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揭秘:62年蒋介石的反攻计划为什么不了了之

苏联断绝同阿尔巴尼亚的邦交,不仅导致苏阿两党两国关系彻底破裂,也使缓和了将近一年的中苏关系又紧张起来。1962年4月至5月,伊宁、霍城、塔城等地区的大量居民逃往苏联。5月28日,甚至发生了冲击政府机关的暴乱事件。截至5月底,逃往苏联的中国公民达六万余人。中苏两国政府之间为此进行了外交交涉。

1961年9月,蒋介石接见阳明山论坛代表

苏联方面于4月29日、6月8日、8月9日提交备忘录,9月19日又发出照会,为苏联的行为辩解。苏联方面认为,中国居民越过边界外逃是在中国发生的事,中国方面应予阻止。苏联接受中国居民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中国应派人到外逃人员中做工作,劝说他们回去。

1961年,蒋介石夫妇在见阳明山论坛代表

5月,苏联关闭了驻乌鲁木齐总领事馆和驻伊宁领事馆。中国方面查封了新疆伊犁、塔城、昭苏、乌苏、特克斯等地的苏联“侨民协会”。

 

蒋介石退守台湾后,一直鼓吹“自立”,梦想着“反攻”大陆,并于1961年4月1日成立了主导反攻大陆的“国光计划室”。从1962年年初开始,台湾国民党当局便进行战争动员,从各个方面积极准备对大陆沿海地区进行大规模军事冒险行动的部署。据蒋介石侍卫长胡将军日记所记载,当时选在1962年计划“反攻”主要是因为大陆三年自然灾害,国家体质虚弱,因此认为是“反攻”的最佳时机。1962年秋,台湾国民党军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搜罗、挑选了一批特务、军官、惯匪首领和大陆土改时的逃亡地主、反革命分子,编成“反共救国军”,经过专门训练后,开始执行窜扰,计划在福建、广东一带发动两栖登陆和空降作战,妄图在广东沿海建立所谓“游击走廊”,为进一步窜犯大陆的军事冒险创造条件,期望能在长江以南有所作为。

1961年,蒋介石在台北士林官邸中办公

针对台湾当局组织的袭扰活动,毛泽东判断,这是“帝反修”的联合进攻。毛泽东确定的军事对策是“放上陆来打,断其退路,包围歼灭,同时在海上把其输送船打掉”。在具体措施上,确定建立和组成海上、海岸、陆地和隐蔽斗争四道防线,各道防线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形成从海上到陆地,从前沿到纵深,从公开到隐蔽的军民联合作战部署,使其无隙可乘。

1961年,蒋介石夫妇和孙子们下棋

在大陆军民坚决有效的打击下,又受限于本身载运能力不足,蒋介石的“反攻”行动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