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粟裕三次辞帅,但战场上的“粟令”却气势磅礴!

粟裕是我军优秀的军事将领,除军事能力突出之外,其谦让的人格更让人钦佩。关于粟裕,有一个二让司令,一让元帅的说法。

第一次让司令是在1945年10月,当时中国组建华中军区,安排张鼎丞为军区司令员,粟裕为副司令员。张鼎丞是一位老革命,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论资历,比粟裕要老,1928年就组织领导了福建地区的武装革命,那时粟裕还只是一个连的党代表。

张鼎丞考虑到马上就要跟国民党军队进行大较量,而粟裕在解放战争初期取得苏中七战七捷,展露了优异的军事指挥能力。毛主席都认为他可以指挥大兵团作战。再加上粟裕前面担任的是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员,对这一带很熟悉。所以向中央建议让粟裕当司令员,自己当副手。中央同意了,但粟裕接到通知后,当天发电给中央,坚持担任副职。

第二次是在1948年5月。这时粟裕的名气更大了,经过华北数战,“解放战争,谁不识得华东粟裕啊(毛泽东语)”。当时,粟裕但任华野副司令,司令是陈毅。但是军事上,毛主席一来指示由粟裕全权负责,二来陈毅也表示让粟裕指挥华野军事更好。这时,毛主席做了一个安排,调陈毅去中原野战军,以后华野就由粟裕当司令。粟裕接到命令,马上表示,陈毅司令如果必须去中原,那华野也应该由陈毅同志兼司令。最终,毛主席同意了这一请求。

为什么粟裕坚持不肯当司令呢?这是粟裕从工作的角度出发。

当时毛主席对粟裕是火线提拔重用。

以粟裕的能力,指挥一个军团完全没问题,他也证明了这一点。但就资历而言,粟裕担任司令员是毛主席慧眼识珠,大力提拔。粟裕跟我军另一个帅才林彪不同。

林彪一直在中央工作,23岁就当了红1军团第4军军长,成为红军主力指挥员。但粟裕后面一直在南方打游击,也没到延安呆过太长的时间,跟我军的广大指战员并不是太熟悉。如果突然当司令,可能工作上不好开展,指挥上会有不便利。于是,粟裕主动要求让张鼎丞以及陈毅这些资历深一点的同志担任领导。

粟裕的这种谦让风格体现在同志的沟通上,但在工作上,粟裕可是横刀立马,毫不含糊的。下面是粟裕的一些“指挥倜傥,一坐皆惊”的电令:

“粟令:一纵所有机动部队及陶、王纵歼击二十五师,复浮山可放”

“粟令:八纵解决芦山,九纵孟良崮已占,四纵解决六○○高地,合力打芦山”

“粟令:王建安指挥二纵及八纵向南出击八十三师,改成包围”

“粟令:停止攻击二十五师、八十三师,续肃七十四师,明午前完成”

通过解放战争,粟裕威望极速上升。解放后评军衔,论战功完全可以当元帅。毛主席也是把他列为元帅名单。

当时,毛主席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

周恩来报告:“粟裕已经请求辞帅了。”

确实,粟裕已经主动提出不评元帅。其原因粟裕没有明说。但一来跟粟裕一贯的谦虚礼让有关。二来,元帅名额有限,评上的十位人选都是实至名归。三来,也有很多人同样没有评帅,比如邓小平同志。就连毛主席本人,也推掉了大元帅的军衔。

所以粟裕提出自己不评元帅。当时,有人告诉粟裕成为元帅人选时,以为粟裕会很高兴,粟裕却说道:“评我大将,就是够高了。要什么元帅?我只嫌高,不嫌低。”

粟裕的让帅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罗荣桓元帅也表示要辞帅,被毛主席否决。徐海东大将主动要求降衔,周总理说:“不高,也不低,正好。”而另一位性格直爽的许世友上将则找到周总理,说自己要当大将。周总理说了一句:“粟裕也是大将呀!”许世友上将马上就不提了。

面对粟裕的三次让帅,毛主席由衷赞赏: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