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并非败寇:盘点备受推崇的失败者
导读:在各种有关历史的讨论中,“成王败寇”之类的论调经常出现,而人们也把这当成“自然现象”。可是历史真相却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成王并非败寇。我们一起去看看史上有哪些备受推崇的失败者。
冉闵,亦作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以勇猛着称。352年冉闵被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冉闵本来是后赵皇帝、羯族石虎的养孙。从小练得弓马娴熟、有万夫不当之勇,石虎也拿他当亲孙子一样看待。冉闵也为石虎立下赫赫战功,威望极高,胡、汉各族名将无不畏惧。
网络配图
石虎
不想石虎死后,冉闵诛杀了石虎的全部后人,尽灭石氏全族。在这个过程,冉闵发布了着名的“杀胡令”,各族胡人被杀达数十万,甚至很多长得高鼻多须的汉人也被杀死。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冉闵便自立为帝,史称冉魏。
但是,冉闵对石氏家族忘恩负义,“杀胡令”又过于激进,导致民心浮动。再加上冉闵不懂政治,只迷信武力,所以很快遭遇了失败。公元352年,冉闵在突围过程中被鲜卑族出身的慕容儁俘获,352年6月1日,冉闵在遏陉山被慕容儁斩杀,后谥号武悼天王。
冉闵如今被很多人推崇,和大程度上是“杀胡令”的缘故,以致被尊为英雄。对此,近代着名学者蔡东藩的评价是:“羯虽异族,远系从同,必欲尽歼无遗,设心何毒?是可忍孰不可忍。而谓其能顾祖国,必无是理。”
[page]项羽,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勇武闻名的军事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起义反秦。后来在巨鹿之战中全歼章邯、王离指挥的秦军主力,。秦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并分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以天下共主自居。
之后,项羽与刘邦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项羽在战争期间虽然屡次击败刘邦,却始终无法将刘邦真正打败,自己的实力反而越来越弱。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项羽是个地道的匹夫之勇,只知战术。不知战略。而且他还无比自恋,既不懂的发现人才,更不会使用人才。更重要的是,项羽目光短浅、好杀残忍,以致祸乱天下。项羽还犯下了烧杀抢掠、实行“三光”、坑秦卒、烧秦宫、屠咸阳、火烧图书典籍等等罪行。还以私人恩怨分封诸王,差一点毁了秦始皇开创的天下统一。可以说,项羽的历史危害要远远大于他的历史贡献。所以他最后自刎乌江,也算是自作孽、不可活。
可就是这么一位缺心眼、缺人望、缺大德的主儿,因为太史公司马迁的妙笔生花而“青史留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一个大V级的脑残粉是多么重要!
网络配图
王莽,字巨君,新都哀侯王曼次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王莽在做外戚的时候,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被朝野视为挽救危局的“周公再世”。
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但是改制失败,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不过,这几年王莽开始得到一大批人的追捧。这可能是因为王莽的所作所为,非常符合某些奉行“理论绝不符合实际”群体的胃口吧。
[page]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与黄巾起义军作战,转战各地,曾经短暂效力于曹操。在此期间,关羽在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起众人被称为万人敌。
在曹操进攻荆州的时候,关羽率领一万水军接应刘备撤退,这支水军占刘备总兵力的一半。赤壁之战后,刘备控制大部分荆州地区,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进入益州,委派关羽全权负责荆州事务。
网络配图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攻樊城(今属湖北襄阳市),曹操派大将于禁、庞德等前来增援。结果关羽凭借天气水淹七军,大获全胜。于禁被擒,庞德被杀。关羽就此威震华夏,曹操甚至一度想迁都以避关羽的锋芒。
不想,东吴吕蒙偷袭关羽的后方荆州,曹操又派徐晃前来增援。腹背受敌的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围困。关羽率数十骑突围至距益州不到一二十里的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中了东吴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一同被害。
关羽去世后,却因为各种原因(这是个能写几万篇学术论文的问题),被官方和民间大加崇拜。关羽在历朝历代均被朝廷屡次加封,宋朝就被封为“义勇武安王”,清代更是被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成为与“文圣”孔子齐名的“武圣”。
关羽在民间更是影响巨大,庙宇遍布全国,就连西藏也有分布。在海外则是有唐人街,就有关帝庙,基本上也是遍布全球了。中国的各个宗教派别也竞相把关羽变成自己的神明以吸收信徒,就连藏传佛教都说关羽是本教的护法。我想如果基督教早传入中国的话,关羽应该就是圣徒了。
这就是历史中的失败者,他们非但没有遭人唾弃,反而备受推崇。也许你会说这是少数的几个人。但是历史是不允许我们以偏概全的,就是因为及特殊的存在,我们才有理由去否定“成王败寇”的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