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戚继光的军事才能惊人,发明的一种军事密码,时至今日成世界最难破解密码!

明朝名将戚继光,他的军事才能以及战绩,在我国历史上是有目共睹的,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戚继光的军事才能惊人,发明的一种军事密码,时至今日成世界最难破解密码!

明朝嘉靖时期,倭寇侵扰我国江浙沿海,使得明朝军民不胜其扰,倭寇手中的倭刀长而且窄,在出击速度上大大的克制了明军用于冲锋的长枪,并且倭寇双手握刀,势大力沉,往往才一交手就砍断数十支长枪,给明军士兵造成了巨大的恐慌,于是戚继光就根据当时矿工起义时使用的武器发明了一种新武器“狼筅”。

以前明兵在与倭寇交战的时候,将士们都非常害怕倭寇的倭刀,因而惊慌失措。戚继光在长一丈六尺,粗两尺的多节毛竹顶端转配上铁质的枪头,两边的支刺用火烤制成有直有勾的,相互交错,在擦摸上毒药。再次与倭寇交战的时候,把狼筅分配给戚家军的每一个士兵。倭寇的长刀虽然锋利,却砍不断软枝,这就是以柔克刚的道理。每当长枪刺入时,由于竹节一层比一层深,加之狼筅的长度,所以长枪是根本伤不到人的。狼筅上的顶端非常茂盛,还可以掩护士兵,拼杀时既能自保,又具有非常大的杀伤力,重创倭寇的同时也给戚家军带来了战争上的优势。

还有戚继光打造了一门超级武器:虎蹲炮。

虎蹲炮,是戚继光改装开发的一款新型明朝火炮。此炮长约2尺,重约三十六斤,,全身有七道铁箍。由于炮头有两支铁爪架起,形状颇似一只猛虎,故而得名虎蹲炮。后世的兵器学家们更认定,这是近代陆军轻型迫击炮的前身。

戚继光决心开发这款火器的时间,正是嘉靖三十四年左右,他刚就任浙江参将之时。这恰是仕途春风得意的好年华,于是抓住难得机遇,开始为一件奋斗终生的大事忙活:打造一支勇往直前的戚家军,扫平强敌保家卫国。

对这件后来震撼大明南北的大事,当时从同僚到领导,却大多集体看衰。顶头上司浙直总督胡宗宪,也没忘了泼冷水:浙江人要是敢打鬼子,老子早选来练兵了,哪还轮到你?

一边顶着冷水一边干活的戚继光,热情斗志却一直饱满,以胡宗宪后来给他请功的奏折说,三两天才睡一两个时辰,都是常有的事。

为啥如此自信,戚继光的豪言掷地有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岂无材勇?

在戚继光的努力下,眼看一群“材勇”在茁壮成长。原先好些看衰的同事领导,慕名参观了几次,都是交口赞扬。可一直热火朝天的戚继光,却突然蔫了:经常愣愣的发呆,有时还登上高处,望着林木葱葱的山川河流,止不住的哀声叹气。

他所叹息的,是《西游记》小说中,刚学成武艺法力后回到花果山的孙悟空,也曾哀怨的烦恼:戚家军虽练得好,却也差件趁手的兵器。

说起这事,那才是一肚子苦水。

戚继光的这个时代,正是大明武器更新换代加速度的年代,特别是欧洲火器大量传入,从小型的鸟枪到大型的佛郎机,都大量装备明军,早不是稀罕物件。

可东西虽好,用着却麻烦,甚至明军战场总吃亏,也是栽在火器上。

先说佛郎机,这种大型火炮打起来过瘾,但搬着麻烦,小型的鸟枪,使用轻便且射程远,但是碰上潮湿或风沙天,杀伤力也打折。

而大明的对手,也是各有自己的门道。真正让人抓狂的,是打法极品的倭寇。

大明沿海几十年倭寇肆虐,公认的一大事实,就是小鬼子的打法太无节操:经常利用丛林山地做掩体,还总安排少量敢死队在阵前跳跃,诱引明军胡乱开火。但最令戚继光汗颜的是,倭寇在鸟枪的技术水平上,完爆明军同类装备。

以戚继光后来在《纪效新书》里的说法讲:倭寇的鸟枪手,基本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出手绝不放空枪,弹丸上常抹毒药,蹭着就是死,且惯用线形战术,枪声源源不绝。

