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抗战时期冯玉祥身为司令竟无事可做
毫不夸张地说,日军一开始在南口没有占到丝毫便宜,相反在中国军队的顽强狙击之下,以“中国驻屯军”为主的日军,进展极为困难,为了求得华北会战的胜利,日军参谋本部在1937年8月21号决定,增派三个师团前往中国本土,另外一支原本打算开往东北的师团也转而开赴华北。8月31号,日军的“华北方面军”成立,这支部队共有两个军八个师团,外加一个混成旅团,和一个临时航空兵团,此时侵入华北的日军已经达到了三十七万兵力,日本华北方面军的司令由大将寺内寿一出任,统领执掌一切军事,与来势汹汹拧成一股绳的日军相比,中国方面就显得尴尬了。
冯玉祥剧照
其中最尴尬者莫过于冯玉祥,中国最高统帅部在8月20号下达的《国军战争指导方案》中,明确规定成立四大战区,其中第三战区的司令长官是冯玉祥,这个战区的范围是江苏省的长江以南部分和浙江省。彼时,“八一三”淞沪战役已经开打,中国方面主要参战部队正是冯玉祥统领的第三战区管辖,没想到当时参加上海抗战的将领们,根本不买冯总司令官的账,事事都是向蒋总司令报告请示,冯玉祥每天除了看一般的通报,剩下的时间几乎是无事可干。
张发奎回忆说,有一次在南翔开军事会议,因为躲避空袭走得匆忙,冯一跤跌在水田里,弄得浑身上下泥泥水水,张的这段回忆多少带有些调侃的味道,也足见冯玉祥在高级将领心中的位置,有鉴于此,1937年9月在重新划分战区之后,老蒋把自己的这位盟兄调离了第三战区,派往第六战区担任司令长官,第六战区管辖津浦路北段,除了原东北军刘多荃的部队,剩下的将领都是原冯玉祥西北军的老部下,其中领头的三位就是宋哲元、韩复榘和庞炳勋,按理说,冯此番上任应该是人地两相宜,没想到事情根本没有那么简单。
冯玉祥与蒋介石合影
9月15号,冯玉祥一到达济南,就受到了韩复榘的冷淡,韩强调山东防务紧张,无法抽调部队北上,冯玉祥上来就碰了个软钉子。第二天,冯玉祥在连镇见到了宋哲元,宋倒是很恭敬,不过他向冯表示,自己旧病复发决定向中央告假,赴泰山修养一个时期,自己的部队由冯治安全权操持,大失所望的冯玉祥只好独自北上,而代替宋哲元指挥部队的冯治安干脆对冯玉祥来了个避而不见,面对这样的局面,冯玉祥只能徒唤奈何,一筹莫展,在日军的步步紧逼之下,第六战区的中国部队是步步后退,更别提组织有效的协同防御了。
少林寺史上最大劫难:冯玉祥为何要火烧少林
1928年火烧少林
那时候北伐战争炮火刚熄,石友三部作为西北军驻防宛洛,并兼任洛阳警备司令。石友三属于冯玉祥国民联军编制。在河南,它的主要敌人是直系吴佩孚部队,奉系张昌宗部,以及在冯玉祥和吴佩孚之间摇摆不定的镇嵩军。
若要对比兵力,樊钟秀本不足与石友三抗衡。石友三国民联军第五路,人马近6万,久经沙场,而且又刚刚战胜奉军,锐气不可当,连冯玉祥对石部的骄兵都萦执乏术。樊部兵马不过万人,除了骨干之外,多数还是新招的豫西土匪。那么樊钟秀为什么要以卵击石呢?
少林寺剧照
在樊钟秀看来,他资格很老,不但石友三不配作为他的对手,即使冯玉祥、蒋介石也算是后生小子。
少林寺剧照
除此之外,樊钟秀还有地利之便。樊钟秀的部下,多半出身豫西深山,他们本无特别的宗旨,当兵或者为匪,全凭利害形势决定;至于民团,樊钟秀的师父——少林方丈恒林,就是登封地方民团的团总,恒林死后,继任的妙兴、妙全都是樊钟秀的师弟,在地方民团中更有莫大影响力。
1928年3月,樊钟秀与石友三开战之前,樊钟秀把指挥部驻扎在少林寺内,此处久为地方武力的中心,通讯和指挥皆方便顺畅,更可以得到民团的协调合作,自然是理想的司令部了。
少林寺剧照
在少林寺方面而言,樊钟秀既出本门,又是能够在全国政治军事舞台上叫得响的人物,能引为护法,光大宗门,当然再好不过了。
占尽了地利的樊钟秀,尽管有民团的协助,也不是石友三的对手。除了众寡不敌之外,关键的因素是石友三部队武器精良,都是从苏联新运回的枪炮。樊钟秀部队的装备,多系汉阳造和土制枪炮,根本不是对手。
双方激战正酣,少林寺僧在嵩山之南十八盘借助地势阻击石友三部,樊钟秀退往嵩县深山。
少林寺剧照
3月15日,得胜的石友三进驻樊钟秀设在少林寺的的指挥部,纵火焚烧法堂。次日,驻防登封的国民军苏明启旅,命军士抬煤油至少林寺中,将整个少林寺付之一炬。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钟楼鼓楼等重要建筑,都陷入火海之中,大火烧了40天,只剩下几根石柱遥望苍天。
1936年,蒋介石到少林寺参观,随行的登封县长毛汝采向他介绍了少林寺被烧的事情,蒋介石说:“石友三也够坏了!”——这话耐人寻味,因为有证据表明,石友三虽然也算是国民革命军出身,但始终摇摆在各种势力之间,最终被蒋介石派人除去。
1928年少林寺的大火,可以理解为少林寺的一次转折。单个人的武术再强大,也不是现代枪炮的对手,在军阀混战的大背景下,人命如草芥,少林僧众也不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