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朱棣抢了宁王8万精兵,承诺事成平分天下,事成后结果竟然是这样,难怪后人一直想造反

在明朝的历史上朱棣可以说是唯一造反成功的一位皇帝,但是也正如此,关于他有许多黑料,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其中一件,朱棣抢了宁王8万精兵,承诺事成平分天下,事成后结果竟然是这样,难怪后人一直想造反。

宁王自幼聪敏,13岁受封宁王,15岁就藩大宁,他“统塞上九十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朱棣曾多次会合宁王等诸王北伐,早就见识了朵颜三卫的厉害对其垂涎三尺。在朱允炆盲目消藩政策下,1399年,朱棣借机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幌子发动“靖难之役”,在这场场皇权博弈中,朱权的立场基本上就决定了靖难之役的走向,所以,朱允炆和朱棣都极力拉拢朱权。

朱权本意是做一个谁也不帮谁也不得罪的中立派,但是结果事与愿违。建文帝朱允炆先是许以高官厚禄召他回京,被他拒绝了,那重拳消藩令让他心有余悸。不听皇帝的话,后果很严重,被收取了封王的特权,消减了一万六千人左右的“三护卫”。这无疑对朱棣是件好事,姜是老的辣,与建文帝不同朱棣用了腹黑手段。先是假装兵败惨状亲自到大宁拜访朱权,痛哭流涕的诉苦说自己起兵是被侄子逼的,恳求朱权代自己向朝廷起草奏章谢罪,背后却在安排精锐埋伏城外,手下同时以重金贿赂朵颜三卫部将,等朱权出城为朱棣送行时,突然伏兵四起,自己的爱将竟然也都反戈了,朱权就这样被绑上贼船了。

其实,朱权被朱棣强行拉上贼船也不是完全是坏事,最起码让他一身份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不然也会泯然众人矣!后来,在兄弟二人的绝妙配合下,政治小白建文帝俨然不是两位叔叔的对手,加上建文帝自己的用人不当,和战略错误。不多时,一手好牌就叫他自己打的稀巴烂。建文的年号注定是个短命王朝,很快永乐年号将彻底代替它响彻大明,响变全球。

这场靖难,不光是改变了朱棣及其子孙的命运,对宁王朱权来说,他自己和后代的命运也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朱棣攻入南京城门,坐上奉天宝殿的龙椅以后,该到了当初兑现承诺的时候了,然而人类往往会在关键时刻选择性的遗忘。

虽然,老早之前宁王朱权知道四哥当初说的平分天下只是个骗小孩的谎言。现如今哥哥只字不提,我想此刻朱权的心里对话可以用今天非常时髦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咱也不知道,咋也不敢问?天下大事完成以后,哥哥朱棣到底要怎么发配自己,是此刻朱权最想知道的。

但是他自己也知道,最好的结果还是回到自己的原先的封地,做一个逍遥快活的王爷。平时没事了在内蒙古草原骑骑马,做做烧烤。再无聊了,出门左拐就是蒙古骑兵,真刀真枪的干一仗也是快活的很。

然而,他太高估自己的哥哥了。一起打过仗的人才知道对方有多厉害。不言而喻,靖难之役开始的四年时间里,让朱棣彻彻底底的明白自己的这个弟弟果然是有勇有谋,决胜千里的军事奇才。他在无数次内心暗自庆幸,幸亏老子下手快,要是朱权这小子被建文帝那边绑走了,用来对付自己,那现在倒大霉的可是自己。

所以,他怎么可能放怎么厉害的对手回到他原来的封地呢。但是出于对这个曾经的战友的尊重,朱棣让他自己选择到哪作为他的封地?这一切看似民主,实际是都给你划分好了,没得选择。但是宁王还是天真了,他首先选的是苏州这块封地,其实这块地对宁王来说,是相当合适。我们知道后来远离政治的宁王朱权,就是喜欢舞文弄墨,总的来说,苏州这个人文风景极佳的地方,很适合他来养老。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他的这一提议,很快就被朱棣给否决了。因为在朱棣看来,苏州作为京幾之地,距离当时的国都南京很近 (注意,当时明朝还没迁都)。把朱权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他是如何都睡不着觉的。因为朱棣自知理亏,没有对十七弟允诺当初的诺言,他是在时刻防着他呢。既然苏州不行,那就钱塘江如何?得到的答案,依然是一样的,不行。

选到这,朱权算是明白了,凡是发达有钱的地方,他都别想要。既然如此,就随四哥自己挑吧。这时朱棣表现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既然好弟弟都挑花了眼,不知道选择何地作为自己的封地,那么就让我这个疼爱你的四哥帮你选一个地方吧。就是江西南昌吧,这个地方人文风景,各种综合景色也还说得过去,至少明初江西这个地方就出过众多秀才,进士,也算是个人文荟萃的宝地了。既然是皇帝哥哥给选的宝地,他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呢,就像当初被迫造反一样,他没得选择。

就这样,一代豪杰宁王朱权就来到了江西南昌驻扎,在这里生活。

但南昌这地方冬凉夏暖,实在算不上什么好的养老地,朱权忍了;朱棣命令朱权用布政司的官邸改为王府,这布政使司陈旧狭窄,朱权一家老小根本就不够住,朱权忍了(连新王府都不肯拨,您要说朱棣不是明打明排挤这个弟弟我是不信的)。但没过多久有人告发朱权巫蛊、诽谤,朱棣还派锦衣卫秘密查访,因为没找到证据才作罢。

我们毫不怀疑这举报的人就是朱棣指使,也幸亏朱权为人谨慎,要是真让这些锦衣卫找出点啥东西,朱棣肯定会不顾手足之情痛下杀手。毕竟对朱棣来说,朱权统领兵马多年,为人多谋,要是把他封到富庶之地天知道会搞出点什么风波出来,还不如趁你病要你命,先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再说。

所以朱权一家只能苦哈哈的在南昌熬着。等到朱棣死后明仁宗朱高炽登基,朱权以南昌并非自己的封地为由,请求改封他地(这是真的不喜欢南昌啊!)。明仁宗一口回绝:“叔父从先皇那里受封已达二十余年了,不是封国,那又是什么呢?”

好吧,朱权算是死了心,但稍微扩大一点我的领地好不好呀?这时明仁宗已经死了,爷爷辈的朱权向孙子辈的明宣宗请求将南昌附近的灌城乡封给自己,结果受到了明宣宗的斥责。一把年纪的朱权只能上书向明宣宗谢罪,姿态低得就像个孙子。正统年间,朱权含恨去世,至死依然对封地一事仍耿耿于怀。

所以我们丝毫不怀疑宁王世世代代受到的教育是:当年成祖许诺给咱们老祖宗平分天下,结果食言了,把咱们封到了南昌,你要是好男儿就把失去的东西拿回来!所以朱宸濠造反,也就容易理解了。

那么对此你怎么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