随着新军训练的深入,戚继光也越发明白,必须为勇敢的士兵们,开发出一款对症下药的新型火器。

在经过了集思广益的艰苦研发后,戚继光迅速收获了这个强大成果:虎蹲炮。

虎蹲炮的来源,各种史料说法不一,有说是改装自明初火器毒火飞炮,还有说是葡萄牙佛郎机炮的改装版。但无可争议的一条是:这款新型火器,集合了同时代东西方管型武器的各种优点,堪称十六世纪领先全球的新型杀器。

有多强大?首先是功能多样,既能发射实心弹丸,也能发射覆盖面大的散弹,绝对火器中的全能战士。

更难得的是,这款杀器的携带使用十分轻便,戚继光最早开发出的一款,重量只有三十六斤,后来也有几种分量更沉的,也基本都是三两个人就能扛着走,从平原大战到翻山越岭,样样不拖后腿。而且无论风沙满天还是风雨大作,一开火就打得欢,各种天气各种地形的战场上,都常霸道抢头条。

还有一个十分强大的优点,就是这款威力巨大的武器,造价却十分低廉,以后来《练兵实纪》的估算,不但比佛郎机等外国火器便宜得多,而且极易保养储藏,弹药也不用特制,基本不花啥钱。

第一批虎蹲炮,大约是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台州大战前,正式装备戚家军的。

这新杀器的初级战术是这样的:每五百名士兵,配备三门虎蹲炮。野战时摆好阵势,在倭寇还没集结前,就先照着敌人密集处一顿猛轰。

这种作战效果,照《武备志》的赞叹,就是“临时得此一炮,大妙。”

于是一度唉声叹气的戚继光,面对即将到来的台州大战,再度信心满满,甚至还拉上搭档谭纶喝两盅,酒过三巡还顺手写诗,全是建功立业的豪迈。

可这段日子,对于老友谭纶来说,却都是不眠之夜:数万倭寇兵临台州,他这个台州知府坐如针毡,以后来在他个人文集里的叹息来说,也真担心过这武器行不行。

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大明抗倭战争中堪称里程碑意义的一战:台州九战凶猛开打,戚继光苦心研发的新杀器虎蹲炮,也第一次完美登场。

首先大显身手的,就是五月初四的上峰岭血战。一千五百戚家军菜鸟战士,面对两千名全由“真倭”组成的凶残倭寇,机智在台州府外的上峰岭设伏,等着战斗打响,戚家军先以猛虎下山之势,把优势兵力的倭寇迅速切成四段,然后一阵凶狠拼打,迅速将这群悍匪击溃。

在这关键时刻,经验丰富的倭寇也祭出老把戏:爬。先抢占了上峰岭一个高地,满以为可以生扛一气,不曾想戚家军摆出虎蹲炮一通猛轰,直接把密集弹丸打到山顶,然后一个凶猛冲锋就拿下。

眼看占高地不行,残余倭寇又拿出第二套把戏:跑。脚底抹油溜进山下白水洋朱家大院。这是一处防卫森严的豪宅,内里有水井,还储备大量弹药粮草,外围是高墙,更有布局严密的鸟铳射击孔,就看缺重武器的明军怎么打进来。

谁知刚才还朝山顶喷散弹的虎蹲炮,这下摇身一变,猛轰实心弹丸,几下就砸塌了一片,刚爬上墙准备开火的倭寇鸟铳手,全给埋了个严实。早憋足怒火的戚家军战士,顿时如怒涛般涌入,负隅顽抗的倭寇,尽数被砍成肉泥。

仅从朱家大院里剁下来的日本脑袋,就有三百四十四颗。而从山地伏击到宅院攻坚,戚家军的总伤亡,前后竟只有三人。砍瓜切菜的第一战,正是新型虎蹲炮霸道开路。

这番闪亮登场后,仿佛一匹斜刺里杀出的黑马,虎蹲炮一发不可收拾。

接下来的福建牛田大战,更是震撼:在戚继光亲自擂鼓做歌中,肩扛虎蹲炮的戚家军勇士,疾风掠影般淌过了恐怖死亡沼泽地,然后又是一顿凶狠轰击,把牛田据点,这个当地明军啃了五六年啃不动的倭寇老巢,顷刻间砸得粉碎。

