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袁绍实力比曹操雄厚,为什么会在官渡惨败?

作为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官渡之战的结果充满了太多了偶然性和必然性。袁绍能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烂,除了他的对手曹操能力很强以外,还与自己的愚蠢有关。袁绍实力比曹操雄厚,为何会在官渡惨败?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了精兵十万,企图南下攻打许都。这样强的兵力要是一直跟曹操耗下去的话,估计曹操很难有胜算的。

在同年的十二月,而曹操跟袁绍临阵的只有两万兵马,刚刚开始这个悬殊就已经体现出来了。而在袁、曹对阵之际,曹操还偷偷去打了刘备,当然见事迟的袁绍并没有看到可乘之机。这个机会,他的谋士田丰就看出来了,还劝袁绍去偷袭许都,也就是曹操的大本营。可是,袁绍听不进去,所以就这样白白错过良机。

以至于在公元建安五年(200年)正月,他十分生气,让陈琳特意写了一封讨伐曹操的檄文,把曹操骂得狗血淋头。

而在双方僵持了三个月之后,曹操的实力很明显更是远处于下风的。这时候的曹军可以说处境非常艰难,如果再没有奇谋,那么再等下去就只有死路一条。

不过,巧的是,正当曹操愁眉不展之际,许攸因为妻子被下狱而叛逃曹操。作为许攸的昔日同窗,曹操看到许攸来投自然是喜出望外,毕竟许攸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许攸不负曹操的期望,为他献出了一条夜袭乌巢的妙计,从而使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转败为胜。

所以,可以看出,在袁、曹双方交战的情况来看,曹操是没有优势的,甚至一度处于劣势之中。不过就是因为许攸叛逃给了他反击的机会,这样的情况是纯属偶然。

其实,官渡之战后,袁绍大军的实力也还是很强大的,他不过是输了一场战而已,其实,这不算什么,如果袁绍在以后的战役指挥还能够听取意见的话,那么袁氏集团绝不会那么容易覆灭的。

一、战前庙算,先输一着

早在双方开战之前,曹操和袁绍就进行了战前庙算。这是古代战争中很常见的一个步骤,主要是分析敌我双方局势,完成战略部署,以此来对战争走向有一个大概的估量。曹操在这次庙算中,表现出了自己决胜的勇气,而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更是鼓舞了曹氏群臣。由此,曹操一方可谓是摩拳擦掌,充满了必胜的斗志。曹操的兵马虽然不如袁绍,但他能取胜的其中一点便在于,所有的力量都凝聚成了一个声音。

而反观袁绍一方,其麾下谋士不仅没有统一意见,还让田丰、沮授这两位一流谋士失去了袁绍的信任。沮授的建议其实非常高明,他认为袁绍应该在徐徐发展两年,曹操必败无疑。按理来说,袁绍统治的核心区域是在河北,这里地广民丰,物资丰饶,非常适合日后的发展。而曹操占据的兖、豫二州,则是饱受战乱之地,极其缺乏人口和钱粮。

曹操的目的不言而喻,他想要速战速决打败袁绍,从而夺取富裕的河北地区。但袁绍却偏偏自视甚高,他并没有意识到曹操这个昔日小弟,如今已经成了气候。所以袁绍进军官渡,是自己的意气之争,而他自己在战略上的部署,也是随心所欲。如此一来,袁绍在先锋之战中便吃了一个大亏。,麾下勇将颜良文丑死于非命。

二、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从《三国志》相关传记的介绍来看,在官渡之战中,袁绍的迟钝、多疑、犹豫也成为了他的一大败笔。对此,荀彧说他是“外宽内忌”,是极其准确的评价。意思就是说,袁绍善于做表面功夫,从他早年为父母守孝六年,到后来的不畏强权、礼贤下士、善待百姓等等,都是他刻意维持出来的一个形象。在不少士子眼中,袁绍是一个明主。不然他也不能顺利得到沮授、田丰等忠正之士的效忠。

可事实上,袁绍这个人有着世家大族的通病。尽管他是庶出,尽管他表现得很宽厚,但袁绍骨子里是非常高傲的。他看不起董卓,看不起曹操,甚至看不起汉献帝,还打算自立为天子。这些迹象都表明,袁绍并非是个善于纳谏之人。而且他对沮授等人,始终留有一份戒心。

有个叫郭图的谋士,其智谋不高,但很懂得袁绍的心思,所以一些袁绍不好开口的事情,都由此人来提出。而从袁绍的表现来看,他为人刚愎自用,好高骛远,一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模样。沮授、田丰智谋出众,袁绍并非是不知道,但他始终抹不开自己的面子。所以他宁可损失惨重,也不愿听从沮授的谋略,便是出于这种可笑而又自卑的心理。

三、内斗不止,内患未平

除此之外,袁绍麾下谋士的内斗,最终葬送了整个袁绍集团。袁氏家族喜欢内斗,开始是袁绍与袁术相斗,后来是袁谭袁尚对峙。就连袁绍麾下的多位谋士,也是互相攻讦。如田丰、审配、沮授等人,他们都是出自冀州,为河北地区人氏,还是前任冀州牧韩馥的旧部。而像郭图、许攸、逢纪等人,则是袁绍的老部下,都是出身豫州,属于河南地区人氏。要知道,古人是有着很强烈的乡党情怀的。也正因如此,袁绍更加信赖郭图、许攸等人。

沮授、田丰善于进谏,可他们却不懂得变通,让袁绍很没面子。所以他多数是不予采纳的。而郭图、淳于琼等人,则非常善于揣摩袁绍的小心思,因而得到袁绍的倚重。

后来在官渡之战期间,一直不声不响的审配,却忽然扣押了许攸的亲属。这就导致后者怒而叛变,转向了曹操大营。在许攸建议之下,曹操发动乌巢之战,一举摧毁了袁绍的大半粮草。而就在此时,郭图的谗言又让张郃叛变,最终令袁绍陷入了绝境之中,从而惨败而回。

官渡之战到袁绍败亡,其实中间还有两年的时间。如果袁绍措施得当,很快便能控制住局势,日后卷土重来也未尝不可。但讽刺的是,袁绍刚回到邺城,冀州各地便相继发生了叛乱。无奈之下,袁绍只好拖着病躯前去平叛。

另外,河北腹地的黑山军张燕,也是袁绍的心腹大患之一。在沮授给出的战略构想中,当时袁绍的首要大敌是公孙瓒,其次便是黑山军。由此可见,袁绍对河北地区并非是完全掌控。说白了,这也是袁绍自视甚高的一个原因。如果他向曹操学习,先将河北地区的内患清除掉,那么他即便在官渡之战中惨败,也不是没有喘息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