围下,终于落败,再次退回缅甸。
1952年,李弥部队和缅甸政府军发生大规模冲突,他们与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合作一同对抗政府军,并且抢劫当地百姓、种植并贩卖鸦片以弥补开支。这一系列行为对缅甸的主权和安全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而美国对李弥部队的援助也引起了缅甸政府的极大不满。
为了彻底打击李弥部队和反政府武装的势力,缅甸军方于1952年11月在掸邦各地区实施军事戒严,并于12月取消了掸邦土司制度,直接施行军政管理,以断绝李弥部队的后援力量。1953年1月8日缅甸军方见时机已然成熟,遂决定向克伦族武装力量发动军事攻击,由于李弥和克伦族、蒙族签订了军事合作计划,因此李弥于2月4日下令全军策应克伦族武装作战。这次驱逐李弥部队的战役再次以缅甸军方失败而告终。
对美方失去信心的缅甸政府在3月17日告知美方:缅方决定自本年(1953年)的6月30日起,停止接受所有来自美方的援助,直至缅甸政府成功驱逐国民党军为止。美缅关系随之降到冰点。3月25日,缅甸外长藻昆卓正式向联合国秘书长提出控诉台方侵略之案,案名为:缅甸联邦所提关于台湾国民党政府侵略缅甸之控诉。缅甸政府希望联合国安理会能够宣布李弥部队侵犯缅甸领土主权、危害国际和平的行径是非法的,并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这种侵略行为,要求有关各方尊重缅甸的主权和政治独立,遵守联合国宪章。
4月23日,联大通过决议,谴责外国军队对缅甸领土主权的侵犯,要求其必须放下武器接受收容或立刻离开缅境,呼吁所有国家尊重缅甸的领土主权和独立,建议目前的谈判继续进行,要求所有的国家协助这些军队和平撤离缅甸而不要支援他们。10月24日,台湾当局签署了撤军协定。从1953年11月7日到1954年5月9日,李弥部队共撤退6572人,其中官兵5699人,家属87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