而在随后戚家军成军后的首次生死大考验:林墩之战中,虎蹲炮更堪称救命之神器。当时戚继光一个疏忽,就被倭寇诱入林墩码头,一下被数千倭寇围得严严实实。挨打挨多的倭寇,这下不跟戚家军面对面死磕,反而趁夜跟戚家军打巷战。不是鸟枪手放黑枪,就是手持倭刀的倭寇神出鬼没的偷袭击杀,戚家军岌岌可危。

在这生死时刻,还是虎蹲炮大显身手,找准倭寇的薄弱环节,冲着城内据点一顿猛轰,火速杀开一条血路,还顺势给倭寇来了个反包围。

这下完美大逆转,戚家军浴血厮杀到天明,终于把四千多倭寇全数灭掉。而后又经过兴化战役和仙游大战,祸乱福建地区的倭寇,一举彻底肃清。

这场辉煌的胜利,不但令远在北京的嘉靖帝,喜气洋洋的祭拜太庙告捷,更给新款的虎蹲炮,做了名扬天下的广告。

戚继光的发明可以说是方方面面的,除了武器,他还发明了一种军事密码。

“反切码”源自反切拼音注音方法(是用两个字为另一个字注音,取上字的声母和下字的韵母,“切”出另外一个字的读音),被称之为世界上最难破解的“密电码”。

当然,要彻底弄清楚戚继光的“反切码”,我们有必要弄清楚:反切产生于何时?反切是谁发明者的?反切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反切产生于何时,当年学术界是有过争论的,比较靠谱的结论是产生于东汉。反切产生于东汉末年,有两条较为坚实证据:一是在此以前,通行的注音法不是反切;二是传世文献记录的最早反切材料正值汉末。最早谈到反切起源的人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后人关于反切问题的讨论,都以此为立足点。

至于这时为何产生反切?主要是佛教的传入,因为在此之前古人还不懂得分析汉语的音节结构, 而不能自觉地分析出汉语的声母和韵母来, 就难以产生反切法。汉末人在梵文的拼音字母直接启发下创造了反切,佛教徒们译经时所传进的拼音法正是反切法得以产生的条件。

戚继光的反切码也是根据这个理论而来,为了让部下使用这种密码技术,戚继光还专门编了两首诗歌,作为“密码本”。一首是:“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另一首是:“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

前一首诗歌的前15个字作为声母,依次编号为1-15;后一首诗歌的36字为韵母,按顺序编号为1-36;然后再将当时字音的八种声调,也按顺序编号为1-8,就编写出了完整的“反切码”体系。

具体怎么使用呢?我举个例子,如送回的情报上的密码有一串是5-25-2,对照声母编号5是“低”字,韵母歌编号25是“西”字,两字的声母和韵母合到一起了是di,对照声调是2,就可以切射出“敌”字。

可能有的读者还是不明白,我再用“补给粮食”四个字的编码说明该“反切码”的使用方法:这四个字的编码分别是2-30、19-25、1-3、10-21。如在战场上想要传达“补给粮食”的情报只需传递这四对数字就可以达到目的。

其中,“2-30”对应的字分别是第一首诗的“边”和第二首诗的“初”。按照“反切法”的规则,取第一字的声母“b”和第二字的韵母“u”,两个字的声韵母结合到一起是“bu”,就会切出“补”字。

同理,“19-25”对应“君”和“西”,两字切出“给”。“1-3”对应“柳”和“香”,切出“粮”字。“10-21”对应“时”和“之”,两字切出“食”。这样依次把文字排列,再将当时字音的八种声调按顺序编上的号码写在各个编码的最后边,这样“补给粮食”的情报就被编写出来了。

后来,戚继光在此基础上还专门编写了一本《八音字义便览》,用来训练专业情报人员及通信兵,为中国乃至世界军事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戚继光的密码编写技术,无疑在当时是很实用很科学的,主要体现在:一是作为声母韵母的诗词本身就是保密的,没有获知其内容根本无法破译;二是反切方法也是保密的,不懂得反切法的技术对敌方来说也是无法获知所传输内容的。

通过这件事,我们还发现,戚继光不愧是古代战争史上的杰出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