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万岁并非皇帝专利 北宋前一般人也可取名万岁

核心提示:考之史实,至迟在北宋前,“万岁”虽“已属君上之称”并有了“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的约束,但它还不完全是皇帝的专利,在皇帝之外使用“万岁”的情况还屡见史书。在古代人名中也不乏“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名为“万岁”者。

网络配图

本文叙述了“万岁”成为皇帝代名词的演变过程,颇有味。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万岁”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汉语词语。千百年来,匍匐于专制淫威下的臣民口中的“万岁”、“万岁爷”就是专指皇帝,除此之外,似乎谁也不敢把自己与“万岁”联系起来,就连人们熟知的明代历史上权倾朝野、臭名昭著的大宦官魏忠贤,虽然并不把木匠皇帝放在眼里,但也只敢以“九千岁”自居。

其实,“万岁”一词出现较早,一开始也并非是皇帝的专用词,它的演变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过程。

战国以前,传世文献中并未有“万岁”之记载。但在西周中、晚期的一些铭文中已多有“万年无疆”、“眉寿无疆”这样的字眼。然而,它并不是专对天子的赞颂,而仅是一种行文款式,铸鼎者皆可用。与此同时,“万年”一词也出现在《诗经》中,如“寿考万年”、“君子万年”、“天子万年”、“万寿无疆”等,从其语境可知,这大多是人们相互间常用的祝福语而已。宋人高承就曾指出:“万岁,考古逮周,未有此礼。”战国以降,“万岁”一词已开始屡屡出现于文献和人们的口中,并成为一个较为流行的词语。不过,考察它的用意,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它的字面含义,即祝福长寿长生的歌颂词;二是表示致敬赞叹的欢呼语,略同俄语中的“乌拉”;三是表示“死后”的讳称。然则此后,伴随着专制皇权的确立和进一步的加强,这样一个拥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却被专制帝王所独有,逐渐成为最高统治者皇帝的代名词。那么“万岁”一词何时被赋予神圣的尊严,成为皇帝的代称而归帝王专用呢?考之史实,至迟在北宋前,“万岁”虽“已属君上之称”并有了“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的约束,但它还不完全是皇帝的专利,在皇帝之外使用“万岁”的情况还屡见史书。在古代人名中也不乏“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名为“万岁”者。

[page]

众所周知,“名以制义”,人名是文化的镜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命名人的主观意识,包括其政治理想、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以及道德的、行为的、礼俗的、心理的诸多文化因素。其中追求生命的健康长寿无疑是人们普遍的生活理想。

网络配图

   因为,人们所有的一切活动都是以生命的存在和延续为载体,而所有的活动很大程度上又是为了自身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因而,这一理念不仅贯穿于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全部,也强烈地凸现于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反映在表示自身的文化符号——名字当中,一些含有祈求生命无限延续的字眼,如:“延年”、“延寿”、“延龄”“万寿”、“万年”、“百岁”以及表示长寿意象的“龟”、“鹤”、“松”等较多地出现,其中,“万岁”也成为人们命名的字眼。

至目前为止,我们能看到最早名为“万岁”的人,是东汉章帝之子和帝之弟刘万岁,永元五年(93年)封广宗王,其年即薨,无子,谥“殇”。显然,这个刘万岁是个短命鬼,即未成年就命归黄泉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名为万岁的有南朝刘宋时任宁州刺史的周万岁,萧齐时某中丞何万岁,会稽郡吏王万岁,北齐后主时的韩万岁以及西魏文帝时叱咤疆场,深得皇帝恩宠,官居尚书左仆射位进柱国大将军的李远(字万岁)。这些名字为“万岁”的人当中,既有皇室和皇帝的亲信大臣,又有一般的地方官吏,其名目“万岁”似乎是平常之事,并不受什么约束或惩罚,而且有时皇帝也还直呼其名。如《周书》卷25《李贤传附弟万岁传》记载西魏文帝在讨论营救东魏降将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李远提出出奇兵救援时,太祖(文帝)大喜曰:“李万岁所言,差强人意。”这至少说明,在这一时期人们名曰万岁是并不犯讳的,而且还可能是取名的一种时尚。

隋唐时期,史书也屡见名为“万岁”者。如隋朝战功卓著屡挫突厥,打败达头可汗后被杨素诬陷而死的太平公史万岁,唐高祖时和尉迟敬德一同降唐的刘武周部将张万岁,唐高宗时任梓州都督的谢万岁,唐玄宗天宝年间周玄珞之子周万岁,安史乱时坚守平原的颜真卿部将刁万岁等。

[page]

然而在唐玄宗以后,文献中再也看不到以“万岁”为名者,及五代至宋元、终明清之世,更是难觅踪迹。何以如此,笔者冒昧度之,一是武周时期连续以“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作为年号,以一种极其特殊的形式强化了“万岁”一词的神圣色彩,更是向天下士庶百姓宣告了这一名称的“皇家化”。

网络配图

  二是至武曌、玄宗时期,科举制经过近一个世纪推行和完善,使其愈来愈成为唐代社会选举制度的主流。这种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将儒学以政治、道德为核心的学说确立为标准答案的选人机制的长期推行,使儒学被彻底意识形态化并通过它全面渗透到社会政治文化生活当中去,儒家传统的“大一统”“君权至上”以及忠孝节义一系列伦理道德不自觉地深刻规范着人们的思想;三是“中唐儒学复兴运动”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家所宣扬的圣贤之道不仅成为社会政治与社会生活的中心,同时也成为人们精神信仰的中心。因此,任何不符合圣贤之道的行为都被视为不敬乃至大不敬。自然,已与最高统治者划上等号的“万岁”,也就不能为他人所使用而成为皇帝的专利了。

北宋时,“万岁”已完全为皇帝垄断专用。据《寇准传》载:一日寇准骑马出行,“道逢狂人迎马呼万岁”,结果,此事为寇准政敌张逊所知而告发,寇准被罢去同知枢密院事之职,降至青州任职。又据《曹利用传》载:北宋大将曹利用的从子曹汭,一次喝醉了酒,“令人呼万岁”,被人告发,杖责而死。这两则史实说明,到宋朝,除了皇帝,绝对不允许任何人称万岁。自此,“万岁”定于皇帝一人,成为我国语言文字中最为独特的政治性专有名词。